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温里药PPT优选课件

中药学-温里药PPT优选课件


n 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为治亡阳 证要药;
n 又补火助阳,治各种阳虚证; (上助心阳以通脉,中补脾阳以 健运,下壮肾阳以益火,外固卫 阳以祛寒;)
亡阳证
n 散寒止痛又治寒痹证。
脾胃虚寒证
干姜 辛热
脾胃心肺
n 善温暖脾胃,为脾胃寒证的要药;
n 回阳救逆力弱于附子,治亡阳证 (附子无姜不热);
n 兼温肺化饮,治寒饮喘咳。
药材附子(白附片)
2020/10/18
9
附子
功效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2020/10/18
10
退出
附子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1. 用于亡阳证 。
1)亡阳证:~干姜、炙甘草等。(四逆汤) 2)亡阳兼气脱:~人参;(参附汤) 3)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人参、附
子、龙骨、牡蛎,麦冬、五味子等。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
小茴香
2020/10/18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
1. 定义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2020/10/18
2
1)性味归经:
多辛,温,燥烈。入肾、脾、心经。
2)作用
温里散寒,益火助阳。
2020/10/18
3
里寒证及亡阳证。
1) 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舌淡苔白等);
4.常用于久病体弱、气衰血少之症,用少量肉 桂配入补气、补血药如党参、白术、当归、熟 地等品之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
第一课件网
2020/10/18
26
肉桂
同出桂枝 温经散寒
n 树皮入药;
n 长于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n 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用于命 门火衰证。
桂枝
寒凝血瘀诸证 (胸痹、经闭、 风寒湿痹证)
2020/10/18
11
附子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2. 用于阳虚诸证 。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 等;(右归丸)
2)脾肾阳虚水泛:~茯苓、白术、桂枝等;(真武汤) 3)脾肾阳虚脘腹冷痛:~党参、白术、干姜等;(附子理
中丸) 4)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桂枝、人参等; 5)阳虚外感风寒:~麻黄、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 总之,凡阳虚诸证均可。

附子、川乌、草乌来源相似,但应给予区别。
2020/10/18
15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七、相似药物对比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干姜
2020/10/18
17
干姜
功效
温中散寒 回阳救逆 温肺化饮
2020/10/18
18
退出
干姜 温中散寒 回阳救逆 温肺化饮
1. 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脘腹冷痛 。 2. 用于亡阳证 。 3. 用于寒饮喘咳。
2020/10/18
19
3~10g,煎服。
干姜
2020/10/18
退出
20
附子 辛甘大热
有毒 心肾脾
回阳救逆 温中散寒
29
吴茱萸
功效
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
2020/10/18
30
退出
1. 用于肝寒气滞诸痛 。 2. 用于胃寒呕吐。 3. 用于脾肾阳虚五更泄 。
吴茱萸
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
2020/10/18
31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 www.1k3e2
n 嫩枝入药;
n 长于散表寒,用于表寒证;
n 又助阳化气,用于痰饮、蓄水等 证。
2020/10/18
27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2020/10/18
28
吴茱萸
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 果实。
吴茱萸
石虎
2020/10/18
1. 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等证。
1)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症,~熟 地、枸杞、山茱萸等;(肾气丸)
2)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面赤,虚喘,心悸,脉 数:~山茱萸、五味子;(肾气丸)
2020/10/18
25
2. 用于脘腹冷痛,寒痹腰痛 。
肉桂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引火归原
3. 用于寒凝血瘀经闭、痛经,脱疽及阴疽。
2020/10/18
6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2020/10/18
7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乌头
盐附子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药材附子(黑顺片)
2020/10/18
21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七、对 比
2020/10/18
22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树的树皮。
肉桂
2020/10/18
23
肉桂
功效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引火归原
2020/10/18
24
退出
肉桂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引火归原
2020/10/18
4
1)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热 病阴虚、血虚及孕妇慎用或忌用;
2)真热假寒者忌用;
3)夏季气候炎热宜轻用,冬季气候寒冷, 用量宜大。
2020/10/18
5
附子(A) 干姜(A) 肉桂(A) 吴茱萸(A) 小茴香(B) 丁香(B) 高良姜(B) 花椒 (B) 胡椒(C) 荜茇(C) 荜澄茄(C)
2020/10/18
12
3. 用于寒痹周身骨节疼痛 。
~桂枝等。(甘草附子汤)
附子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2020/10/18
13
3~15g,先煎0.5~1小时。
附子
2020/10/18
退出
14
附子
1. 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2.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3. 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 4.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2) 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 等);
3) 寒滞肝脉,少腹冷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
4) 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 滑精遗尿等);
5) 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 肢体浮肿等);
6) 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 脉微欲绝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