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 三、量化考核是作业长制管理此要保证生产任务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班要制定岗位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对员工工作量、工作质 量进行量化测评和量化考核,使作业班对员工的考核做到 有“法”可依,提高公正性、透明度,依“法”治班。另 外,有的单位还存在作业班之间的协作问题,也就是局部 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问题。作业班的专业管理相对薄弱, 基础管理较难以落实到位,管理工作过份依赖职能科室的 问题,这都有赖于各单位认真思考,加强引导,确立员工 相互帮助,合作竞争的观念,量化考核,加强管理,制定 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2、处理好上下工序生产关系,排除 外部影响,稳定高炉生产
1、生产状况有异常时及时向厂调、 总调汇报
2、掌握关系到生产的各类重要信息 ,并做妥善安排
3、传达上级领导指示,及时落实
当班作业长负 责
当班作业长负 责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四、作业长制的特点
• 以车间为单位的“管理块”向按生产工艺流程或 业务流程设置作业区组织形式的“管理链”转变,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4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抢修项目由当班作 业长负责,其余由 分管设备作业长负 责,每月写出总结
3、安全 1、安全巡视(劳防品穿戴、劳动纪律、标 管理 准化作业等)
2、安全隐患查找和整改措施落实 3、安全活动组织和学习
当班作业长负责, 分管作业长每月写 出安全月总结
4、资材 1、常用资材的进货和库存量管理 管理 2、特殊工器具管理 3、常用工器具和炉前备品管理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2、红塔作业长基本职责
• 在计划管理上,作业长是计划编制的参加者、实施的执行者和管理的推 进者。作业长通过参与作业区计划的编制工作,保障计划的可靠性与可 操作性,并以计划作为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管理目标,在作业实践 中认真执行。
• 在质量管理上,作业长对本作业区内的产品质量负责,严格执行岗位规 程和各项制度,坚持标准化作业,严格工艺纪律,搞好岗位自检和工序 控制,以良好的工作质量保证最终产品质量达到和超过标准的规定,满 足用户的要求。
• (一)作业长被赋予比工段长更高的责任 • (二)拥有与责任相应的、比工段长更大的权力 • (三)应具有比一般工段长更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六、实施关键
• 一、作业长的素质是作业长制管理的关键 这表现在多工序下,作业长无论是个人能力、业务水
平、知识面等都要跟上要求。作业长的素质高低,驾驭能 力直接表现在作业长能否控制全局。树立作业长的全局观 念是作业长制最重要的问题。作业长应多从厂的大局出发 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要克服只顾小集体利益的狭隘思 想。作业长要带头树立“一个厂就是一个大作业班”的观 念,要增强团队精神,要把“尽心尽职完成当班工作任务, 并努力为下班创造良好生产条件”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共识。 因此作业长的全面管理职能必须强化,在组织好生产的同 时,作业长要强化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现场定置管理、 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的职责,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既创造 一流的生产水平,也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分管资材备件的作 业长负责
5、人员 管理
1、人员的岗位分工、培训、业绩考核、工 各作业长负责自己
资晋级管理
所在工段
2、安全教育和思想工作
3、班组创优和文明建设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类 管理 管理内容 别项
目
承担方式
指 1、当 挥 班生
协 产协 调调 类
2、信 息联 络
1、安排好当班高炉系统生产,横向 协调高炉内部事务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五、与现有管理模式的区别
1、作业长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塔型”管理观念,形成了“亭型”管理模式,作 业长不再是传统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而是一个全权负责的基层管理中心,成 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同时,由于基层管理以作业长为中心进行,车间不再设置职能组室,不设技术 参谋和调度人员,机构精简,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2、管理职能增多,作业长是一个全权负责的管理中心,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 础,又是集第一线生产、技术、质量、设备、安全、人事管理工作于一身的 小厂长,只要是有关现场生产第一线的事情,是“什么都能干‘的管理者。
3、权力增大,作业长能超越自己的职权接受上级的权力委让,行使上级一部分 全力,并作为作业长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加以制度化。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 5)职务资格双轨制。作业长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后备作业 长,当被培养的作业长 取得资格后就成为他的有力的竞 争者。当现任作业长开会、学习或休假时,后备作业长就 可以代替他,这就形成了非常微妙的竞争激励机制。
• 6)培养人与考察人的制度,通过取消车间副主任及车间 专职机构为前提,建立一套作业长培训体系,建立从作业 长开始的干部晋升制度。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二、目前哪些企业在运用作业长制
• 美国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 英美烟草公司 • 日本新日铁公司 • 中国宝钢(国内的钢铁行业用的比较多) • 红塔集团 • 金隆铜业 •… …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组织结构设置
•厂 长 •首席作业长
• • • • •
甲
乙
丙
班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 二、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能力是作业长制 管理的基础 作业长制管理一方面强调员工的高度自觉性。 作业长负责控制的线很长,不可能每时每刻与员 工在一起,这就要求员工要有“乐业、敬业、爱 岗、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则强调员工的综合 素质,“操检合一”是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 因此要通过举办作业班全员参加的各类培训班, 提高员工对设备点检、维护、检修的意识和技能; 提高员工对工艺流程的掌握和控制。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七、标杆
• 红塔集团的作业长的原则和制度构成 • 1)权力委让原则:部主任、车间主任(生产线主任)将
其权利委让给作业长,但是让权不让责,责任仍由车间主 任担当。 • 2)工序服从原则:由工序决定管理权限,下工序长可以 指挥上工序作业长,部门作业长服从首席作业长(关键作 业区作业长)。实行这一原则,让最了解现场情况的人在 现场解决现场问题,不仅可以赢得时间,而且保证决策正 确。
4、作业长能以生产工序的重要性自我服从。工序服从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 求,它的原则是谁重要听谁的,具体是辅助工序服从主要工序(主作业线), 上道工序服从下道工序,同是作业长,从职务上无大小之分、高低贵贱之分。 能根据工作需要,不以资力为前提,而以工作为前提自觉地协调,实行工序 服从。如机械作业长可以统帅电气仪表作业长,高炉作业长可以统帅原料、 烧结作业长。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3、宝钢作业长职责
三句话:组织生产、协力经营、带好队伍
生产作业指挥权 协作作业管理权 突发事故处置权 业绩考核评价权 奖金分配决定权 工资定级建议权 岗位人员组合权 班组长和后备作业长使用建议权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炉前作业长管理内容一览表
类 管理 管理内容 别 项目
• 在标准化作业中,作业长起了关键作用。正是有了标准化作业,才能推 行作业长制,而作业长也进一步推动了标准作业,由于二者结合,实现 了管理方法、工作程序、时间系列、安全工作、行为动作、礼仪环境和 服装标志的标准化。
• 在成本管理中,作业长的基本职责是挖潜革新,增产节约,努力提高劳 动生产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 长理念培训
2020/11/24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目录
一、什么是作业长制 二、目前哪些企业在运用作业长制 三、作业长的基本职责 四、作业长制的特点 五、与现有管理模式的区别 六、实施关键 七、标杆企业 八、点检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一、什么是作业长制
作业长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一种新型的现场管理模 式,是实现组织扁平化的重要的组织保障。主要是强化现场 管理,建立起一种以作业长为生产指挥中心的现场管理方式。 它加强了作业长在现场管理中的地位,并明确规定了作业长 是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者,其主要任务是组织生产,确保 生产的安全,确保产品的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满足 用户的要求。把全部现场所发生的问题解决在现场,使总经 理、厂长抽出更多的精力思考发展中更重要的事宜。从而实 现全面管理、全员管理,保证企业的行为统一,创造有效率、 有效益、有朝气的现场管理方式。
管 1、炉前 1、出铁出渣的安排
理
作业 2、炉前作业难点的排除
类
管理 3、渣铁运输系统的安排联系
4、炉铁、冷却设备点检工作的安排
当班作业长负责
分管炉前作业的作 业长每月写出总结
2、设备 1、设备日修项目,月定修项目的委托 管理 2、设备故障时联系抢修并安排对策,减少 影响
3、设备周期点检和趋势管理,记录。
班
班
作
作
作
业
业
业
长
长
长
•工长
•作业员
品 保 作 业 长
设
备
长
点 检
作
业
•设备点检员
生产作业方式——作业长理念培训
三、作业长的基本职责
1、日本新日铁: 对每个工人、对每个半组、工作管理、物 资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 车间之间的联系、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与 上级领导的关系、与工会的关系、制度上 的规定的职责。
• 在生产管理上,作业长的基本职责是牢固树立按合同组织生产的观点, 抓生产数量和质量。并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 在安全管理上,作业长要在日常的生产管理指挥中,做好预防性的安全 管理工作。不仅要建设一个安全的作业场所,整理好现场生产秩序,管 好安全设施和防护装置,还要善于判断,预防事故,要对生产上的异常 情况和事故原因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