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复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
(一)市场发展现状
康复机器人是辅助人体完成肢体动作,实现助残行走、康复治疗、负重行走、减轻劳动强度等功能的一种医用机器人。
我们认为康复机器人的下游市场可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可穿戴设备”,在应用技术突破后的市场需求量巨大,未来几年产业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体医用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速度。
预测康复机器人市场将从2015年的4300万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8亿美元。
图表2015-2020年康复机器人市场(包含外骨骼机器人)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二)供需缺口巨大
肢体残疾主要由骨关节病、脊髓损伤和脑血管疾病等造成。
大量存在的骨关节疾病,其疼痛和功能障碍会导致行走能力、劳动力丧失,甚至致残,60岁以上的老年人55%的人患有该病。
脊髓损伤主要是由交通事故造成,轻者使损伤者行走能力减弱,重则瘫痪。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其中以脑卒中患者居多。
脑卒中是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8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据专家估计每年我国脑血病新发患者超过200万人。
我国肢体残疾基数庞大,且人数仍在递增。
相较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表示,残疾类别结构发生改变,肢体残疾人数大幅增加,肢体残疾人数从1987年的755万上升到2006年的2412万,占残疾总人口比重为29.07%,是残疾的最主要类型。
另外,由于我国残疾标准较为严格,与发达国家相比,残疾人比例相
对较低,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残疾人比例约为全球总人口的10%,2006年我国的残疾人口比例约为6.34%,因此我国目前的残疾人数可能存在一定的低估。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数,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人占比,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
图表肢体残疾人数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人口老龄化增加了致残几率和残疾人的数量,残疾人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年龄越大,比重越高。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痴呆等发病率和致残几率增高。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攀升。
2014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38亿,所占人口比重不断攀升,达到10.1%;老年人抚养比在2014年达到13.7%,维持不断增加的趋势;少儿抚养比下降伴随着因计划生育和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口出生率下降。
伴随着老龄化过程中的生理衰退是老年人四肢的灵活性下降,并且,在老年人群体中存在大量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且多数患者存在偏瘫症状。
图表2000-2014年老年人口结构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2000-2014年老年人扶养比情况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残疾人比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越大,残疾人比重越高。
二次调查中60岁及以上的残疾人约有4416万人,比1987年调查时该年龄段残疾人数增加了2365万,占全国残疾人新增总数的75.5%。
2011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示,残疾人的年龄结构不同于全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呈现倒金字塔型,残疾人比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图表2011年监测常住人口年龄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2011年残疾人监测样本年龄结构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肢体残疾的庞大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使得我国康复装备供应和康复临床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一方面,医院康复医学科数量不足,康复科室供给和康复装备供应不足。
根据卫计委数据,截止2015年5月底,全国医院2.6万个,其中,二级以上的医院有8973个(三级医院2002个,二级医院6971个)。
2011年卫生部下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通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建设康复医学科,截止到2012年底,实际拥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3288家,与要求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肢体残疾者接受康复训练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供给和残疾者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康复机构6914个,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达2181个,全国共对36.7万肢体残疾者实施康复训练,而我国肢体残疾者有2400多万人,因此,康复装备供应与临床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传统的人工或简单的医疗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四肢康复设备如康复机器人的需求增大。
康复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员陪护,而且更有成效地帮助病患
实现康复。
更重要的是,患者、老年人,以及幼儿,即所谓“老弱病残”,对于医疗康复机器人的需求较为刚性,这一片市场需求未来开拓可期。
未来我国康复市场规模达百亿,成长空间巨大。
假设未来我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建设完全,预测未来二级以上医院康复医学科数量近1万所,这里还不包括社区等康复机构,考虑到康复设备单价在数十万至数百万元之间,即使一所康复医学科配一台设备,市场空间将达到数百亿元,成长空间巨大。
二、医疗机器人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一)全球市场前景
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达到5140亿美元,2013-2020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
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研发投入将达到305亿美元,2013-2020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4.2%。
医疗器械未来的最终方向一定是智能化,而研发的不断投入也会朝着这一方向前进,医疗机器人变医疗器械智能化最终的方向,其占医疗器械市场的占比将越来越大。
2012年全球医用机器人销量为1308台,同比增长20%,占全部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的8%,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
医用机器人是单位价值最高的专业服务机器人,每台医用机器人(包括附件和零部件)售价可达150万美元。
其预测医疗机器人会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至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估计会增长到119亿美元。
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2014年为87.37亿美元,并将在2020年达到17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2.7%。
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14年为32亿美元,伴随着下一代设备、系统和器械的发布,手术机器人将从目前的大型开放手术,覆盖到身体中的微小部分。
预计2021年将达到200亿美元。
图表2012-2016年医用机器人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图表2012-2018年全球医疗机器人产值预测
单位:台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2014年全球医疗机器人的销量为1224台。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销量为978台,医疗机器人的总销售额为13.17亿美元,占据了专业服务型机器人的35%。
IFR机构预测,在2018年,全球医疗机器人的销量会达到约4000台,从2014年起,未来4年内平均每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4.45%。
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产业化或具备产业化趋势的是手术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两类医疗机器人,其中直觉外科公司是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军者,其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占据全球一半的手术机器人市场;以色列ReWalk是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超过10年的技术积累使公司产品具备竞争优势。
(二)产业发展潜力
医疗机器人的各类产品中手术机器人占比最高,在60%以上,是医疗机器人中体量最大的机器人。
其次为微创放射性手术系统,约占20%。
急救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康复机器人、非医疗医院机器人等占比均较小。
图表2012-2022年医疗机器人各类产品细分增速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从医疗机器人各类产品的市场增速来看,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康复机器人从2012年到2022年,市场占比明显提升,未来5年广义康复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其中康复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1%,外骨骼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7%,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机器人的平均增速。
图表医疗机器人细分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密西根大学康复机器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