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发表时间:
2018-12-24T16:51:17.1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作者: 袁浩 谢鑫叶
[导读]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极其重要,合理的规划能展示城市形象和品质。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极其重要,合理的规划能展示城市形象和品质。当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及规划管控制度
不健全,城市公共空间成了不易察觉而被吞噬的空间,造成城市特色与魅力丧失,
“城市病”愈发凸显。文章阐述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的必要性,同时概述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现状。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宜居性
1
、概述城市公共空间

一般认为,城市里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用空间即城市公共空间,它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概念是指
“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事业的室内外空间”,它包括
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室外空间和政府机关、学校、图书馆、商业场所、办公餐饮娱乐场所、酒店民宿等室内
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技、运动健身、观光旅游、节日聚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更广意
义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以及展现在空间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日常文化
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宏大政治集会。
2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和资源短缺是我国正面临严峻考验,城市作为资源、土地消耗中心,其发展模式也将迎来巨大改变。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
程中,大多数城市均面临土地资源紧缺与需求扩张的矛盾,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高强度开发土地与高效益配置的趋势。如何在
城市增长中以最少土地利用来容纳最多城市人口、提高城市资源的开发效益、引导城市合理地设计利用公共空间将成为重点研究问题。土
地资源和许多能源比其他一些国家更为紧缺对于中国来说已是不争事实,加强土地合理规划是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此外,公共
空间和城市建筑共同保存着城市的记忆,记录着城市过去文化和市民生活。城市不仅仅是由物质性建筑构成的,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和他们
创造与传承下来的文化才是城市的灵魂。而城市公共空间正是展示城市灵魂的场所。一些传统建筑是展示城市文化底蕴、传承文脉的重要
载体,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精神载体,也为城市民众活动提供了平台,使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大大提升。
2.1
城市公共空间——展示城市形象、特色与文化的窗口

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部格局不同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与品质。空间景观独具特色能给人营造出归属感与亲切感给人丰富的艺术感
染和享受,增加城市吸引力。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过去的认知和认同。城市公共空间在创造了宜
人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的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和特色的亮丽名片。

城市公共空间中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源泉。社会生活积淀形成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地区地方性社会生
活方式特征形成城市的地域文化、当代城市中新社会生活方式反映了城市文化发展过程。这些文化因素投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物
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这些表象特征可以体会其背后所包含文化内涵。
2.2
承载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
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置是后者的容器,后者是前者的内容。公共开敞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舒适的开敞空间给人的身心
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可以增进彼此相互理解,增强社会凝聚力。
2.3
提高城市宜居性

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具备形态的开发和属性的公众性两个特征,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城市广场、街道、公共绿带等。这些空间首先能
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市区小气候,成为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为城市生活提供各种活动场所;此外,可以提升周
边地区土地和房产价值,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使城市建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在多方面提高城市宜居性。
2.4
完善城市功能、提供城市品质

有序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离不开科学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作为城市设计重要内容,是增强城市形态可识别的重要因素,是有效
分割城市边界、区域和视觉中心的手法之一。就宏观尺度来说,公共空间可以是绿环、绿带、绿色走廊和开阔缓冲地带,成为引导城市形
态发展的路径与边界;就中微观尺度来说,作为公共空间的街道、广场、绿地等,往往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节点标志,大大增加了城市可
识别性。
3.
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排他性、多样性和外部性等特性决定了其产生、配置、使用与一般空间不同,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制度、相关技
术方法及理念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从而使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存在一定不足。
3.1
对传统景观规划利用不足,城市失去特色

有些城市中公共空间建设不考虑城市整体发展需要,造成公共空间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之间明显脱
节。另外,由于对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整体研究,特别是对与市民生活密切、有保留意义的传统街区、建筑物和公共环境所存在价值认识不
足,使公共空间系统同城市其他系统的衔接比较混乱,尤其是没有结合城市自然系统和城市结构体系,导致城市失去了原有特色,给城市
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多从规划的角度出发,未能深入进行行为心理活动研究,对于公众多样化、经常性的文化、游憩活动未给予充分考
虑和重视。从而造成功能过于单一,不适应现代城市和民众需求,缺乏必要服务设施和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有的甚至出现空间无环境、有
环境无设施、有设施无活动的尴尬局面。
3.2
城市公共空间有效供给不足、使利用率不高

在追求城市经济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公共物品其规划与建设并没有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城市经济
发展载体的功能,而忽视城市居住和休闲功能,致使公共空间在城市用地中占比不高,且过于追求规模与气派,缺少对公共空间整体布
局、规模等的研究,造成现有公共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公共空间并不可以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各行政主体(政府、企业和居民)受级差
地租和经济发展理念影响,致使其对公共空间有强烈占有欲望。

不少城市绿地、公园唯有购票才能进入,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降低了城市居民尤其低收入居民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频率。本为公众修建
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在不少地方却异化为部门所有,不能吸引人流、组织公共生活,不能体现城市文化内涵,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
3.3
公共空间各部分缺乏有效联系

以往规划、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往往缺乏对周围相关设施的充分考虑。造成各组成部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
先,城市经济高效发展、集约化趋势与城市公共空间离散、多样化特征之间不协调;其次,城市规划建设的现代功能主要结合城市粗放的
经济增长模式,缺少社会公平的考虑;再次,城市设计的方法不当造成公共空间失去原有魅力;最后,城市发展过程中尚缺乏维系城市与
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约束原则。

结束语

在没有标准与规范可依的现状下,城市规划者及政策制定者如何能够准确判断与引导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良性发展,如何确定公共空
间规划中必须遵循的合理门槛,例如多大规模、数量以及何种布局与设施可以获得我国居民更为满意的公共开放空间,这是实践中面临的
现实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我国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实践展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不仅需要从宏观视角分析城市中公共开放空间分布,以检验其
作为公共产品的供应情况,调查研究其余宏观分布关系反映出的分布、可达性、规模、步行可达覆盖率等信息,还需要考虑从市民日常使
用的微观视角调查研究不同经济、年龄层次、行动能力的市民心理和生理可达、使用偏好等,来反映使用者的需求等相应社会文化内涵信
息,实现真正创造对城市市民有利的有魅力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这应是未来我国公共空间的规划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J].城市环境艺术,2002(1):65-68.
[2]
李腾腾.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科学发展探讨:应用科技第37卷第8期.
[3]
柳学军.城市公共空间研究[J].科技广场,2007(1):53-55.
[4]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第二版).491.
[5]
杜伊.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编制:住宅科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