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310 关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及其评价的探讨 张 伟 沉瑞珠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评价与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对如何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及评价,以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现有的教学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主要关心有目的、有安排的教学过程,并努力探索这种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发展,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评价又融入了新的观念,现代网络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如何来完成这一新的教学过程,迫切需要我们的探索和思考。
一 、教的过程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学习风格又称为认知风格,是由人的心理特质所决定,不会因学习而改变。人们的学习风格可以分为四大类型:想象型学习、分析型学习、理智型学习和能动型学习。如何根据学习风格进行教学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特长发挥,即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和媒体进行教学;二是风格协调,强调对不同的学习风格既要顺应又要综合协调,使知识获得、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平衡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顺应与协调各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安排学习活动和教学顺序,并以学生为主体的周期循环式教学过程。图1所示为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教学周期循环过程图。 如果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理论来注释,那么这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创新”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整个学习周期的四个不同阶段进行体验、概念化、应用、创造;对教师来说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训练所有的学生使其更好地思维、学习,同时又为教学、课程开发、评估等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系统。在该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网络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在综合与加工过程中与教师通过网络上进行辅导、答疑和讨论,使其信息升华,从而获得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310 感知过程
听看交互集体讨论
创新过程
应用过程观察分析分类理论化
修正改编冒险创新讨论
实验操作提高完善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试一试?概念化过程
图1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程教学周期循环过程图 本文以笔者编制的《物业智能化管理》网络教材中智能建筑消防系统管理为例,阐述本课程如何实施网络技术下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周期循环式教学过程表现为: 感知过程(第1象限):首先通过视频演播某一实际建筑消防系统,当火灾发生时,消防系统的动作过程,然后将实际系统采用多媒体动画形式表现出来,展现系统组成设备。——让学生提出“为什么”概念。 概念化过程(第2象限):逐一解释系统组成各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系统控制过程及控制方式,并讲解系统的操作管理及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提出“是什么”概念。 应用过程(第3象限):通过虚拟实验,学生自己对系统进行操作管理。——让学生提出“试一试”概念。 创新过程(第4象限):教师给予方向性指导,让学生自己根据不同的建筑物不同的消防系统提出其管理方式,并提交演示文稿。——让学生提出“做什么”概念。 在执行或完成创新过程后,学生可以从资源库中获取更新的信息,进入高层次的感知过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答疑、比较和判断,因此系统导航设计充分体现四个学习过程,并始终存在于每个过程之中,学生在教师导航的指引下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学会使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索引工具。 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310 表1 网络技术下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技术支持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技术方法 感知过程 (体验) 多对一 给出某高层建筑消防系统,当火灾发生时系统动作过程。 多媒体演示 e-mail 讨论室 常见问题列表 概念化过程 (知识理解) 一对多 逐步讲解系统各部分组成原理,并利用相关信息资源。 多媒体讲解 电子书刊信息索引 素材资源库 网站 应用过程 一对一 动手操作消防系统,掌握各操作控制环节 虚拟实训 现场参观(视频) 多媒体动画演示 创新过程 (提供演示文稿) 一对自我 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选题某建筑消防系统方案及其管理。 专家论坛 最新动态 网上辅助学习 自我测评工具 论文答辩
二、学的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基于网络教育技术下的学习过程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学生的学习过程已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更具自主性,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学生学习的特点表现为: (1) 学生可以监控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活动; (2)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和整理信息能力; 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对该门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也会掌握课程学习的管理过程、信息资源的查询等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表2所示学生如何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了哪些能力。仍以学习消防系统管理为例。 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310 表2 基于网络课程下学生的学习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技术方法 能力掌握 活动一:了解本章安排及要求 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 • 教师档案 • 教学组织 • 内容导航 自我学习管理能力
活动二:创建电子学文件 建立电子学文件(活页夹),以便记录、组织和管理平时的学习工作及最终成果。 • 学生档案 掌握学习管理方法
活动三:了解什么是建筑消防系统 通过现场视频演播及多媒体动画演示展示什么是建筑消防系统,并提出各种“为什么”。 • 多媒体演示 提出问题能力
活动四:学习使用网络通信工具 掌握学习交互工具 • 讨论室 • 问答天地 • e-mail 计算机应 用能力
活动五:探讨建筑消防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上述的“为什么”。 • 多媒体讲解 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六:掌握学习资源的检索方法 配合课程内容学习,掌握信息资源的查询、获取及整理。 • 数据库 • 资源库 • 网站 信息检索能力
活动七:虚拟实训 通过实训验证学习知识,并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系统的技术规范。 • 虚拟实训 • 现场参观(视频) 知识掌握的验证能力 活动八:对建筑消防系统进行小组探讨 学生提出对消防系统管理的方案及设计构思,并请老师及其它学友提供修改建议。 • 专家论坛 • 问答天地 • 论文答辩 • 在线测评 培养协作能力 培养创新 能力 活动九:制作电子演示文文件 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来展示自己对建筑消防系统的理解。 • 作业提交 计算机应用能力 阐述能力 活动十:期末考试 学生了解并知道自己提交所需内容 • 在线测评 汇报成果
三、 网络化教学过程的评价 信息化社会中需要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于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的评价也不例外。网络教育技术下的教学评价必须要与各种相关的教学要素相适应,从而也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浑然不同,其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310 (1)评价目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习结果,以便给学生定级或分类,因此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正规的、判断性的。而网络教学评价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用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这时的评价通常是不正规的、建议性的。 (2)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不同 传统评价的标准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师、课程编制者等的意图制定的,因而对团体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相对固定且统一的;而网络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学生在如何学、学什么等方面有一定的控制权,教师则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评价的标准往往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制定的。 (3)对学习资源的关注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因而对于学习资源的评 价相对忽视。而在网络化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来源十分广泛。如何选择适合学习目标的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所要获得的必备能力之一。因而,在网络化教学评价中,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4)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然而,在信息化社会中,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指望他人像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样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提供评价是不可能的。因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终身学习者,自我评价将是一个经过逐步获得后必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本身就是网络化教学的目标之一。 (5)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性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往往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目的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而在网络化教学中,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是一个进行之中的、嵌入的过程,是整个学习的不可分的一部分(见图2)。
评价在传统教学中的位置 评价在网络教学中的位置 图2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比较 传统评价所借助的方法通常有测验、调查和观察几种。在网络化教学中,除了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