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低空开放需要采取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04-09T06:49:12.948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期作者:曲景浩
[导读] 在《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额管理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适时、有序地推进和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空军工程大学 710038
在《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额管理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适时、有序地推进和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受该文件的指导,低空空域的开放将让我国航空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对以低空空域作为主要活动区域的通用航空影响更为巨大。
加快低空空域的改革进度,提高低空空域资源的利用率,将促进飞机制造业以及通用航空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拉动内需、提供大量的就职岗位,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所以,如何更好的发展契机,尽可能地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发挥低空空域开放的价值,已经成为国内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但目前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中明显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首先,我国现有的低空空域法律法规制度并不能完全管理低空空域和通用航空,某些方面仍十分滞后。
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主体复杂繁琐,关于通用航空及低空空域的规定过于碎片化,冲突多。
其次,基础设备落后,难以有效的实施监控。
我国通用航空的航空器飞行高度低,通信范围小,导航能力差。
空管沿线的设备老旧使得在对飞机进行监控时,常出现低空通信不畅或者不能随时监控低空的飞行活动,造成很大的误差。
最后,目前低空空域的飞行计划申请和审批程序复杂繁琐问题、军民航协同问题突出,管理审批复杂,协调难度较大。
在现行的低空空域管理中,通航的每一个飞行活动都要向军民航相关管制部门递交飞行计划,这样下来一个飞行活动要经过四五个管理部门的批复严重制约了通用航空活动的实施。
如果赶上空军训练占用空域,飞行计划将被延期,通用航空的灵活性的特点就不能很好地发挥。
采取的相应措施
1.合理地划设低空空域,分配各类空余的比例
以当前的国情为出发点,将低空空域划设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
管制空域,划设在飞行繁忙的地区,在此空域内,用户需要申请飞行计划并且还要服从空管部门的指挥,受限制比较大,对于通用航空来讲限制较多;监视空域内,空管部门只负责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通用航空在低空空域内可相对自由的飞行。
报告空域就是航空用户在起飞前和降落后通知管制部门就行,其他时间自行掌握自己安排作业活动,这也是三个管制空域要求最低限制最小。
为实现低空开放,我们应该增加报告空域的比例。
目前我国低空开放的各类空域原则上是真高1000米以下,但是可以根据各自地区的地形特征,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规定高度范围,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通用航空空域的要求,减少限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低空空域开放。
为了使空域得到高效的利用应着重增加报告空域所占的比重同时还应在管制空域,监视空域,报告空域之间设立缓冲地带确保异常情况下不至于影响国家的领空安全。
2.构建低空空域法规标准体系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法规标准体系的建构应向层次分明、行之有效的目标努力,法律体系架构应兼顾安全与效益,立足与国情。
深化修订我国低空空域管理的法规标准,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应能适应新型空管的发展,规范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制定通用航空使用标准,提高空域的可利用率,同时完善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把握好人才培养这一关,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特点。
在制定法律体系时,我们适当借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和欧美等通用航空发达国家的经验,明确规定通用航空市场秩序、法律程序,从而方便日后的管理,提前预防因低空空域开放可能带来的飞行矛盾,确保防空安全的同时,保证低空空域的安全有效。
3.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的运行管理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民航与军航协调空域的效率很低,飞行计划不能及时审批造成了通用航空器放飞延误,也影响了低空空域管理的顺利实施。
为此,简化审批手续,提高空域的使用效率,才能现实低空开放。
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进行军民航之间的协同,统一审批通航计划,负责审批相关事项。
在方便军航部门训练的同时,在发生突发事件,遇到紧急情况还能及时进行处理。
要形成高效的军民航空管制运行管理机制,专业人才是关键,这些特殊的人才要满足低空开放后的工作要求,更好的服务航空事业,保证低空开放的有效运转。
4.加强低空空域管理配套设施建设
落后的基础设备难以提供有效的飞行监控,常出现低空通信不畅等问题,造成很大的误差。
低空空域的开放也需要配套设备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低空空域管理配套设施建设,为各类空域提供支撑。
例如,我国的西部地区设备很简陋,很多地区雷达不能覆盖,信号可靠性很差,存在不少盲区,这类地区就可以开发ADS-B系统实时监控飞行的动态,保证飞行的安全。
应指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放低空空域,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促进军民航管制部门的协调,充分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另外,将国家先进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机载设备,GPS等网络技术相融合,保证低空空域开放后空域的监督与管理。
现如今,低空空域的改革试点中出现许多的问题,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空管运行机制,为我国未来航空事业,尤其是通用航空的大发展做好铺垫,实现对低空空域的新规划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