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纹识别基本原理
图二 指纹图像预处理一般流程
3.3 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取 当今的指纹识别技术绝大部分是基于对指纹特征的识别 而不是整幅指纹的识别。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信息集中无冗余、 节省存储空间、运算速度快。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有两种: 基于 二值化的特征提取算法和基于直接灰度图的特征提取算法。 1) 基于二值化的特征提取方法: 这种算 法 对 于 预 处 理 和 增强后的图像先进行二值化, 然后再提取特征点。在对二值化 的图像完成细化后, 提取细节特征点就是一项相对较为简单的 事情了, 如果细化后, 脊的值设定为1, 谷和背景的值设为0, 那 么如果一个值为1的像素的八领域中, 只有一个值为1的相邻为 1的相邻像素, 那么这点为端点; 如果一个值为1的像素的八领 域中, 它有且仅有两个互不相邻的值为1的相邻像素, 那么这个 像素为分叉点。只要针对图像中端点和分叉点的这一特点, 就 可以通过检查脊骨架图像的每个像素的邻域判断出每个点是 否是特征点。 2) 基于直接灰度的特征提取方法: 这种 方 法 直 接 从 灰 度 图像出发, 通过分析图像的纹理属性和拓扑结构提取出特征 点。由于本人论文中指纹特征提取的方法不是这一种, 故不多 做描述。 两种特征提取方法比较, 前者基于二值化、细化后的图像, 提取速度较快, 后者由于要处理的信息较多, 故速度慢。在质量 方面, 前者的好坏要取决于前面的增强等步骤的精确性, 会丢 失信息和增加伪信息, 后者提取出来的特征质量要高得多。 3.4 指纹的匹配 指 纹 识 别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处 理 过 程 是 指 纹 的 匹 配 。在 匹 配 过 程中, 要将待识别指纹的有关数据与保存的指纹数据进行对 比, 比较二者之间存在的细节特征, 寻找最相似的指纹模型作 为 被 识 别 指 纹 的 匹 配 模 式 。一 般 的 指 纹 识 别 是 基 于 点 模 式 匹 配 (细节匹配), 而不是基于像素匹配或脊线模式匹配。点匹配算法 是假设通过某些变换(如平移变换、旋转变换, 伸缩变换)可以把 两个相对应的点匹配起来。 两枚指纹的匹配, 主要是解决旋转、平移和形变等问题。如 果能准确地找到中心点, 则只需解决旋转和形变等问题。但并 不是每个人的指纹都有中心点, 其次自动寻找中心点的算法对 不清晰的指纹可能找出错误的中心点, 这就可能引起下一步匹 配产生错误的结果。匹配算法中很多是基于校正匹配算法( 字 符串模式代替点模式, 即将细节特征信息数据转化为极坐标形 式 , 以 字 符 串 形 式 表 现 它) 来 匹 配 两 幅 指 纹 图 像 中 细 节 特 征 数 据。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简单, 具有能够有效地辨别指纹, 匹配速 度较快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盖 武. 自 动 指 纹 识 别 技 术 的 研 究 [C]. 四 川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 2003. [2] 王 鑫.指 纹 识 别 算 法 研 究 及 其 实 现[C].南 京 理 工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2004年 [3] 唐 青 松.自 动 指 纹 识 别 系 统 的 特 征 匹 配 及 融 合 研 究[C].东 北 大学硕士论文, 2004. [4] 董 日 荣.指 纹 识 别 系 统 核 心 算 法 的 研 究[C].华 南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2004.
的连接和神经元都没有多大的用途, 但它们结合起来就能从宏
观上反映一定的信息特征。
BP算法是人工神经网络中最为 重 要 的 网 络 之 一 , 也 是 迄
今为止, 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算法, 实践证明这种基于误差反
传递算法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使它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占有
很重要的地位, 但其算法自身的缺陷也是不可回避的。可以归
关键词: 指纹识别 预处理 特征提取 特征匹配
1. 指纹简介 指纹是一个手指的特征图案。据考证,每一个指纹都是独 一无二的, 换言之, 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找到两个相同的指纹。 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这永久且独特的特征, 所以指纹被用来 做身份鉴定和司法鉴定由来以久。 每一个指纹由很多所谓的脊线和谷线构成, 这些脊线和谷 线 在 每 一 个 小 的 局 部 窗 口 中 呈 现 很 好 的 相 似 性 。指 纹 图 像 中 有 两类重要特征: 一类是用于指纹数据库分类的结构特征, 或称 全局特征; 另一类是表征指纹唯一性的细节特征, 它是由指纹
3) 隐含层神经元节点个数难以确定: 关于确定隐含层神经 元的节点数, 目前尚无可靠的指导理论, 大都采用试算的方法。 针对BP算法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者提 出 了 很 多 针 对 性 的 解 决 办法, 这些办法中有的已成功应用, 有的还处于研究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 士 同 , 陈 慧 萍 , 赵 跃 华 , 钱 旭.人 工 智 能 教 程[M].北 京:电 子
工业出版社, 2000. [2] 陆 伟 民.人 工 智 能 技 术 及 其 应 用[M].上 海:同 济 大 学 出 版 社,
1998. [3] 飞 思 科 技 产 品 研 发 中 心.MATLAB 6.5辅 助 神 经 网 络 分 析 与
设 计 [M].北 京 :电 子 工 业 出 版 社 ,2003. [4] 阮 沈 勇,王 永 利,桑 群 芳.MATLAB程 序 设 计[M]..1 指纹图像的获取 指纹录入设备的作用就是抓取指纹图像的点位图, 一般来 说, 每一点 用 一 个0 ̄255之 间 的 灰 度 值 表 示 。 分 辨 率 是 每 单 位 长 度 内 的 点 数 , 一 般 用 每 英 寸—dpi 表 示 , 它 的 范 围 在 250 ̄625dpi之间, 500dpi为标准分辨率, 指纹图像的范围为0.5” ×0.5”(12.7mm) ̄1.25”(31.75mm), 其 中1”(25.4mm)为 标 准 尺 寸 。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节距。取像设备分成两类: 光学、硅晶体 传 感 器 、超 声 波 扫 描 和 其 他 类 型 。 3.2 指纹图像处理 在自动指纹识别过程中, 一个关键步骤就是精确、自动、自 适 应 地 从 输 入 指 纹 图 像 中 提 取 出 指 纹 的 特 征 数 据 (在 基 于 点 匹 配的指纹识别 算 法 中 , 特 征 被 定 义 为 脊 线 端 点 、分 叉 点 的 节 点 信 息)。 然 而 特 征 提 取 算 法 对 输 入 图 像 有 相 应 的 要 求 (如 某 些 特 征提取算法只能处理指纹骨架图, 有的则可以直接从原始图像 中提取特征), 并且算法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输入指纹图 像质量的好坏。为了保证有效地提取出特征数据, 需要在特征 提取之前对输入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 ①获 取指纹纹理 的 基 本 信 息 , 如 指 纹 纹 理 的 方 向 、指 纹 脊 线 的 间 距 等, 供给后续处理过程使用; ②提取出图像中的指纹区域, 并对 该区域的图像进行增强; ③针对不同的特征提取算法进行相应 处理, 如某些算法需要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和细化, 某 些算法则什么也不做, 直接输出增强后的图像。 虽然基于各种目的, 每个指纹识别算法所用的预处理采取 了不同的步骤和方法, 但一般来说, 预处理的最主要的流程图 如图二:
业出版社, 2004.
技术与市场
44
2008 / 1
技术研发 TECHNOLOGY AND MARKET
的指纹与指纹库里的指纹进行一一匹配, 直到匹配成功为止。通 常情况下, 指纹辨认在罪犯调查中使用比较广泛, 并且比较有效。
然而, 所有的指纹识别问题, 无论是指纹确认还是指纹鉴 定, 最终都是基于一个指纹的正确描述。指纹的描述能够保持 它的独特性并且方法较为简单。
分别接受输入, 作用后产生输出。这种并行计算的特点, 使它有
潜力适时快速实现信息的处理和实现大量复杂的控制算法。
4) 分 布 式 : 在 传 统 的 串 行 运 行 体 现 计 算 机 中 , 信 息 分 布 在
独立的存储单元中, 任何部分的损坏都将导致整个信息的无
效。而在神经网络中, 信息则分散分布在神经元的连接上, 单个
1) 非线性映射: 有效地实现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非线性
映 射 。多 输 入 与 多 输 出 的 结 构 模 型 可 方 便 地 应 用 于 多 变 量 输 入
映射和控制系统。
2)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神经网络具有智能的重要表现 ,
即通过训练可抽象出训练样本的主要特征的能力。
3) 并 行 性 : 各 个 神 经 元 在 处 理 信 息 时 是 各 自 独 立 的 , 它 们
p
! Ek=
1 2
j=1
(djk-
sj(yjk))2=
1 2
ekekT
此误差在迭代k时产生的总误差
nT
E=!Ek k=1
nT:数 据 对 总 的 误 差,(x1,d1;…;x nT,d nT), 反 向 传 播 学 习 算
法 使 Ek在 每 次 迭 代 减 到 最 小 。 4. BP 算法的优缺点
BP神 经 网 络 主 要 具 有 以 下 四 大 优 点 :
技术研发 TECHNOLOGY AND MARKET
浅谈指纹识别基本原理
谢立锋 陈灵枭
宁波大学信息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保护措施在现代的科技面前存在很大的隐患, 因而需要更高 效更可靠的身份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 , 克服了可盗用、可假冒、可破解的弱点,具有唯一性 和不可复制性,因为一个人的指纹是“随身携带”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指纹识别优于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 因为它历 史悠久, 发展得较为完善, 并且成本较其它识别技术来说相对较低。本文详细介绍了指纹识别的过程, 包括指纹图像的 预处理, 图像的特征提取以及特征的匹配。
纳为以下几点: 1) 局部极小点问题: 由于BP网络是 一 种 前 馈 网 络 , 它 的 实
际输出只取决于网络的输入和权重矩阵, 这样导致全局最小误 差点可能不止一个, 存在一些平坦区, 在此区域内误差改变较 小, 神经网络对这样区域的映射能力存在不足, 存在许多局部 极小点。对此有许多改进算法来解决此问题, 不过本文将不讨 论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