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专业论证2017-6-7

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专业论证2017-6-7

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专业论证材料目录一、增设专业说明 (3)1.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含义解析 (3)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 (3)3.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 (4)4.修读学分与学时 (4)5.就业方向 (4)二、设置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专业的必要性 (4)1.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新媒体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人才缺口巨大 (4)2.专业发展现状 (8)3.专业示例 (8)三、设置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本科专业的可行性 (13)1.预计招生情况 (13)2.预计就业情况 (13)3.新专业保障 (14)4.新专业存在价值 (14)附录:插坐学院联合办学协议 (15)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层次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结合我院的整体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拟申请增设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本科专业。

一、增设专业说明1.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含义解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营销界不断蹦出新词汇,什么网络营销、数字营销、互动营销、新媒体营销、无线营销、移动营销、手机营销、自媒体营销等等,那么什么是新媒体营销?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报纸、电视、杂志、广播是传统的四大媒体,媒体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或叫到达率。

在报刊杂志上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就是收视(听)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

从本质上讲,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新媒体营销的平台很多,主要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微博、微信、SNS、博客、播客、BBS、RSS、WIKI,以及手机端和移动设备端的各种APP。

一般来讲,新媒体营销并不是单一地通过上面的渠道中的一种进行营销,而是需要多种渠道整合营销,甚至在营销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与传统媒介营销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营销。

新媒体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关系?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媒体的营销,主要分为网络广告、电子邮件营销、搜索引擎营销、IM (即时通讯)营销、BBS营销、SNS(社会化网络)营销、网络视频营销、Widget 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等。

新媒体营销是只以互联网PC和移动互联网(手机等手持终端)为代表的新型媒体营销,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因此,新媒体营销涵盖网络营销,且新媒体更注重互动性和用户的心理攻占。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专业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新媒体的交互性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

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实现营销目标的新兴“互联网+”前沿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营销型网站平台建设、网页设计、营销推广、网络平台服务与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网站平台维护与优化、平台推广、网络平台营销策划、网络平台咨询等工作的懂技术、懂营销、懂管理的实用型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人才。

3.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1)新媒体技术开发模块:网页设计、Javascript脚本语言程序设计、SQL数据库开发、PHP语言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新媒体运营平台案例分析、新媒体编辑技术等。

2)市场营销模块: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新媒体营销、营销公关与实践、国际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定位、品牌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新媒体营销策划实务、商务谈判与推销实务、市场调研与预测、销售行为学(新媒体)、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等。

3)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阶段:营销型网站建设、案例分析与实战、SEO(内部优化)、案例分析与实战、网络竞价推广、案例分析与实战、传播学概论、网络舆情管理、网络传播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基础、传播心理学、新媒体写作实训、(营销)项目管理、社群营销学、企业形象与品牌传播、网络与新媒体受众行为、数字互动营销、内容营销等。

4)实践能力提升阶段:营销型网站策划与网站运营优化 (SEO)、SEM 搜寻广告营销与数据分析转化、新媒体整合营销推广、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广告管理、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促销管理、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公关危机管理、管理学基础、营销团队管理、插坐学院新媒体实习、毕业设计。

4.修读学分与学时:预计修读学分180学分,2.5年理论+1.5年实践=4年本科专业学习,预计共计3000学时。

5.就业方向:从事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相关工作,包括可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教学软件开发公司、学校(网校)、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企业的市场部等从事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相关工作。

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可在各类门户网站、传媒商业网站、党政部门网站、企事业网站等从事信息采集、撰写、编辑等工作,也能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网站策划、网络推广以及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也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记者、编辑、以及各类节目的策划、编导、节目制作等工作;还可以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行业从事商业开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等工作;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稿写作、视频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工作和整合营销、媒体公关等工作。

二、设置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专业的必要性1.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新媒体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人才缺口巨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6.12)调研结果,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7550万人,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手机网民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

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并推动消费模式向资源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发展。

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发展依然是带动网民增长的首要因素。

2016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占比达到80.7%,较2015年增长9.2个百分点,使用台式电脑的网民占比下降16.5个百分点。

同时,新增网民年龄呈现两极化趋势,19岁以下、40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45.8%和40.5%,互联网向低龄、高龄人群渗透明显。

图1: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情况。

图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占比情况。

图1: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情况图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占比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网络大军的队伍中,其中80后和90后是主力。

据《中国青年网民网络行为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14~35岁的青年网民日均打字总数高达290亿,每人日均在70个字以上。

在这种趋势下,互联网营销迅速发展,大数据营销、视频营销等新的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人才也要站在行业前沿、与时俱进。

然而,现状是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既懂得网络技术,又懂得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前程无忧曾预计2013-2016年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岗位企业的年需求将平均保持35%左右的增长率,年净增岗位需求数量平均为35-40万左右。

2014年需求数约为203万左右、2015年约为239万左右,2016年约为276万,实际证明,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数比预计数值增长更快。

按照这种趋势,结合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行业的发展状况,预计2017年,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的人才增长能够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图3:互联网营销岗位需求。

图4:人才缺口统计与2013、2014年平均工资水平。

图5:职友集2017年6月新媒体营销平均工资水平。

图6:职友集2017年6月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企业岗位需求及招聘条件。

图3:互联网营销岗位需求。

来源:《中国互联网营销职业发展白皮书》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人才图4:人才缺口统计与2013、2014年平均工资水平图5:职友集2017年6月新媒体营销平均工资水平图6:职友集2017年6月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企业岗位需求及招聘条件2.专业发展现状填补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专业人才巨大缺口的最有效办法无疑还需要依托众多的高等院校来培养输送,但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互联网营销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企业所需要的非常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对于传统以培养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为主要使命的高校来说还真有些难度。

政府一再提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创办新型前沿专业,以及“互联网+”专业方向,也已经有一些企业大胆开始了这方面的创新步伐。

据我了解,校企合作模式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西安欧亚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在硕、本、专各个层次开设了互联网营销专业方向,在课程体系研发、教学授课及实训实习环节均有来自BAT以及各大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大拿参与,所培养人才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3.专业示例1)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模式,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最大限度保证院校办学特色及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植入相应前沿科技及特色人才岗位需求的企业课程。

图7:培养模式2)课程体系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每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后,至少有两个企业项目实战跟进,让学生在项目中应用各类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方式,训练互联网营销思路和实践步骤,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图8:课程体系3)实验室建设定时更新数据,供学生进行仿真演练和分析,让学生在无需花费任何推广费用的前提下获得搜索引擎营销的实战经验。

系统内置三十多个企业项目,模拟数十个行业几百个网络平台的动态竞争环境,完美覆盖当前新媒体和互联网营销领域各种商业及营销模式。

而且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还可以熟悉搜索引擎的技术机制,学习其中的博弈论原理和定价机制,进而全面掌握搜索引擎营销的精髓。

4)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完善的专业共建教学服务支持体系。

图9:教学体系5)实训安排联合行业技术领军专家和教育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课程实训专家组,经过反复论证,研发出系列互联网营销项目实训课程体系,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运用当前互联网营销正在运行的真实项目,实施案例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互联网营销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