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1301综放工作面初采矿压报告050612

(完整版)1301综放工作面初采矿压报告050612

1301综放工作面 初采期间矿压观测报告

东滩煤矿生产技术科 二00五年五月 1

1301综放工作面初采期间矿压观测报告 一、 工作面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1301综放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下部,倾斜长度192.0m,走向回采长度1608.12m,自东向西回采。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1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表1

水平名称 -660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 (m) +50.02~+47.66 48.24 井下标高 (m) -515.0~-595.5 -550.0

地面的相 对位置 本工作面地面对应位置在津浦铁路以东,后屯村以南,大中疃村以西。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前屯村保安煤柱线一角进入本工作面,回采对此有一定影响。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

1301综放工作面东起开切眼(以EF44断层为界);西至设计停采线(垂

直于两顺槽,运顺侧停采点沿顺槽方向距一采轨道上山336m。);北邻13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

走向长度(m) 1608.12 倾斜长度(m) 192.00 面积(m2) 308759.04

(二)煤层地质概况 2

煤 层 情 况 表 表2 煤层总厚(m) 7.20~1.30 9.80~8.60 煤层结构 复杂 煤层倾角(度) 0°~38° 10° 开采煤层 3、3上煤 煤 种 气煤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情 况描述

本工作面回采3、3上煤层,3、3上煤黑色,油脂光泽,内生裂隙发育,参差状断口,条带状结构,以暗煤为主,夹镜煤薄层。3煤分叉合并,结构复杂,距3上煤层位底板之上2.00~2.60m,有一层厚0.02~0.03m的粉砂质泥岩夹矸,为回采重要标志层;3下煤层位局部分叉为3下1、3下2煤层位,其中3下1煤层位较稳定,厚1.30~1.80m;3下2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大,局部沉缺,厚0.00~2.50m。3上、3下煤层位夹矸厚0.40~1.80m,岩性为泥岩或粉砂岩,本工作面中,西厚东薄,C7背斜轴附近,受构造影响,夹矸异常增厚,对工作面回采有很大影响。 煤层硬度f=2~3,视密度1.35t/m3。 工作面煤层走向 10°~ 170°,倾向100°~ 260°。 该煤层属低灰、低硫、低变质的气煤。

4、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表3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最大~最小 平均 特 征

老顶 中细砂岩 34.00~0.00 26.00 浅灰~灰白色,钙质胶结为主,致密,坚硬,工作面局部“红层”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f=4.8~7.7。

直接顶 粉砂岩 4.00~0.00 3.00 浅灰色,性脆,局部变化为泥岩,工作面局部“红层”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f=2.9~4.0。

直接底 细砂岩 5.62~3.46 4.74 浅灰色,含粉砂岩条带,性脆,富含植物化石碎片,f=3.4~5.7。

(三)巷道布置 1、工作面巷道布置 3

1301综放工作面的两顺槽相互平行,北侧的顺槽(沿空)作为轨道顺槽,与1302综放工作面轨道顺槽巷中至巷中的距离为7.5m;南侧的顺槽为运输顺槽,两顺槽都沿3煤底板布置。工作面切眼沿EF44断层煤柱布置,运顺端头超前轨顺端头51.5m。设计停采线垂直于两顺槽,运顺侧停采点沿顺槽方向距一采轨道上山336m。 2、工作面轨道顺槽 采用锚网带支护,梯形断面,上净宽3800mm•,下净宽4858mm, 净高3200mm,净断面积13.85m2•;巷道顶部铺联金属菱形网,按照80期0mm的间距锚固M型钢带,每排M型钢带打6根φ22mm×2400mm•的左旋无纵筋树脂锚杆,沿巷中每隔3.2m在M型钢带之间加打一根锚索;帮部铺联金属菱形网,按照800mm的排距锚固φ20mm×2200mm的左旋无纵筋树脂锚杆,每排每帮均匀布置四根锚杆。按照《兖矿集团公司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特殊区域采取复架工字钢棚的联合支护形式。 3、工作面运输顺槽 本工作面运输顺槽位于南侧,沿3煤层底板布置,为实体煤巷道。 运输顺槽的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与轨道顺槽相同。 4、采煤面切眼 导峒在整个切眼的东部施工,支护形式与顺槽相同,并在距导峒西帮2.3m的位置按照间距800mm的要求支设单体液压支柱。切眼导峒拓宽后上净宽达到7000mm,下净宽达到7500mm,净断面积达到20.3m2。切眼拓宽部分采用锚网带支护,拓宽部分的锚杆及梯型钢带的间距为800mm,每排施工6根锚杆,并在导硐衔接部位距切眼东帮2.4m的位置按照间距800mm的要求支设一排单体液压支柱。切眼最终刷宽后,西帮打2根锚杆。 (四)生产技术条件 1、采煤方法 走向长壁顶板垮落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2、采煤工艺过程 割煤→移架→推前溜→放煤→拉后溜。 3、支架形式 4

中部支架 型号: ZFS6200-18/35 支撑高度: 1800~3500mm 中心距: 1500mm 宽度: 1410~1580mm 初撑力: 5036~55274kN(P=31.5MPa) 工作阻力: 6000~6250kN(P=37.3MPa) 支护强度: 0.8~0.86MPa 底板比压: 1.4~1.9MPa(平均) 适应煤层倾角: ≤15º 缸径 230mm 端头支架 型号: ZTF6500-19/32 支撑高度: 1900~3200mm 中心距: 1570mm 宽度: 1490~1660mm 初撑力: 6157kN(P=31.5MPa) 工作阻力: 6577kN(P=37.3MPa) 支护强度: 0.75MPa 底板比压: 2.05 MPa(平均) 支护面积: 9.28m2 适应煤层倾角: ≤12º 缸径 250mm 工作面开采初期安装134组液压支架,自轨顺向运顺依次为3组ZFS6200-18/35型液压支架、5组ZTF6500-19/32型可放煤排头支架、123组ZFS6200-18/35型液压支架、3组ZTF6500-19/32型可放煤排头支架。正常开采期间为130组液压支架,其中ZFS6200-18/35型液压支架123组,轨顺端头安装4组和运顺端头安装3组ZTF6500-19/32型可放煤排头支架。 初采时,轨顺先推进,待与运顺平齐后,撤除轨顺端头的3组ZFS6200-18/35 5

型液压支架,之后正常推进。 二、矿压观测目的及方法 1、矿压观测目的 通过矿压观测掌握1301综放工作面顶板的显现规律和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摸清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距离与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以及来压强度和持续时间,检验ZFS6200-18/35型液压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及控顶效果,同时对工作面两顺槽进行围岩变形观测,以确定煤壁前方支撑压力变化情况,检验巷道支护效果。 2、观测内容和方法 采用专项观测与常规观测相结合的矿压观测方法。 (1)专项观测 工作面顶煤及直接顶垮落专项观测。 在工作面开采初期,每天进行观测,及时掌握工作面顶煤、直接顶垮落顺序、步距。 (2)常规观测 ⑴ 支架载荷: 采用ZYDC-3型液压支架压力记录仪。 在工作面设立上、中、下三个测区,6条观测线,上测区(轨顺侧)设在121架、111架,中测区设在71架、61架,下测区(运顺侧)设在21架、11架。每个支架安设一台ZYDC-3型液压支架压力记录仪,实时监测支架前、后立柱的工作载荷。 ⑵ 顶板稳定性: 用钢尺每隔10架量取采高、片帮c等值。 轨顺从距开切眼50、60、80m设立三组围岩变形观测点。运顺从距开切眼58.6、86、90m设立三组围岩变形观测点。 在开采初期测量工作面顶板稳定性和两顺槽围岩变形及工作面进尺、采集支架载荷监测数据。 三、观测结果及分析 (一)工作面顶煤及直接顶垮落专项观测 6

1、工作面顶煤垮落情况 由于该面为调斜开采,轨顺比运顺拖后51.5m。所以,开采初期多推轨顺,少推运顺,直至两侧平齐后开始正常推进。 由于调斜开采,先推轨顺,在轨顺推离切眼2.8m时,架后顶煤开始垮落,在轨顺推离切眼7.2m时工作面134~51架架后顶煤全部垮落。运顺由于推进距离小,50~1号架架后顶煤未垮,在运顺推离切眼2.8m时,50~45架架后顶煤开始垮落,运顺推离切眼13.5m时,45~1号架架后顶煤全部垮落。 顶煤初垮步距为:轨顺:5m,运顺:8.15m,平均6.575m(不包括切眼宽度7.5m)。

2、工作面直接顶垮落步距 工作面在顶煤初垮不久工作面支架后部见矸,根据现场观察和支架压力数据分析,可确定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 轨顺:7.2m,运顺:13.5m,平均:10.35m(不包括切眼宽度7.5m)。 本面由于两端头不同步,轨顺侧跨落后,运顺侧还未采动。 观测时两端头切顶线后的顶煤有一半没有垮落。 (二)工作面常规矿压观测

1、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 老顶初次垮落步距:轨顺:70.4m(包括倾斜多出的51.5m),运顺:21.6m,平均:46m。 工作面老顶在推离切眼 46m时开始垮落,老顶由工作面中部向轨顺侧和运顺侧来压。 2、来压步距及强度 表二 老顶来压步距

来压性质 来压步距 持续时间 (天) 影响范围 (m) 累计推进距离(m) 来压步距 (m) 初次来压 3 17.5 46 46 第一次周期 来压 1.5 9.25 59.7 13.7

第二次周期 来压 1.65 11.5 81.2 2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