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PT课件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PT课件
化学变化进行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溶液 溶解 蒸发
溶液的概念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以分子、 原子或离子形式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 合物
• 溶液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
化合物与混合物区别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或化合 物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各 成分仍保持各自原有的性质。
•
……
物理性质
• 1、经过物理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
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 导热性……
化学变化
• 产生了新的物质。
• 如:木炭燃烧
•
高温煅烧石灰石
•
加热高锰酸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
木炭燃烧
• 伴随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性 质改变
37.2 31.6
相同温度下,不同的物质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
同一种物质,在 不同的温度下, 溶解度也不一样, 大多数物质的溶 解度会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
蒸发
•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 •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 蒸发过程液体要吸收热量,从而液体的
温度要降低。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概念
•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也就是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例如空 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 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 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世界上,我们周 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人体本身 也是物质。除这些实物之外,光、电磁 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 的物质。
•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 液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 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过滤实验
1、用到的器材名称 2、过滤时要做到:
“一贴,二低,三靠”
烧杯 玻璃棒 漏斗 铁架台
过滤实验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
• 二低: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
•
二低:液体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 三靠:一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内焰
蒸发皿
蒸发皿是陶瓷的,可 以耐高温.,但不能 骤冷,液体量多时 可直接在火焰上加 热蒸发。液体量少 或粘稠时,要隔着 石棉网加热。 而垫
石棉网是为了受热 均匀,散热快,防 高温 。
食盐溶液的蒸发的注意点
• 1、食盐的溶解 玻璃棒的正确使用 • 2、盐水还没有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
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 响后面的观察活动,同时避免食盐晶体 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等,这些是由于最原始物质运动而产生出来 的物质; • 第三类是形象类的物质:如石头,树木,水 等,人们一般所认识的是指第三类的物质.
• 物质是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物质的变 化是有规律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会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 如:水结冰 液态——固态 • 水蒸发 液态——气态 • 易拉罐压扁 形状的改变 • 弯折铁丝 形状的改变 • 混合沙和豆 基本不变
•
Fe+CuSO4=FeSO4+Cu
• 将碘酒滴入含淀粉的物质中、,生成一 种了一种新的物质(包合物),呈蓝色
• 所以这是化学变化
铁和铁锈的比较
颜 光 空 手感 敲 磁 导
色泽隙
击铁电
铁 灰 有 无 光滑 较 能 能
白
韧吸导
色
引电
铁 红 无 有 粗糙 较 不 不
锈褐
脆能导
色
吸电
引
加热白糖
• C12H22O11+12O2=12CO2+11H2O •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 • 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 • 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炭化, • 在白糖炭化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
• 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且已有部分溶质沉降。可 以通过加溶剂或过滤的方法,使得过饱和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
溶解
•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 也可以说:溶解是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 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如 食盐或蔗糖溶解于水而成食盐溶液、蔗糖溶 液。
• 伴随现象 :产生气体、性质改变
• 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
•
AB+CD=AD+BC
• 反应方程式:
•
3NaHCO3+CH3COOH=
•
CH3COONa+Na2CO3+2H2O+2CO2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伴随现象 :颜色改变、沉淀产生、性 质改变
• 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
•
A+BC=AC+B
• 反应方程式:
•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A+B=AB
• 反应方程式:
•
C+O2=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 加热高锰酸钾
• 伴随现象 : 气体的产生,性质等改变 • 反应类型 : 分解反应 AB=A+B • 反应方程式: • Ca CO3=CaO+CO2 • 2KMnO4 = K2MnO4+MnO2+O2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 物质构成物体,物质的范围更广。 • 物体只是通过人类感觉器官可感觉到它
存在的客观现实的东西。 • 物质包括能量类物质、时空类物质、形
象类的物质。
物质的分类
• 物质按其发展形态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能量类物质:如光,磁场,电场等,
这些是最原始的物质; • 第二类是时空类物质:如时间,空间,虫洞
二靠: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处
三靠: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
溶解度
•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克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克数 。
在温度为20摄氏度下,常见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氯化钠 氢氧 蔗糖 氯酸钾 氯化铵 硝酸
名称
化钙
钾
溶解 36.0 度
\克
0.165 203.9 74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组 成的纯净物。是指从化学反应之中所产生 的纯净物(区别于单质)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者
溶液的分类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 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