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

B、原子吸收测量的实际方法
按传统方式 连续光源+单色器 计算可能性 例 λ0 =500nm Δλ单= 0.0005nm R=500/0.0005=106 如果棱镜要达到以上分辨率、要多大 若取 dn/dλ=1.5×10-4 则 R=b· (dn/dλ) b= 106/ 1.5×10-4 =6.7×109nm≈7m 不现实!
峰值吸收
A lg

e

e
0
I 0 d
0
I 0 e -K Ld
A lg
1 e- K L
lg e K 0 L 0.434 K 0 L
在原子吸收中,谱线变宽主要受多普勒效应影响,则:
2 π ln 2 e 2 K0 N0 f D mc
2 π ln 2 e 2 A 0.434 N 0 fL kLN 0 D mc
描述方法 谱线波长λ 0 谱线形状Δλ (半宽度、线宽) 谱线强度 I 与分子光谱有很大差别!
I,Kλ
K0 K0/2
λ Δλ
0
λ
原理
原子谱线的讨论 (2)原子吸收光谱线与原子发射光谱线的比较
从热平衡条件下,Boltzman分布可见 ni/n0=(gi/g0)exp(-Ei/kT) g=2J+I ★ 书中表计算,一般温度下,原子绝大多数处基态 B.原子吸收光谱中参与产生吸收光谱的基态原子数≈原子总数
峰值吸收
入射光强度
I A lg 0 I
I0
透射光强度
e
0
I 0 d ;
e
I
e
0
I d
将 Iv=I0ve-Kvb 代入上式: I
则: A lg
0
I 0 e-K Ld

e

e
0
I 0 d
0
I 0 e -K Ld
采用锐线光源进行测量,则 Δνe<Δνa ,由图可见,在辐射线宽度范围内 , Kν 可近似认为不变,并近似等于 峰值吸收系数K0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 (峰值频率) : O 最大(峰值)吸收系数: k0 积分吸收系数: kv 半 宽 度:ΔO
原理
2.原子谱线的讨论
(3)关于原子谱线的宽度 A.自然宽度 与原子外层电子发生能级间跃迁时激发态原子的寿命有关,是客观 存在。一般情况下约相当于10-5nm ,通常可以忽略。
几种常用火焰的燃烧特性
测量灵敏度较高
★ 温度对 ni, n0为指数影响,数值大的 n0 影响小。 C.占原子总数多数的基态受湿度等外界条件影响较小,而占少 激发态温度影响较大
原子核吸收测量具有更好的精密度→准确度↑
原子光谱的谱线是随 谱线的轮廓与谱线变宽 频率变化有一定强度 分布的谱线轮廓
影响谱线轮廓的主要 因素是热变宽,谱线 的自然宽度一般约为 10-5 nm,而热变宽可 达10-3 nm。
▲ ∝ P压 ▲ ∝ 1 /(T)1/2 ▲ 与原子量有关
原理
2.原子谱线的讨论 (3)关于原子谱线的宽度
赫鲁兹马克变宽(共振变宽) 发生在同种原子之间碰撞引起变宽
通常 被测原子蒸气压 ● < 0.01 mm-Hg 引起变宽不考虑 ● >0.01 mm-Hg 会使校正A~c曲线弯向浓度c 轴
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 (1) 检出限低,10-10~10-14 g; • (2) 准确度高,1%~5%; • (3)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 元素不干扰; • (4)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 (各种样品中); • 局限性: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 测定困难、不能同时多元素
原理
原子谱线的讨论 (1)原子谱线的描述
吸收 hν 激发态 Ei = E0 + hν hν 发射 基态 E0
B. 多普勒变宽ΔλD 原子无规则热运动结果
▲∝ T ▲ ∝1/(原子量)1/2 ▲ 与P压无关
原理
2.原子谱线的讨论 (3)关于原子谱线的宽度
C. 压力变宽(碰撞变宽) 洛仑茨变宽
赫鲁兹马克变宽(共振变宽)
洛仑茨变宽ΔλL
被测原子与其它粒子碰撞, 使激发态原子存在时间变短, 能级 稍微变化,谱线变宽
原子化器
原子化器
火焰原子化器
火焰类型
化学计量火焰
温度高,干扰少,稳定,背景低,常用。
富燃火焰 还原性火焰,燃烧不完全,测定 较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元素 Mo、Cr、 稀土等。干扰多,背景高。
贫燃火焰
火焰温度低,氧化性气氛,适用于
易解离、易电离元素的测定如碱金属。
火焰的基本性质
• 燃烧速度:火焰由着火点向可燃混合气其他点传播 的速度,它影响火焰的安全操作和燃烧的稳定性。 • 火焰温度
A = KC
N0 C
原子吸收定量的基本关系式
上式的前提条件: (1) Δνe<Δνa ;
(2)辐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原子吸收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示意图
1.光源
• 空心阴极灯
2.原子化系统
作用:提供能量、使样品干燥、蒸发、原子化 要求:a.原子化效率要高、并不受试样浓度影响 b.稳定性能好、重现性好 c.背景及噪声小 d.简单易行 类型: 火焰原子化器 非火焰原子化器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
原子吸收分析法比原子发射光谱法 晚了100年左右 (A.Walsh 1955年才解决光源问题)
原子吸收光谱法
1、方法概要 物质产生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 装置
1.积分吸收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 nm。理论上:

πe Kv dv N0 f mc
将公式左边求出,即谱线下所围面 积测量出(积分吸收)。即可得到 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基 态原子数N0。
2
原理
2.原子谱线的讨论(3)原子吸收的定量关系式
Mg 285.2 nm Mg++ →Mg0
空气阴极灯 原子化器 乙炔 空气 [Mg]++
单色光器
光电检测器
记录指示
原子吸收仪器
总体设计
B.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较
光源
原子化器
分光系统 ~ 试样系统 样品池
检测记录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法
• 基本原理:基态原子蒸气能 够吸收同种元素所发出的特 征光谱 • 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