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化学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

应用化学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

课程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 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分析实验、化学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与分析 实验、农药生物测定实验。
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衔接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和毕业论文的实践课程,将学过的理 论知识与实验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英语 通
化工原理实验
识 教
大学体 育
化工制图实验
育 课
军事理论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化学与分析
毕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数学工科类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Ⅱ
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
业业
公选类课、通识选修课、军训、社会实践
大学物理Ⅱ实验
实论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Ⅱ
物理化学Ⅱ
胶体化学 现代农药化学
有机合成概论
习文
有机化学Ⅱ实验
哲学与社会学、文学与 艺术、国学与文化、校
园文化、艺术活动等
392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拓扑图
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第三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1)(2)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计算机类基础课程
化工原理
化工制图
体系概论、体育、应用
写作、英语
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实
无机化学实验、有
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具备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处理的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
掌握大型仪器使用的基本操作规范,具备使用大型仪 理实验、有机合成实验、
器的能力
394
1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学期 ● ● ● ● ● ● ● ● ■ ■ ■ ■ ※
科研训练:通过参加开放实验室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以及教师的科研课题 等,训练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389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七、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见附表 1。
八、课程拓扑图
课参认课生毕军考毕毕毕机假
进堂观识程产业训试业业业动期
程教实实实实实
周论设答周
示学习习习习习
文计辩
例□△▲▽▼●★◆■◎※ = —
生物无机、生物催
等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
化、新型分离技术、农
391
具备对环境样品、农产品、食品成分的分析能力
药学、杂草学、农药生 物测定技术、食品酶学、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 养学、开放实验、大学 生创新实验、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三)素质结构与要求
序号 素质结构
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政治素质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 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序号 1
2 3
能力结构 基础能力
专业核心 能力
专业拓展 能力
能力要求
相应课程
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
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处理公文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能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阅读外文专业资料
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 掌握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
2
知识
掌握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分析化 学、有机化学、物理化 学、仪器分析、化工制 图
掌握有机合成、有机分析、胶体化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
3
专业技术 掌握化学生物学、农药化学的基础知识
知识
掌握食品化学的基础知识
388
书等,并可进行说明与阐释。
三、主干学科
应用化学、农药学、食品科学。
四、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合成、有机分析、仪器 分析、化学生物学、胶体化学、现代农药化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根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特点及课程模块设置,将基本能力训练、专业能力训 练和岗位能力训练相结合,建立了专业实验、课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四位一体的 实践教学模式。
有机合成实习
化工原理实习
开放实验
创新实验
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进程
第26周 第25周 第24周 第23周 第22周 第21周 第20周 第19周 第18周 第17周 第16周 第15周 第14周 第13周 第12周 第11周 第10周 第9周 第8周 第7周 第6周 第5周 第4周 第3周 第2周 第1周
应用化学 Applied Chemistry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化学基 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分析技能,能在药物合成与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农产品安全检验 与品质管理、农药研发与生产、天然产物开发以及精细化工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从事研究 与开发、推广与应用、生产与管理、贸易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有机合成概论、有 机分析、胶体化学、化 学生物学、化工原理、 现代农药化学、食品化 学与分析
掌握精细化工相关的基础知识
掌握农药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
掌握环境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
专业拓展
4
知识
精细化学品、生物 无机、生物催化、新型 分离技术、农药学、杂 草学、农药生物测定技 术、农药剂型加工、食 品酶学、食品微生物 学、食品营养学
二、培养要求
应用化学专业要求毕业生达到以下培养标准: 1.掌握一门外语基本知识,借助科技字典,能顺利地阅读化学专业文献,并具备初步 的口语交际能力。 2.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应用 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掌握数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的基础知 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5.掌握农药化学、农药活性测定、农药剂型加工等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 6.掌握食品化学、食品酶学与食品营养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7.掌握农产品、食品、环境样品分析的基本知识,具备大型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 8.掌握生物无机、生物催化及天然产物分离技术的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基本知识和方 法。 9.了解化学化工企业、农药市场及食品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根据市场 需求来设计新型化工类产品及生产工艺。 10.能够找出所需的技术、规程和方法并提出解决方案,参与精细化学品加工、生产 与管理。 11.具有对环境样品、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等进行快速分析及定性判断的能力。 12.能够进行与化学化工类有关文件的编撰,如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
见附图 1。
九、教学计划表
见附表 2 。
390
附表 1 应用化学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序号 知识结构
知识要求
掌握一定的哲学原理、必要的法律知识,理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
1
文化基础 掌握公文写作知识
知识
掌握一门外语基本知识
具有必要的体育锻练知识
相应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英语、体 育、应用写作
相应课程或教学活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心理健康、 专题讲座
具备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
心理健康、军训、
2
身心素质
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
体育、课外体育锻炼、
具备健全的心理,全面稳定向上的情感、意志、人格力 球类比赛、文艺活动等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有机分析实验、化学生
具备综合运用各项实验技能完成综合化学实验的能力 物学实验、化学中的常
具备化学实验设计和独立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
用软件、化工制图、应
具备对化学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撰写论 用化学专业英语、有机
文能力
合成实习、专业综合实
验、科研活动实习
掌握化学与农药学、化学与食品化学、化学与生物学
实 习:①有机合成实习:合成重要的精细有机分子,让学生熟悉重要的精细有机反 应及其精细有机分子的设计方法,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化学信息学实习:在图书馆和微机室通过Internet网络平台进行指 定资料的检索,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检索文献获取资料的能力。 化工原理实习:要求学生 完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单元设备设计的基本步骤 和主要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