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4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显然,上述复合地基主要是由增强体材料性质和成桩工艺而定名的。例如,增强 体材料为水泥土,则称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而按施工工艺不同又分为深层搅拌 桩(由水泥浆与原土强制搅拌而成)复合地基、粉喷桩(由水泥粉和原土强制搅 拌而成)复合地基、旋喷桩(由高压喷射注浆旋喷法形成的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和夯实水泥土桩(由在孔外将水泥粉和过筛的土均匀拌和、分层回填夯实而成) 复合地基。
基础



桩 ①长



②桩


褥垫层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6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桩组成的复合地基,称为多桩型复合地基。比如对于 下图所示的可液化地基,设计当中,既要求消除土体的液化,又要求有很高的复 合地基承载力。当用单一的振冲碎石桩或振动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地基,虽然可 以消除液化,但是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此时,可采用碎石桩加振动沉管CFG桩 多桩型复合地基方案,以达到既消除液化又大幅度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x增加,桩间土水平附加应力 x

1

z

为土泊松比),x 随之增加。

的增加对桩有两个作用:
(1)增加了桩间土对桩侧的正压力,提高了桩的侧摩阻力,从而提高了桩的
承载能力。
3
(2)桩体材料的室内三轴试验表明,水泥土抗压强度随围压 的增加而有
所增加,可提高桩体抗压强度,尤其可增强桩顶部位抵抗受压破坏的能力。
层,还可以改善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性状。由于褥垫层的变形调整 作用,桩间土表面沉降大于桩顶沉降,在桩的上部形成负摩擦区,负 摩擦力对于桩基础是不利的,但对复合地基,桩有阻止桩间土下沉的 作用,减小桩间土的沉降变形。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4
对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基础下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还可以提高桩的承载 能力。基础下设置褥垫层后,桩间土分担的荷载大大增加,使桩间土垂直附加应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4.1 复合地基的定义 4.2 复合地基的分类 4.3 形成复合地基的条件 4.4 复合地基中的几个名词 4.5 复合地基的效应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
4.1 复合地基的定义
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桩土应力比与桩体材料、桩长、面积置换率等有关。
其他情况相同时,桩体材料刚度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桩越长,桩土应力 比越大;置换率越小,桩土应力比越大。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9
二、桩土荷载分担比
复合地基中,桩土的荷载分担可以用桩土应力比表示,也可用桩土荷载分担
比 p 、 s 表示: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5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由增强体(桩)、桩间土构成的复合土体与基础之间应设置一定厚度的 褥垫层(褥垫层材料一般为散体材料,如砂、碎石等),以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 载。特别是对于中、高粘结强度桩、褥垫层是复合地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 分。
(2)在散体桩(如碎石桩)和低粘结强度桩(如石灰桩),有时没有设置褥 垫层,也能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
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 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 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加固 区整体看是非均匀的。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2
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
复合地基由两个基本特点:一、加固区是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 是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二、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 的作用。前一种特征使它区别于均质地基(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均质地 基),后一特征使它区别于桩基础。基体和增强体形成复合地基有一定 的条件,在荷载作用下,通过两者变形协调,共同分担荷载。从荷载传 递机理看,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界于均质地基和桩基础之间。在某种意 义上讲,均质地基和桩基础是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两种特殊情况。以 后可以看到,当复合地基置换率等于零的时候,复合地基退化为均质地 基,当复合地基桩间土强度发挥度等于零时,复合地基退化为桩基。
p Pp / P
s Ps / P
式中:
Pp ——桩承担的荷载;

Ps ——桩间土承担的荷载;

P ——总荷载。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9
为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
也可认为缩短桩长,使桩段落在 土层I中,形成悬浮桩,如图2所 示。此时,桩的沉降加大,桩间 土的变形有所增加,其承载能力 有所发挥,但即使如此,桩间土 的承载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其 受力特性和桩基础相类似。 参照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 规范》,摩擦桩的桩间土承载能 力发挥系数为0.11~0.48,显然, 桩间土强度的发挥程度很低。因 此,基础直接作用在桩和桩间土 上,无论桩端是否落在好土层上, 桩间土的承载能力都不能充分发 挥。更重要的事,在后一种情况 下,桩端落于土层I,端组效应大 大削弱,导致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显著降低,这又为不合理。
当桩端土为软土时, 可取0.5~0.9。 当桩端土为硬土时, 可取0.1~0.4。 旋喷桩复合地基: =0.2~0.6。
由于不设置褥垫层,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很难发挥,许多学者认
为,这样的人工地基不能划归复合地基,同时建议在基础和桩之间设 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并相应提高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尤为重要的是,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基础下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3
深层搅拌桩和旋喷桩复合地基桩体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从前面
可以知道,基础下不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复合地基工作性状与桩 基础相似,桩间土强度难以发挥。因此,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 规范》中规定这两种桩型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立发挥系数 为: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
又比如,桩体材料为碎石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振冲 碎石桩复合地基、干振碎石桩复合地基、振动沉管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和强夯置 换碎石桩复合地基。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4
许多学者基于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的考虑,按桩体材料的性状、施工工艺和 桩在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复合地基进行分类, 按成桩材料分类如下: (1)散体土类桩。如砂(砂石)桩、碎石桩等。 (2)水泥土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 (3)混凝土类桩。如CFG桩、树根桩等。 按桩体刚度的分类如下: (1)柔性桩。散体土类桩属于此类桩 (2)半刚性桩。如水泥土类桩。 (3)刚性桩。比如混凝土类桩。 按桩体材料的性状,特别是桩体置换作用的大小,将复合地基分类如下: (1)散体桩复合地基。如砂桩、碎石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如石灰桩、水泥土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对一般粘结强度桩可以再细分为: 低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如石灰桩复合地基。 中等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如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6
4.4 复合地基中几个重要的名词
一、置换率

复合地基中,一根桩和它所承担的桩间土体为一复合土体单元。在这一复合
土 桩体的单断元面中面,积桩之的和断)面之面比积 ,称A为P和面复积合置土换体率单,元并面用积m
A(复合土体桩间土面积与
表示:
m AP / A

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基土岩性的变化、上部结构荷载的不均匀性,以及基础
p
s
n P /s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8
实际工程中,即使是单一桩型的复合地基,由于桩处在基础下的部位不同或桩 距不同,桩土应力比也不同。定义基础下桩的平均桩顶应力与桩间土平均应力之 比为平均桩土应力比。
基础下的平均桩土应力比是反映桩土荷载分担的一个参数,其他参数相同时, 桩土应力比越大,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大,此外,桩土应力比对某 些桩型(例如碎石桩)也是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
基础下设置褥垫层,桩间土承载能力的发挥就不单纯依赖于桩的沉
降,即使桩端落在好土层上,也能保证荷载通过褥垫作用到桩间土上, 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2
4.3.2 散体桩和低粘结强度桩(比如碎石桩和石灰桩)
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以及石灰桩等桩体粘结 强度很低的复合地基,不设置褥垫层,也可以充分发挥桩 间土的承载能力。这是因为这些桩体本身为散体材料组成, 具有褥垫作用,或者在荷载作用下,桩体顶部破坏,形成 了褥垫层。
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 了增强体是否就形成了复合地基?怎样才能 形成复合地基?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8
4.3.1 中高粘结强度桩(比如夯实水泥土桩和CFG桩)
1. 基础与桩之间不设置褥垫层 如右图所示,土层I为较软弱土
层,土层II为坚硬土层,土层II的 压缩模量远远大于土层I的压缩模 量。图1中基础直接作用于桩和桩 间土上,桩穿透土层I,桩端落在 土层II上。由于桩段落在坚硬土层 上,复合地基沉降主要由桩的压 缩变形控制。通常桩的压缩模量 远大于桩间土,其压缩变形很小。 相应桩间土的变形很小,桩间土 的承载能力很小,桩间土的承载 能力很难发挥,荷载基本由桩承 担。

不断调整补充到桩间土表面
上,基础通过褥垫层始终与
桩间土保持接触,桩间土始
终参与工作,桩间土承载能
力可得以发挥。
P
基础
土层I 土层II
第四章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褥垫层
11
可见,基础下是否设置褥垫层,对复合地基受力影很大。基础下
不设置褥垫层,复合地基承载特性与桩基础相似,在给定的荷载作用 下,桩承受较多荷载,随时间增加,桩发生一定的沉降,一部分荷载 逐渐向土体转移,桩承担的荷载随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减少,土承担的 荷载随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桩间土承载力发挥依赖于桩的沉降, 如果桩端落在坚硬土层上,桩的沉降很小,桩上荷载向土上转移数量 很小,桩间土承载能力难以发挥,不能成为复合地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