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我国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已经最高年份已达到了 199.0万公顷,其中甘蔗为174.36万公顷,甜菜为 24.64万公顷(2008年统计数据)。
我国糖料作物不同时期面积变化曲线图
250
种植面积(公顷)
200
甘蔗 种植 面积
150
100
甜菜 种植 面积
50
总面 积
0
19 49 19 57 19 74 19 81 19 84 19 87 19 90 19 93 19 96 19 99 20 02 20 05 20 08
我国食糖进出口情况
进口糖的流通
我国进口糖主要以原糖为主,进口原糖中一部分为政府间贸易( 即每年40多万吨的古巴糖),这部分直接进入国家储备库形成“ 国储糖”,国储糖中的原糖以竞卖形式投放市场,经精炼厂加工 成成品糖后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 进口原糖的另一部分为一般贸易进口糖,即获得进口配额的食糖 加工企业在国际食糖市场进口原糖,经过精炼糖厂加工成成品糖 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另外,我国一般贸易进口糖中还有一部 分成品糖,这部分成品糖直接进入国内市场自由流通。 配额外进口糖的关税税率为50%,属自由贸易,企业完全按照市 场化原则进口和销售。
96 /9 7
97 /9 8
98 /9 9
99 /0 0
00 /0 1
01 /0 2
02 /0 3
03 /0 4
04 /0 5
05 /0 6
06 /0 7
07 /0 8
不同榨季(年份)
08 /0 9
1996年之后,我国食糖产量在波动中逐渐提高,食糖供应基本满 足了市场大部分需求,扭转了过去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 从总体看:大多数年份需求量高于生产量。
WTO成员国中目前平均食糖进口关税税率高达97%。其中发达国家 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为122%,发展中国家为55%,欠发达国家为 167%;
加入WTO后,我国对食糖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1999年发放160
万吨,以后5年内每年增加5%,2004年配额增长到194.5万吨,此 后这一数额延续到2007年。1999年至2003年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 为20%,白糖为30%,配额外进口关税为76%。2004年配额内进 口关税统一降低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降低到50%。
4 食糖生产
5 食糖消费
世界各地区人均食糖消费量(公斤)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洲 洲 洲 国 洲 均 洲 北 欧 非 亚 中 港 美 平 美 台 香 日 本
46.4 36.9 33.6 23.9 19.3 13.2 8.8 19.6 31
21
北
界
南
国 中
世
中
中国历年食糖产量与消费量对比(单位:万吨)
近5年来,我国食糖年消费量达到了1000万吨以上,年人均 食 糖消费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达到9.6公斤,食 糖消费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 极大的拓展空间; 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快速发展,推 动了我国食糖工业消费的稳步上升; 食品业发展在十五期间平均增幅19.8%; 糖果、糕点、饼干、乳制品、罐头、果汁及果汁饮料消费量 到2008年与“十五”末期同比增幅在11.74%-49%之间,这 种速度将有效促进食糖消费量的增长。
1
糖料作物面积变化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甜菜
甘蔗
糖料(单位:万公顷)
1990-2007年全球糖料产量
不同时期(年)
建国初期我国糖料总产量只有 283万吨。其中甘蔗和甜菜产量分别为 264万吨和19万吨。到1998年全国糖料总产量达到9790万吨,其中甘蔗 和甜菜产量分别为8344万吨和144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33.6倍、 30.6倍和75倍。
2008年,糖料种植面积174万公顷总产13419万吨,甘蔗为12415万吨、 甜菜为1004万吨,蔗糖总产1484.0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7、我国关税配额进口产品方面的承诺
1、国营贸易 国营贸易比例:34%减至10%,2006年取消国营贸易比例 2000年:160万吨 2001年:168万吨 2002年:176.4万吨 -------------2003年:185.22万吨 2004年:194.5万吨 实施期:2002-2004 配额内税率:20%降至15%,配额外税率:60.4%降至50%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单位:亿吨)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甜菜
甘蔗
糖料(单位:亿吨)
甘蔗单位面积产量由1990年的61.7吨/公顷增长到2007 年的70.0吨、公顷,增长幅度为13.45%;
甜菜产业发展形势报告
国家甜菜产业研发中心 2010.1.9
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 食糖及糖料作物概述 第二部分 国内外生产现状 第三部分 我国甜菜生产存在问题及潜力 第四部分 国家甜菜产业体系工作
第一部分 食糖与糖料作物生产概述 一、食糖概述
第一部分
1 食糖用途
食糖与糖料作物生产概述
在2002年以后,食糖的人均消费量开始快速增长,2002年为7.15公斤, 2003年为7.98公斤,2004年8.39公斤,2005年8.79公斤,2006年9公斤 ,2007年9.2公斤;
目前,我国人均食糖消费已接近10公斤。
我国历年食糖消费量
1400
消费量(万吨)
1200 1000 800 /05
05/06
14450
3630 10820 74.90
14960
3540 11420 76.30
二、我国食糖与糖料作物生产
糖料生产状况
甜菜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 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 、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
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 的特性,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 在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
我国历年食糖产量统计曲线图
食糖产量(万吨)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75/76 90/91 93/94 96/97 99/00 02/03 05/06
甘 蔗 糖 甜 菜 糖 总 计
不同时期(年)
2000年以前,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在6-6.5公斤左右,变化幅度不大。.
不同年份(年)
20 08
甘蔗:2008年比1991年单产增加了22.4%,比建国初期增 加了190%;
甜菜:2008年与1991年比,单产提高了19.91 吨/公顷, 增加了近一倍,与建国初期比,增加了4倍。
我国不同时期糖料作物单产变化曲线
80
甘蔗
甜菜
产量(吨/公顷)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食糖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 (糖、蛋白质、脂肪)之一, 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 (一公斤食糖可产生3900大卡 的热量)
食糖,是一种天然甜味剂,是 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 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 和制药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2 分类与分布
生产食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和甜菜。尽管原料不 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差别,国家标准 对两者同样适用。
19 49 19 53 19 58 19 74
19 80 19 82 19 84 19 86
19 88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不同时期(年)
20 02 20 04 20 06 20 08
我国食糖产量一直处于波动增长状态;进入21世纪,我国食糖产量属于快 速发展时期。 1999年至2009年10年间,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由800万吨增加到1390万吨, 增长了73.8%,年均增长5.7%。 近些年甘蔗生产发展平稳,甘蔗糖已经占据食糖市场的90%以上,处于主 导地位;甜菜生产低迷,甜菜糖产业仍然处于低谷调整状态。
甜菜糖主 甘蔗糖主要分布在
甜菜糖 30%
要分布在
欧洲和北 美的发达 国家,少 量在亚洲 地区。
南美洲、加勒比海 地区、大洋洲、亚 洲、非洲的大多数
甘蔗糖 70%
发展中国家和少数
发达国家;
3 糖料作物生产
甘蔗生长于热带及亚 热带地区,需大量及 经常性雨水来生产糖 分,干旱会严重影响 单位产量。一般甘蔗 种植一次,可再长芽 每年收割,一般连续 收获3-4年。 甜菜生长于温和气候 带,每年种植收获一 次。
国
4 食糖产量
食糖产量 食糖主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比例 巴西 2980 18% 食糖产量 其他 6285 38% 食糖产量 中美洲 322 2% 食糖 食糖产量 产量 澳大利亚 印尼 325 460 2% 3%
食糖产 量 印度 2450 15%
食糖产量 中国 1484 9% 食糖产 量 食糖产量 美国 泰国 847 680 5% 4%
5 食糖消费构成
食糖进口政策
食糖生产和世界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各国政府对食糖贸易的高度
保护,为保护并维持本国国内食糖市场供求总量平衡和国内食糖 价格稳定,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设置了一整套保 护政策,把本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相对隔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