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景观建设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景观建设

浅谈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景观建设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的功能分析,提出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景观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河道整治;景观建设;城市水环境;生态护坡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环境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水利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许多大、中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兴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整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

为此,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城市河道整治,满足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结合近年来我国河道综合治理经验和做法,对于城市河道整治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城市生态景观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城市河道的功能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能滋润生命、塑造城市气质,还能反映城市的健康程度。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像散落的珍珠,被交错的河流编织成湖北旅游引人入胜的水乡泽国风光,一条河道就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线。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都偏爱“近水而居”,现如今城市河道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多样。

城市河道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

1.1防洪排涝功能。

城市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

蜿蜒曲折的河道、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

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可以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

1.2灌溉供水功能。

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环境得以存在的必要因素。

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河道的水环境是保障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

1.3交通运输功能。

河道水路运输的突出优点是运费低,节省燃料并且不占用有限的陆地空间,这对于缓解交通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廉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

1.4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

河道具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由于城市河流有较大的水面蒸发、河流水的高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可以增加临近区域的空气湿度,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河道周边的绿化带可以吸附灰尘、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带状的绿化还可以消解城市噪音降低噪音的污染。

1.5景观功能。

城市河道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生命带。

在湖北,长江、汉江等以及连通东湖和沙湖的楚河汉街,每一个水域,每一条河流都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流动的水体和稳固的岸堤美景构成了河道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1.6休闲娱乐功能。

城市河道不仅带给人们安逸、舒适美的享受,同时还有休闲、娱乐功能。

如利用水进行的划船、游艇、滑水、游泳、漂流等娱乐活动;利用河道沿岸进行的休闲活动,如露宿、观光、野餐、摄影等。

1.7生态功能。

自然状态下的河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河水的自净能力能够消除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河边绿化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堤岸两边植物可以截留部分污染物,还可以降低岸边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2 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近年来,我国在河流管理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后,加大了水利相关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有区域性的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水生态退化、洪涝灾害等问题尚待解决,流域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公众参与不足等现象严重存在。

在河道综合整治中,应充分遵循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和自然属性,使得通过河道整治的相关工作,还原河道本身属性和自然属性,并实现城市河道的各项功能。

根据湖北省河道目前状况,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2.1河道防洪排涝的问题。

首先要保证河道行洪排涝的安全问题,以满足城市的防洪排涝的规划要求。

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使许多河流的河床抬高、过水断面缩窄,致使行洪排水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洪水泛滥的机会,故在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中,对河床进行清淤疏浚,满足行洪排涝的基本功能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河道内阻水障碍物的设置也是影响行洪排涝功能的又一因素,人工河滩内建筑物、河道围堰、水中弃置物等阻水障碍物均是严重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人为诱因。

2.2河道水质问题。

河道水质问题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的滞后,致使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污染,水质恶化。

同时生活垃圾分散在河道岸边,造成水体及土壤的污染,尤其是到了夏季,随河水漂流的污染物使污染面积扩大。

当水质问题严重时,水体呈现浑浊、透明度低、臭气弥散、富营养化明显、水华现象产生、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甚至近乎灭绝等状态,严重影响了河岸生态平衡、景观价值及居民视觉感观和生活质量。

2.3河道景区景观问题。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在需要层次方面产生了不断发展和进化,对居住和可视范围内河道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功能性方面,提高河道景观的观赏价值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和普通市民的关注目标。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整体目标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河道景区内的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建筑方式、河道护岸风格等应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各功能区的方案设计应根据所在功能区的特点而具有独特的风格,最大程度发挥河道带给城市的“灵性”,满足人们回归、亲近自然的要求,把水利工程和城镇景观结合起来,造就蕴含当地人文气息景观长廊。

2.4河道生态系统问题。

在传统的河道水利工程中,通常采用石砌驳岸、砼砌驳岸和砼仿木桩驳岸等硬质结构驳岸形式。

此类驳岸形式的渗透性差,阻隔了水陆的界面交流,破坏了两栖动物及部分水生生物的生息空间。

水利工程对原有植物的砍伐和破坏,沿岸建筑物的构筑,也使生物种群、特别是植物群落失去了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水质的下降、水体的污染和底泥中重金属成分的超标,使得大量原有水中生物数量下降和种类减少,某些污染严重的河道甚至出现生物近乎灭绝的现象。

恢复河流沿岸的生态体系,最终实现对生态系统修复和还原,不但对河流治理具有可持续性作用,也是营建人类与生物共栖的空间的必需,是河道综合整治的最高追求境界。

3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景观技术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景观学的意义上,河流走廊具有维护大地景观系统连贯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意义,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成效的基础与关键。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包括了生态护坡技术、水质修复与净化处理和河道景观设计,三者缺一不可。

3.1生态护坡技术为了合理解决防洪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各类河道岸坡生态护坡技术应运而生。

生态护坡技术是基于水土保持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植物及植物与工程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边坡上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通过生态工程的自我支撑、自我修复等功能,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滑动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坡面植物生存环境、提高坡面动物和微生物栖息的质量、营造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改善人居环境等目的。

目前生态护坡技术的体系日臻完善,传统的边坡防护是排斥绿色植物的刚性防护,这样做虽然能防止边坡失稳带来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视觉污染、生态失衡等。

如今的生态护坡,除了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要创造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

植被的选择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一致,并考虑植被的生态性、形态性、地域性,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且抗逆性强,生长迅速、自繁能力强、适应粗放管理,维护工作量小。

目前国内采用的各种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土工网符合植被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技术、多自然型技术等。

3.2水质修复与净化处理城市河道水质修复与净化需要从3个方面做好工作。

①系统的截污、治污,确保排放到河道的水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

同时,需要做好河床的清淤工作,使得整治后的河道处于清洁的状态。

②确保城市得到所需要的基本生态流量、流速等特性与性质参数,使河道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

③通过对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水质净化技术,包括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人工浮岛技术等的综合运用,保持城市河道水质,且实现稳定提高的理想效果。

3.3河道景观设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水是我国永恒的主题。

现代人追求人工建筑的美,如园林、水乡、水城、亲水建筑和水文化氛围。

河道景观设计的牵涉面广,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有着不同主题,河道景观设计差别很大,但在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引入城市历史文化元素、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功能多样化以及鲜明的景观主题等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

近年,市场上推出了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它采用生态袋来取代传统的石头进行护坡,能很好的促进河流与土壤的交流,让河流自由呼吸,提升河流的内循环能力,能较好达到植被、降温、吸音、固土的效果,这是传统钢性边坡所不能做到的。

这种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颠覆了传统的护坡理念,对钢性护坡来说是一次革命,它符合我们国家提出的节能、降耗、生态、环保的战略,其意义是非常大的。

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是采用环保软体材料取代高耗能、高污染的钢筋、水泥、石块等传统硬体材料,采用“三角内摩擦紧锁结构+三维排水+植被根系”构建的复合稳定的生态边坡,将水土保持与绿化一次完成,是生态、环保、节能与柔性结构四位一体的边坡建设新技术。

目前在我省也正着力开展此项工作。

荆门市引进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技术并运用于边坡防护中,将“冷冰冰”的石砌护坡转变为“绿意盎然”的边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有良好的护坡功能。

利用植被的深根有锚固作用、浅根有加筋作用,能降低坡体空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同时植被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等功能,对于河岸带生态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4.结语河道整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水土保持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河流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依靠相关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稳步推进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构建良性循环的河道生态,创建优美的河道景观,实现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1]陈杰,黄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j];水电与新能源;2012年03期[2]陈松,闭祖良,国洪梅等.城镇河道综合整治的集中措施[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5期[3] 曹仲宏,徐泽.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浅谈[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2期[4] 汪洋,周明耀,赵瑞龙,徐方.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1期[5] 吕然.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作者简介:1.张红梅,女,1980年3月,助教,从事学院教学管理及水土保持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