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讽刺”与“魔幻”的翻译

“讽刺”与“魔幻”的翻译

“讽刺”与“魔幻”的翻译
莫言是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作家之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远销海外。

1993年,莫言发表长篇讽刺小说《酒国》,该书借助“酒”,描绘了中国的官场生态,抨击了官场的腐败。

2000年,法国著名汉学家杜特莱(No?l Dutrait)将《酒国》译成法文,由瑟伊出版社(la Seuil)出版。

一经出版,在法国获得很大成功,并于同年获得法国最佳外国文学奖“儒尔·巴泰庸”奖(Prix Laure-Bataillon)。

2004年,观点出版社(Le point)推出此书的袖珍版。

《酒国》被法国媒体誉为“小说中的小说”,而且由法国汉语教师协会投票,入选“在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十部中国书籍”。

《酒国》法译本的成功,引起西方其他国家对该作品的关注,这部作品先后被译为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俄语。

《酒国》之所以能在国外得到关注和认可,既与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相关,也离不开译者的功劳。

《酒国》是莫言全力打造的一部将现实批判锋芒推向极致,并在叙事实验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长篇力作。

“讽刺”与“魔幻”是作品的两大特点。

作者使用了比喻、夸张、俗语以及叙事文体的变换、魔幻意象的塑造等来传达这种效果,这无疑给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我们发现译者杜特莱在处理这些差异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为读者展现原作的特色,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因此,研究《酒国》法译本“讽刺”与“魔幻”的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中国当代讽刺小说的外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共分为四章。

在第一章中,首先介绍《酒国》的文本特色,重点是“讽刺”和“魔幻”两大
特点的介绍,并简要说明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主题和文本价值;其次,运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介绍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历程,重点介绍《酒国》在法国的接受情况。

在第二章中,运用文本对比的方法,分析法译本中“讽刺”的翻译方法:具体从比喻、夸张和俗语的翻译效果展开分析。

在第三章中,我们从魔幻叙事和魔幻意象两个方面入手,运用文本对比的方法,分析法译本中“魔幻”的翻译方法。

译者运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都是为了使译文达到整体性的效果,最大限度的接近原文,在第四章中,我们将借用梅肖尼克的翻译诗学理论,从陌生化与译作整体性的翻译入手,探讨讽刺文学外译引发的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