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 (2)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 (2)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

摘要:陶瓷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类活动产物,它必然蕴涵了人类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有着独特的象征性。本文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概况进行了总结概括,从造型、纹饰、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了陶瓷的象征性,并联系古代陶瓷对外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富有时代魅力的中国古代陶瓷文化。

关键词:古代陶瓷 发展概况 象征性 影响

正文 陶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们是物质的产品,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们又放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的思想意识与观念形态,受人类文化的影响和支配,是精神产品,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服务。乔治奈尔森说过,器物是文化遗产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不同的历史阶段陶瓷的整体形象也随着社会形态的不同而随之不同,比如说,元代陶瓷制品往往具有硕大、饱满、浑圆的时代特点,给人以庄重、雄伟、朴实的感觉,而唐代陶瓷却富丽大气,宋代的瓷器精致优雅。因此,研究古代陶瓷,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概况 景德镇占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成果,是研究占陶瓷文化的摇篮,同时亦是世界认可的陶瓷之国,文明之都。“中国”和“陶瓷”(china)是连成一体的,它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为世界陶艺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异彩。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不能完全替代各种生活所需,而青铜器造价高,它只能为奴隶主享用,因而广大的奴隶生活用器只能采用陶器来满足需求,因此商代的制陶开始萌芽。远在西周时期的陶瓷工艺是在商代的基础上有重大发展,那时有各种不同的造型、品种、花色也有所增多。西周时的陶器以“瓷豆” 为主,胎质灰白,当时他们也采用高岭土作原料烧成,瓷胎敷有黄绿、青绿敷釉,一般烧成在1200℃左右。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吸水性弱、胎面粗糙、温度低、故尔达不到纯白透明之感。虽然,当时在制陶瓷技术没有现代科学化,设备简陋、工艺程度低的情况下,但它的起源为后来制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制陶业比前期更为发展,据资料记载在出土的陶瓷上刻有“相邦”、“守相”、“左陶户”等字铭这些字样都属于官方经营的产品,而私家生产的陶瓷上也刻有“文牛陶”、“陶午”、“栗疾已”等人名。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

到汉代,陶瓷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后汉时期更得到普遍的发展,各类陶瓷已经取代了一部分青铜器和漆器,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青花等。汉代初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力强盛、礼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时代已过去,被陶瓷所代替。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年代,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战乱和分裂使各民族人民被迫四处迁徒,但也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手工技术的发展。那时北方战争频繁,大量人口和工业技术不断向南方转移,促进了南方的开拓和发展,同时也改变了长期以北为生产中心的局面,南贫北富开始扭转,产生了平衡的新形势。我国手工艺美术在六朝进入了瓷器时代,为在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唐代奠定了基础。

纵观历史,了解唐代的陶瓷历史是必要的,唐代的陶瓷比前朝有了更大的发展。据《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从此各地制瓷行业都有窑名,这反映了烧瓷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就它的特点,可分为青瓷、白瓷、彩瓷和唐三彩四类。

1)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上要品种,几乎遍布南北各地,它以青色为类,追求美玉的效果,它使釉质匀润,釉色柔美。2)白瓷:是唐代又一个重要品种,是与越窑齐名的邢窑。3)彩瓷:是唐代创造或发展的一种彩釉瓷,为以后的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4)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瓷,因为它所采用的是黄、绿、褐等色釉,故称“唐三彩”。

唐代的工艺、装饰发展到鼎盛时期。大体是初唐、盛唐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问,经济的高度发展、政策的开放、中外工艺美术的交流让陶瓷工艺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点。

五代虽在历史上较短,但是在陶瓷下艺发展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典型的是钱越的越窑,又称“秘色窑”。它是用来贡奉的瓷器,宋瓷是此中最杰出的品种,也可以说是陶瓷发展的一次飞跃。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宋代的陶瓷是以朴实的造型来取胜,它很少有繁乱的装饰,使人感到有一种清淡高雅之美。

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已逐步形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开始设立官窑、官窑制瓷比较精美,在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字铭,还有“太”、“僖” 等字样。除景德镇外,还有南方的龙泉产瓷区。元代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具有代表性,这说明了当时景德镇在制作、设计、花色装饰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现,同时它们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粗犷、豪放、刚劲的魅力。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的制瓷中心,产量规模比前朝宏大,有官窑五十多个、民窑达九百之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有人曾记述过当时制瓷的盛况,“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这说明了当时制瓷业的繁荣景象。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款,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长达五、六百年。明朝的陶瓷生产分工很细,品种繁多,造型比前朝精细,它的工艺性进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景德镇窑,它包括官窑和民窑,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 即官窑,当时供御用的瓷器为两种,一是阜室使用的,称为“钦限瓷器”,二是皇室赏赐的,称为“部限瓷器”。明代的工艺明显地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同时也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划分。

清代的陶瓷迈进了全盛时期,据史料记载,制瓷工人达20万之多,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对陶瓷工艺的发展都有着新的贡献。清代时的帝后、亲贵、王公大臣都各有专窑,而民窑也在一定时期获得了扩大和发展,其质量往往超过官窑。《陶录》、《陶雅》等书曾评论:“官窑不如客窑(即民窑)亦一奇也。官窑在装饰方面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其所长。而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这是一种公正客观的评价。

清代的陶瓷生产,除景德镇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规模之大,其工艺性强,品种多而精巧,历来有二种不同的评价,有的赞赏它,认为它作工精细、丰富多彩,达到了前朝的最高峰,有的则贬抑它,认为繁琐堆砌、格调低,带有一种俗气和匠气,没有一种豪放的艺术美学之感。但从科学的角度看,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在技术上也得了飞跃的发展。人们制造的各种技能,使一切材料可以充分地发挥其性能,使一切技术,尽可能为我所用,使工匠们能在创作中逐步转入主动。在陶瓷工艺领域中,已逐步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官廷工艺两个体系,它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各种小同的品种,花色流传至今,为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陶瓷的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同时也经历了无数的创作,几千年来我们的劳动祖先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华陶瓷文化,它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为世界工艺文化增添了异彩。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陶瓷工艺发生了质的变化,生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工艺美术教育和科研机构,从无到有,遍布全国。陶瓷除人民日用生活所需外,还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广阔领域中运用,这些都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决定的。我们现在如何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增加花色、品种,把我们优秀的陶瓷文化推向世界,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古代陶瓷设计的象征性 象征性是艺术中通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象征性,是指借某种具体的人或事物,以其外形的特点和性质,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和思想感情。这种具体的人或事物和它所表示的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之问可能有某些外形上的联系,或者,并没有直接联系,它可能起因于神话、宗教故事或经典性文献,而被约定俗成,这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中应用象征手法的根据。”艺术家选取现实生活中人所熟知的事物,用它们表示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观念。比如,鸳鸯象征忠贞相爱,石榴表示多子多福,老寿星是长寿的象征等等。由此可见,一些具体事物的形象所象征的都是抽象的范畴,诸如品德、智能、命运、意愿以及心态等。

1、象征性在中国古代陶瓷中出现的原因 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审美习惯是象征性产生和传播的根基。象征是以特定形象的方式,表述某种概念或观念;但是一种象征形象及其象征性的确立需要大家共同承认,而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认同。当创作者以艺术的眼光对典型的具体形象和重要文化概念联系起来时,他对具体形象进行了简单化和理想化的加工,是观念形象化的过程,但是这种象征性只是创作者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忽视具体形象的其它特点和性质,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但是,创作者和接受者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当象征形象被选定以后,在文化的意义上他们达成了共识,使得这种象征形象在本民族文化中的位置得以确立,从而使这种手法的片面性得到了克服,他们共同赋予了它可能隐含的寓意。比如,以“梅、兰、竹、菊”象征君子之风,即象征品格的高尚坚贞、典雅而有气节。

2、象征性在中国古代陶瓷中的表现 古代的陶瓷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和作品的实际用途,均以实用为原则,并不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和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造型、纹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蕴涵了创作者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了一定的象征性。

(1)造型的象征性 中国古代陶瓷的象征性是以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背景为根底,陶瓷的造型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同时又不是纯客观机械地描摹自然,而是对外在的自然高度地凝练和升华,从而使器物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和意义。陶瓷的造型设计经历了有仿生、象生、写实表现逐渐到抽象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陶瓷造型的象征性也就慢慢随之而出现。它们往往在实用的基础上表现人们的希望和寄托,相当大一部分含有驱凶辟邪,祈福保吉的象征意义。1975年出土的“青釉龙柄鸡首四系壶”,颈部中间紧束、饰凸弦纹两周。肩部前有鸡首形流,后有龙首长柄连接于盘口及颈部,两侧各有方形横系两支,器身修长,中心合理稳定。长柄的设置既增添了器形的气势,又便于以手提握,而龙柄鸡首造型不仅便于使用,而且鸡谐音“吉”,在满足人们使用目的的同时,赋予了器物一定的精神寄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给人以精神愉悦。陶瓷的造型除了鸡首壶之外,还有羊头壶、葫芦壶、鸳鸯造型的器物等等,它们要么是因为发音谐音吉祥,如鸡首壶、羊头壶;要么是与事物本身的习性相关。如鸳鸯,因为野生的鸳鸯向来成双成对,因此历来被视为夫妻恩爱的象征。

(2)纹饰的象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