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湖南省新中考物理复习 力学
2020年湖南省新中考物理复习 力学
19.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与管子的粗细、倾斜程度、 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 浮力和浸没深度无关,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 有关。浸没时:V排=V物 没有浸没:V排 < V物 21.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且沿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才做功
2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 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3.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 (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 灾物资的飞机。 )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力学中的24个“易错点”
7.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能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 的原因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物体质量有关。惯性 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惯性作用。
9.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 ,反之,物体做减速运动。
力学中的24个“易错点”
1.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 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和质量、体积无 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 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注意分度值,移动游码相当于 在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 5. 受力分析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按照重力、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摩擦力、其 他力的顺序。
力学中的5个“不一定”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 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第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所有力的共 同效果决定的。 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运动速 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 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改变(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力学部分之重要公式(5个)
力学部分之浮力重要公式(4个)
力学部分之重要公式(4个)
【方法锦囊】
1.记忆法:熟记常考的力学公式。
速度:v= ;密度:ρ= ;重力:G=mg;
压强:p= ,p液=ρ液gh;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F浮=G-F, F浮=G物(漂浮、悬浮); 功:W=Fs;功率:P= ,P=Fv;
力学中的5个“不一定”
4.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 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受到的压力 始终大于上表面收到的压力,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 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 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液体的向上的压力,所以不 受浮力的作用。
杠杆平衡条件:
机械效率:η= ×100%。
2.比较法:把类似的物理量或公式放在一起比较, 防止混淆。例如,功率和效率、p=ρgh和
F浮=ρgV、p= 和P= 等。
关于滑轮组 S绳=nS物 V绳=nV物 竖用滑轮组(克服物重做有用功)
横用滑轮组(克服摩擦力做有用功)
=W有 = F摩 l F摩
W总
Fs
13.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 大小有关。
14.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 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 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5. 动滑轮可以省力。只有沿竖直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6.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 三过支点作垂线(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nF
10.斜面
力学部分:必记的常数及要了解的物理量
力学中的5个“不一定”
1.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 、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 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 ,F浮<G物,物体下沉。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 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 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 。(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 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 轮船。
24.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卫星近地点势能小, 动能大,远地点势能大,动能小。
图说物理
估读! 8.80cm
相对静止
图说物理 32s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加速 2m/s
运动状态 相互的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平衡力
10N 变滑动为滚动
增大压力
惯性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木块惯性 向左
不变
改变物体的形状
17. 要找最小力,就找最大力臂,要找最大力臂,就找杠杆上 离支点最远的点(或已知的受力作用点),用虚线连接该点 到支点,作连线的垂线,画力的示意图。
力学中的24个“易错点”
18. 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先运用F=G总计算压力,再运用P=F/S 计算压强;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 运用F=PS计算压力
力学中的5个“不一定”
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根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是所谓的 “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推而未动”;
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是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 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 方向垂直时。
例如:大桥的桥墩,桥墩下表面与河床成为一体,不 受水的向上的压力,即不受浮力的作用。
力学中的5个“不一定”
5.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 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我们可 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 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 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 底面积决定的。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 关系是: 1、柱形容器:F=G液 2、非柱形容器:F≠G液 (广口式容器:F<G液; 缩口式容器:F>G液)。
c. 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 而造成车祸。
9.简单机械的应用: a. 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b. 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0.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 ,可增大牵引力。
2020年湖南省新中考物理复习
力学
范围:八上1、6单元和八下所有
6个单元(共计8个单元)
重要概念19 、规律6
力学 部分
重要实验8 、公式13
中考比重:约40%
力学部分之重要概念(19个) 参照物 速度 质量 密度
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惯性 压强 大气压 流体压强 浮力 功 功率 机械能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力学部分之重要规律(6个)
二力平衡条件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液体压强特点 流体压强特点 阿基米德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原理
力学部分之重要实验(8个)
测平均速度 测量固体、液 体的密度
影响滑动摩擦力 压力的作用效 大小的因素. 果
决定浮力大小 决定动能大小
的因素
的因素
杠杆的平衡条件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
汽车中的力学知识
6.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 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7.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 强,使人乘坐舒服。
8.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a. 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 性的危害;
b. 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 擦、惯性等;
具变有小惯性 运动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
水 相同深度,密度大的液体压强大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大于 不变
连通器 小于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靠拢 中间流速大,压强小
上升
变小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变大
等于
小于 小于
小于
图说物理
0.1N
链接中考
0.1N <
< <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大人 小于
10.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 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 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1.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 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力学中的24个“易错点”
12.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 相对运动等条件。
5400
不会 由于空气阻力,机械能减小
图说物理
最大 变小
链接中考
最小 变大
重力势 不是
动 不变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省力 200
右端 将右侧钩码向左移动一格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改变用力的方向 5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Βιβλιοθήκη <>图说物理
链接中考
1.35 62.5%
汽车中的力学知识
1. 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 驶时受到的阻力。 2.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 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3.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 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4.汽车拐弯时: a. 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5. 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a. 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c. 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d. 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