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速度进一步加快,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之一些环境保护体制的不够健全,使得环保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就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关键词关键词;城市化;环境问题;对策
环境质量的好与坏,事关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环境保护适应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环保工作中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1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环境保护的法律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制度名目繁多,各项政策建议也是林林总总,但是仍然不能扭转我国目前环境恶化的局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具体表现在一些现有的法律虽然有一定的约束效应,但是不够与时俱进。

还有些法律中一些条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则,却不具备实施条件。

一些主要的环境法律尚有空白,立法的缺失,使人身健康以及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1.2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与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在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大体是这样:我国的地方环保是由各级政府负责,因而基层环保的人事权和财务全都只是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而环保总局对基层的环保部门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这样使得基层环保部门在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发生利益冲突时不能突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

在环保队伍建设上,目前各地基层环保人员数量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缺乏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所以,即使有了法律作为武器,环境问题依然频频发生,基层环保部门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3 环境保护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
从国外环保工作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最为突出的一个缺陷就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

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可以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我国虽然也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措施,但是一些关键技术在世界环
保领域还处于劣势。

1.4 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公众的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遥不可及的。

从我国环保部门公布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公众环保关注度虽然很高,但是真正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

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在扩展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活动也有待加强。

2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对策
2.1 完善环保立法,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基层环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地方的一些环保政策法规要以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基础,对基层的环保工作要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增强相关环保规章的刚性,全力提高环境执法权威。

强化执法责任,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机制,转变执法指导思想,树立全新环境执法理念,夯实执法基础,有效提升环境执法水平。

明确和规范相关责任,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政策。

尽可能地防止行政权力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

做到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2 健全完善的环境保护体制,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一方面需要国家环保总局给予技术等方面的指导与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放宽对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涉,使得基层环保部门能够冲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建立科学合理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此外,为了确保环保工作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必须加强环保队伍的建设,不断增强环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干部管理和培训力度,增强他们对环保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培训,具体可以通过省、市定期开办业务培训班和上挂学习等形式展开,建设一支精通环保法律,通晓环保业务的环保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2.3 加强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撑能力,开发研究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的技术支撑体系
1)依靠技术创新加强环境保护。

我国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要立足于自主创新,同时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经验,集中主要力量攻克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难关。

当前首先要加强对环保战略、标准、环境与健康等研究,鼓励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
护、资源循环利用、饮水安全、核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组织对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洁净煤、汽车尾气净化等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2)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境保护。

要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强发展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

加快环保产业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

2.4 全面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环境保护工作虽然有了法律、制度和技术的支持,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增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力。

1)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才能够守法,才能把环保参与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2)鼓励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加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的舆论监督,使得环保政策法规能够全面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另外尤其重要的是要正确引导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节能环保的社会氛围。

3 结束语
总之,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还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与各级政府、各部门一道,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新的适应人类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林,郑薇.我国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王鑫,刘铁军,赵国华.论我国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02.
[3]李杏果,郑治伟.我国环境执法组织体制的反思与重构[J].商业时代,2010,01.
[4]李东.农村环境保护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党史博采(理论),201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