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对“多”字注释之比较 摘要:本论文通过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对“多”字在注音、释义、词条等方面情况进行注释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继而比较两部词典在释义等方面的异同。旨在研究两部词典各自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同时发现注释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就其提出意见和建议,期望能对今后的词典编纂工作和语言文字学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多 注释 比较 2
引 言
人们常常将词典称为“无声的老师”。在现代社会里,词典已然成为人们获取各类知识的重要工具,一部好的词典可使广大语言文字学习者受益良多,尤其是语文词典对于现代人们学习新知、掌握语言具有基础而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我国现代普通中型词典,收录了以普通话词汇为主的词语,对于促进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规范化,进行语言文字研究以及广泛推广普通话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认真对比两部词典的内容会发现,两部词典在字音、释义、词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两部词典对“多”字的注释情况的异同,研究其中产生异同的原因,期望能对促进两部词典编纂的规范性及实用性产生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叙述两词典对“多”的音、义的注释 “多”字读音为“du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分别以10个义项对“多”字进行解释,其中形容词义项有3个,动词义项有2个,数词义项1个,副词义项3个;《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别以9个义项对“多”字进行解释,其中形容词义项2个,动词义项1个,数词义项1个,代词义项1个,副词义项2个。(见附录)此外,两部词典的最后一个义项都将“多”字解释为姓氏的一种,词性标注为名词。 (一)从词性的角度分述两词典对“多”字释义的异同 1、“多”字作为形容词的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多”标注为形容词性质的义项有①、③、⑥,《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为形容词性质的义项有①、⑤。其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①、⑥分别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①、⑤相对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③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③在释义内容上(词性除外)基本相同。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①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①对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数量大(跟‘少’相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为“数量比较大”,多了“比较”二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⑥与《现代汉语词典》的⑤对应,后者释义中强调了“相差的‘程度’大”。由此看来,两部词典都在尽力完善“多”的确切释义,追求释义的科学与规范。 3
2、“多”字作为副词的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多”标注为副词性质的义项有⑦、⑧、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为副词性质的义项有⑦、⑧。其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⑧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⑧内容相同,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⑦与《现代汉语词典》中⑥里的a义项内容相对应,只是,后者词性标注为疑问代词。另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⑨内容与《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⑥的b相对应,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⑦“大多,大都”未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⑥在释义内容上包含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⑦和⑨,而没有分列开来。对此笔者将对两词典的具体释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释义情况如下: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⑦副 用在疑问句中,询问程度、数量,相当于“多么”; ⑨副 表示不定的程度、数量,相当于“多么”。 《现代汉语词典》—— ⑥代 疑问代词。a)用在疑问句里,问程度或数量;b)指某种程度。 忽略两部词典的词性标注区别不计,在释义内容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义项⑦与《现代汉语词典》中⑥的a相对应,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义项⑨则对应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⑥的b。 3、“多”字作为动词的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多”标注为动词性义项的有②、④,《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多”标注为动词性义项的只有②。其中两词典中的义项②内容相对应,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④未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比《现代汉语词典》增加的义项④“剩余”,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现汉》将“剩余”这一解释归入了义项③的范围,“剩余”一解是由两词典共有的义项“超过合适程度的;不必要的”引申而来。这种引申是由于两个义项解释都含有“不必要的”之义,由于“超过”因而“剩余”,所以两个义项之间具有一种因果联系,体现出词义上的一种引申。相比之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剩余”一解单列出来,既丰富了“多”的意义内容,也使得释义更加具有实用性。 此外,除了两词典都将“多”字解释为姓氏以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多”都有一个数词性质的义项,分别是⑤和④,释义内容大致相同,只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多了“(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即说明了用法,释义内容更 4
加完整。 (二)从词典配例角度分析释义科学性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两部词典不仅在义项解释和排列上有所差异,在各自的配例上也有所不同。笔者将在这些不同的配例中比较两部词典编纂的科学性。 参考上文中“多”字的释义中,《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多”解释为“指某种程度”,词性为疑问代词。而其例句“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走不多远就到了|这件行李没多重”中,“多”没有表示疑问的语气或意义,只是表叙述的语气和意义。因而例句没能对应释义内容。相比之下,《现代汉语词典》中⑨的释义“副词,表示不定的程度、数量”更加科学规范,所举例句“不管多高的山都要上”也很贴切地反映了释义内容。 同样地,在句子“多少年啦?”中“多”表示疑问的语气和意义,用以上两词典的相应解释均是合理的。但是在句子“到外地去的日子也很短,没有多长时间”中,“多”字并非表疑问语气而是表陈述语气,此时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解释就不合理了。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表示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的义项分列开来则显得更为科学合理。 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释义更加值得采纳,而《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则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两词典的义项分合差异 符淮青在《义项的性质与分合》里的“表性质状态的词和语素义项分合的不同”一条中阐述到:“表性质、状态的词有不少意义只适用于某种特定对象,在确定义项时,就出现了侧重于意义有不同的适用对象而分,和不强调这个差别而合的差异。”这在两词典对“多”的释义中也所体现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例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⑦和⑨根据“多”的侧重点而区分为表疑问的副词和副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⑥则将以上两释义归入同一释义中,即义项⑥,标注为疑问代词。 在笔者看来,事例中体现的恰恰是义项的分合不同之现象,人们不能武断地分出孰优孰劣。但是作为读者之一,笔者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义项的分合及排列更为合理,这是因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加明确地区分了“多”的释义内容、性质及用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运用。这一点已在词典配例一节中举例解释,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5
二、两词典“多”字所收词条对比 经统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收录“多”字所辖词条77个,《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多”字所辖词条64个。对比两词典所收录词条,其中的区别如下: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而《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词条有多变、多彩、多层、多吃多占、多党制、多多、多发性、多功能、多极、多久、多口相声、多劳多得、多日、多维、多位数、多项、多选题、多样化、多种多样、多种经营、多姿;《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未收录的词条有多宝架、多口、多面角、多输、多说、多赢、多咱、多早晚。 胡明扬在《编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几点意见》中提到“《现汉》不仅多收了不少古汉语语词和方言语词,而且百科词条也太多了,可是一些常用的义项失收的情况也不少”。在新编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些曾经存在的缺陷有了明显的改善,只是仍旧存在一些常用义项和常用词条失收的情况,如“多”字中义项“剩余”,词条“多久、多彩、多功能”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除了收录了与《现代汉语词典》相同的词条外,还收录了不少常用词组,如多吃多占、多口相声、多劳多得、多种经营等。而《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更多的书面语,如多输、多赢,还有方言如多咱、多早晚等。由此看来,相对于《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词条的书面化特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收录的词条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具日常化和时代性特点。 对于两词典所收录的不同词条,笔者将从词性类别、语体色彩方面分别对比和讨论双方的特点和区别。 首先,在词性类别方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包括名词(多党制、多发性)、形容词(多彩、多层、多极)、动词(多变)、区别词(多功能)、副词(多多)、代词(多久)等性质的词条,此外还有一些未进行词性标注的而是以语素义形式呈现的词条(多吃多占、多口相声);而《现代汉语词典》则收录了包括名词(多宝架、多面角)、动词(多输、多赢)、形容词(多口)、副词(多说)、代词(多咱、多早晚)等性质的词条。 再谈两词典在语体色彩方面的特点。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通过对比两部词典所收录的不同词条,笔者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多地收录了具有口语语体色彩的词条,如“多变、多样化、多彩、多多、多功能、多种多样”等等;《现代汉语词典》则收录了像“多输、多赢”等这样的具有书面语语体色彩的词条。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