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文化建设方案 【篇一:社区文化建设方案】 社区文化建设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 08级社会工作1班 刘胜男 17号 为深入发展海滨街道的社区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海滨街道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决定大力加强海滨街道的社区文化建设,结合社区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市区有关社区建设的精神,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作用,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社区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文化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与社区建设发展相互促进的社区文化教育新局面,为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街道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要达到每万人≥500平方米,各社区要建有1个文化室,按功能设置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展览室、辅导培训室、舞蹈室、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等场室。 (二)街道必须建有1个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各社区户外必须建有户外文化活动阵地,设有1个集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功能的小广场(或小公园)和1个文化宣传橱窗。 (三)各个社区要组建两支社区文化活动队伍。一是如剧、曲艺、音乐、舞蹈、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棋类、球类、读书、集邮、插花等文艺团队、文体协会、读书小组、兴趣小组组成的业余文化骨干队伍不少于4个;二是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从当地居民中选聘一些热爱文化、热爱公益事业的艺术家和离退休同志作为社区文化指导员。每个社区的文化指导员不少于5个。 (四)要完善8项有关社区文化活动的台帐资料。 三、目前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现状 (一)室内文化活动现状。 街道总人口26788人,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按省测评标准面积每万人≥500平方米计算,需室内文化活动场所1339.4平方米,现有街道文化站、金宇社区、 沙湾社区和南桥社区活动场所共计1400平方米,达到了面积要求,其余3个社区都没有专用活动场所。应配备的电视、录放像机、照相机、电脑等等基本设备器材都没有,图书室藏书数量少,残旧书占多数,远远达不到藏书标准。 沙湾社区居委会今年通过改建,室内活动场所达到870平方米,按文化室的功能设置基本上可以达到,但由于没有资金投入,现各种场室设备没有配置,所有硬件设备器材都没有,只有场所无开展活动;南桥社区活动场所面积有300平方米,硬件设备器材也没有,无开展活动。 (二)户外文化活动现状。 目前街道辖区内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有南桥公园和金沙湾公园,各占地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公园内有各式各样娱乐健身器、乒乓球桌、绿化草坪、休闲石桌櫈,是社区居民娱乐健身的好去处,但缺少舞台和必要的器材灯光设备。由于缺乏资金,无聘请专职人员管理和维修,一些路灯、健身器材遭到外人破坏,使到不能发挥其功能。 四、社区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文化设施建设 1、建立社区图书室。有不少于50平方米的馆舍,配有书架10米,阅览座位20个,基本藏书2000册以上,全年订阅报刊10种以上。 2、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社区文化广场1处(可供小型文艺演出、健身娱乐),文明市民学校1处,室内老年人和青少年综合娱乐室不少于50平方米,居务公开栏和宣传橱窗(栏)5-10米。 (二)基本文化队伍建设 1、配专、兼职图书室管理员1人,专、兼职文化干部1人; 2、聘用社区文化指导(辅导)员2-3名; 3、组建社区业余文艺团队1-2个。 (三)基本文化活动内容 1、图书室每周开放36小时; 2、文化活动中心经常性项目3个以上; 3、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和科普工作经常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群众歌咏、全民读书等; 4、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和少年儿童文化活动。 (四)基本文化活动方式 传统文化活动方式与现代文化活动方式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有条件的社区开设“数字化社区”网络终端,使社区群众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得文化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有计划地实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阶段。 街道党工委及各社区居委会要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化型”社区的舆论氛围,社区从人们多元化、多面向的需求来组织辖区内退休职工带动其家人和身边的中青年、小孩都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制、家庭美德、科普、卫生健康等教育,每年举行文化系列专题活动,为社区居民刊载文化、政策等宣传橱窗专栏,以及黑板报、小喇叭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对社区的业余文化骨干和文化指导员进行分类,建立健全各种档案,让社区的各种人才特长都能够有一个发挥的广泛天地。 (二)组织实施阶段。 (1)确定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抓社区文化示范点。 (2)结合实施“星光计划”和建设社区服务中心,落实社区图书室、综合文化娱乐室、文化广场、宣传橱窗(栏)等文化基本设施。 (3)文化设施资源共享。社区内学校、机关、企业单位的文化设施通过与社区签订文化资源共享公约,向社区群众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和缓解社区文化设施缺乏的困难。 (4)建立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由管委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倡议建立北城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动员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家积极参加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到社区、基层,义务辅导文化工作,培训业余文艺骨干,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5)举办社区广场文艺会演。以广场文化活动为龙头,以社区广场文艺会演为切入点,带动全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6)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社区经常组织有社区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 动,如歌咏、演讲、曲艺、书画、摄影交流等活动。文化部门结合社区实际需要进社区开办文艺骨干培训班,开展图书进社区,文艺、电影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大家唱、大家演、大家舞、大家练、大家写、大家画、大家读、大家讲”活动,活跃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社区文化氛围。 (三)完善各种台帐资料。 1、社区文化骨干队伍人员花名册。每个社区都要有社区文化骨干队伍人员花名册。社区文化指导员花名册。每个社区都要有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花名册,按年度进行归档。 2、社区文化活动安排表。每个社区居委会都要有社区文化活动安排表,社区文化活动安排表要在年初制订,每个月要有详细的活动安排。 3、社区文化活动登记表。每个社区要编印社区文化活动登记表,按次数进行登记,每个社区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不低于10次,举办展览不低于5次。 4、开展活动的相关资料。每个社区要对每次活动的资料进行归档,如音像资料、图片资料、演出节目单等。 5、制订社区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的每年发展规划。 6、总结和考评材料。各社区居委会年终要撰写本社区一年的社区文化活动总结,总结要按年度进行归档。 7、编印一份街道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宣传资料。 六、措施保障 (一)切实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领导是关键。管委会要切实负起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从讲政治高度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 (二)建立激励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推动社区文化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对首批6个社区文化示范点,年终经社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考评组检查评定,达到“四基”建设内容的,由市政府给予奖励。管委会也要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社区文化发展激励机制。 【篇二:社区文化建设方案】
和谐xx,幸福家园 ——xx社区2011年社区文化建设 工作策划书 一、xx社区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时下,xx全市上下正在热议一个话题就是市委市政府2010年出台的“文化名城”建设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十年文化发展战略,计划每年拿出5个亿支持“文化名城”建设。政府斥巨资大手笔支持文化建设,这无疑给这座城市的提升又打了一剂强心针。 富裕起来的东莞打“文化牌”既是发展所向,也是时代所需。早在2001年,xx市就提出了打造“文化新城”,形成新的文化发展战略。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全市自上而下、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文化建设来了。短短二十年时间,东莞人就以其大胆务实的个性和全民“洗脚上田创富”的干劲创造了富可抵省的社会财富,这也曾经让外界对其有一个“美丽的误读”,说xx是“财富的绿洲,文化的沙漠”。如今,急于向外展示自己正面城市形象的xx人想要完成蜕变的心情是迫切的。 作为全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xx建设文化新城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文化产业也已成为东莞第九大支柱产业。xx市在文化新城建设中,把“文化惠民”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 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抓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市民可享受系列文化设施工程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xx市制定出台的《xx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继续抓好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流动图书馆、博物馆,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同时《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研究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村、社区一级的文化环境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东莞市产业转性升级和文化名城建设首先要实现社区文化的转变和提升。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社区文化是城市细胞的营养,没有文化支撑的社区,其发育是不完全的。 xx素有“曲艺之乡”美誉,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有龙舟、舞狮等深受xx人民喜爱的传统节目。改革开放以来,xx镇这座岭南水乡文化建设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速列车,取得了长足进步,xx这一现代化港口新城,成为xx经济发展最快的镇区之一。伴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精神文化也得到了普及——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在不断的变化,审美要求在不断提升。建设幸福社会,需要社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在新的认识高度上重视文化建设。xx镇充 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软件资源,更合理更有效地组织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为村民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娱乐、锻炼环境,进一步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特别是近几年来,xx镇把打造文明港城和文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