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大跨连续刚构桥加固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连续刚构桥普遍出现跨中长期下挠和梁体开裂等病
害,提出了以适当改善桥梁的桥面线形,缓和并抑制跨中下挠,适
当提高构件承载能力,抑制裂缝的扩展为加固目标的体外预应力加
固技术;并总结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不足并展望了其发展前
景。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 连续刚构桥 跨中下挠 梁体开裂
在役连续刚构桥普遍出现跨中长期下挠和梁体开裂(包括腹板
斜裂缝、顶底板纵向裂缝、底板横向裂缝)等病害,这严重降低了
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甚至影响桥梁结构安全[1],如表1所示。
针对大跨连续刚构桥的病害特点,应以适当改善桥梁的桥面线形,
缓和并抑制跨中下挠;适当提高构件承载能力,抑制裂缝的扩展为
加固目标。
目前,桥梁常见加固技术主要包括:施加体外预应力、增大断
面、黏贴钢板、补焊钢筋和黏贴碳纤维布等。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属于主动加固的一种。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结构受力明确,
加固效果好,加固质量可控,可以减少或限制结构的裂缝和其他变
形;对桥梁营运使用的影响较小,可在不限制通行的条件下完成加
固施工。该技术是当前最积极最有效的刚构桥加固方法之一[2]。
一、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采用布置在梁体外部(或箱梁内部)
具有防腐保护措施的预应力筋,对梁体施加预应力,通过预加力产
生的反弯矩抵消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内力,从而能够提高桥梁结构承
载能力,改善桥梁结构受力环境,达到桥梁加固的目的。这里着重
介绍一下体外预应力筋面积的确定、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和体外预
应力技术在大跨连续刚构桥加固中的应用。
二、体外预应力筋面积的确定
体外预应力筋面积的确定是加固工作的关键,布置原则是按使
用荷载作用下截面受拉边缘保持较大压应力储备的全预应力构件
受力要求,并考虑腹板、顶板、桥面系加固可能引起的结构自重增
加的不利影响,然后进行布置。
可以把桥梁病害出现的原因归结为预应力损失的增大,而体外
预应力束配筋面积不可能同时满足各截面预应力损失的补偿,但可
以通过调整体外预应力束中心与箱梁的截面形心之间的距离达到
加固设计目的。因此,可以采用基于预应力损失补偿的加固设计法
快速、高效地确定加固目标。
基于预应力损失补偿的加固原理是根据桥梁结构检测报告建立
与桥梁结构现状相符的结构损伤模型,确定预应力损失系数φ。然
后根据跨中底板预应力束的面积sn和纵向预应力损失系数φ可确
定所需体外预应力束的面积st:
三、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及注意事项
对于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其体外索具体的布置方式,
应综合考虑桥梁所表现出来的承载力不足,以及裂缝开展和挠度等
因素,以改善桥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病害。对于大跨
连续刚构桥,一般情况下体外索的布置采用折线的形式,在支点附
近设置顶板束在跨中附近设置底板束。由于体外索的面积不可能弥
补箱梁所有截面纵向预应力的损失,同时为了避免应力的集中,因
此将体外索分批转向来适应箱梁沿纵向各截面的受力变化[3]。
大跨径混凝土钢构桥加固施工时,为了保证加固效果,除了选
择成熟可靠的体外预应力体系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一些关键问题
[4]:(1)转向块应当设置在刚度大变形小的区域并且尽量靠近跨
中,以增加抵抗下挠的效率。(2)转向块尽可能靠近腹板设置,以
便通过在腹板植筋克服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后产生的剪力。(3)在墩
顶0号块隔板之间设置加劲肋,以防隔板因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开裂。
(4)体外束的长度超度10 m时设置减震装置。
四、体外预应力在大跨连续刚构桥加固中的应用
(一)在解决跨中下挠问题中的应用
引起刚构桥跨中产生下挠的原因主要有:(1)对混凝土徐变的
严重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2)设计上缺乏主动控制恒载下挠;(3)
活载产生徐变挠度;(4)预应力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5)荷载长
期效应影响等。桥梁产生严重下挠会对行车舒适性带来很大影响,
严重者会危及桥梁安全,因此需对刚构桥跨中下挠引起足够重视,
采取体外预应力技术可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加固的目的。
曹伟和宋文峰[5]通过对一座140 m+240 m+140 m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刚构桥的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得出以下结论:连续刚构桥采
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能适当恢复结构线形,阻止跨中继续下挠;
同时增加主梁的压力储备,降低主拉应力;并部分裂缝闭合及阻止
裂缝继续扩展与混凝土开裂等。
许明雷[6]通过对贵新公路腊芒大桥(55.9 m+90 m+55.9 m)预
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的加固,得出以下结论: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
加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可以有效地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
结构的基频也略有增长;同时,加固后的结构局部受力得到了一定
程度的改善。
(二)在解决梁体开裂问题中的应用
大跨连续刚构桥箱体裂缝按其发展方向可分为:斜向裂缝、纵
向裂缝、横向裂缝3类。斜向裂缝多表现为腹板主拉应力裂缝;纵
向裂缝是与桥轴方向平行的裂缝,较多地出现在顶底板;横向裂缝
则多伴随跨中梁体下挠出现于跨中底板下缘,发展严重的会延伸至
腹板,与底板横向裂缝连通成“u”型裂缝。结构一旦开裂,会改
变截面应力状态,并加速裂缝宽度和长度的不断扩展,结构的整体
刚度削弱[4]。
冯宏宇和孙全胜[7]运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一座60 m+90 m+60
m连续钢构桥进行了加固,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体外预应力技
术可提高刚构桥的的刚度,降低活载作用下跨中挠度,原桥的下挠
状况会得到很好的改善;(2)预应力可以减小原有结构在横载作用
下腹板上的主拉应力,使得腹板上的开裂得到主动限制。
许宏元等[4]运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一座140 m+240 m+140 m
连续钢构桥进行了加固,得到以下结论:采用预应力加固技术可使
跨中底板压应力增加2.25 mpa,压应力储备提高;跨中底板横向裂
缝有不同程度闭合。
通过以上工程实例,不难发现: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于大跨
连续刚构桥常见的跨中下挠和梁体开裂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同时
说明该方法在大跨刚构桥加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前景及展望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能显著提高主梁刚度、增大压应力储备,
降低主拉应力、适当恢复结构线形,是一种效果很显著的加固方法,
可广泛应用于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加固方案。然而,体外预应力加固
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有:①体外预应力引起的二次力效应对原
结构的影响不能确定;②需要控制体外预应力筋的振动效应;③对
锚具的要求很高,锚固失效风险大;④可能因延性不足而产生脆性
破坏等。以上问题将成为未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研究方向,相
信通过不断的研究、改进,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必能更广泛的应用
于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加固工程。
参考文献:
[1]宋文锋,曹伟,姚国文.基于预应力损失补偿的体外预应力
技术加固连续刚构桥计算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12(4)
118-121.
[2]徐栋.桥梁体外预应力设计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8:10.
[3]周海霞.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设计[j]. 广东科技,2010(20)
191-192.
[4]许宏元,宋宁,陈常明,刘士林.大跨径混凝土梁桥体外预
应力加固技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12)1192-1211.
[5]曹伟,宋文峰. 体外预应力在大跨连续刚构桥加固工程中的
应用[j].公路工程,2011(10)111-114.
[6]许明雷.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效果的试验研究[j].公
路交通科技,2011(8)87-89.
[7]冯宏宇,孙全胜.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桥提载效果分析
[j]. 低温建筑技术,2011(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