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污水处理厂日常管理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污水处理厂日常管理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在一般情况下,ƒ值比较固定,对生活渗滤液和以生活渗 滤液为主体的城市渗滤液,ƒ值为0.75左右。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也称为污泥浓 度。
单位为mg/L或g/L。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 数量多少的指标。一般活性污泥法中,MLSS浓度 一般为2~5g/L。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6)DO 理论值:2-3 培养初期:1-1.5 稳定1.5-2
①污泥成块上浮:
原因一:污泥脱氮反硝化,产生N2气体→增加污泥回流量,及时排出 剩余污泥,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降低溶解氧;
原因二:污泥腐化,黑泥,恶臭,产生CH4、H2S气体→清除死角,改 进刮泥设备,及时排泥,高压水冲碎池面污泥
,所以就用沉降比。
SV5:微生物生长速度 SV30:泥水界面是否清晰 SV60:如果SV30和SV60 差别很大,那么有可能
污泥老化,要考虑是否排泥
活性污泥絮体的颜色:黄褐色 1.絮体颜色偏浅或者发白,絮体细小——DO偏高, 二沉池面会有连成片的细蒙蒙的浮泥,O区的曝气死角或池
面也可能会出现此种浮泥 2.絮体颜色偏深甚至发黑,絮体松散,曝气池O区颜色发黑
2.2.2根本解决 a. 增加负荷, b. 延长曝气时间 c. 排泥 d. 有针对性补充N、P等营养物质
原因:
1. 曝气过度,DO控制过高 2. 营养物质投加不足 3. 进水底物浓度太低 4. 进水中含有过量的有毒或抑制类物质
②污泥成小颗粒上浮,然后在池面成片凝聚:
原因一:有机负荷长时间偏低:处理水量或是污水浓度长时期偏低而 曝气量仍维持正常值,其结果就会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的过度自 身氧化。菌胶团的絮凝性能下降,最后导致污泥解体。长此以往,还 可能会使污泥部分或全部失去活性,在进水有机负荷再提高时失去净 化功能,使出水水质急剧恶化→用高压水冲碎上浮污泥
稳定期:生长速率下降,积累储藏物,形成芽孢,代谢活 性与絮凝沉淀性能好;
衰老期:内源呼吸阶段
什么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组成 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中的微生
物又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 体相结合所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絮状颗粒,其直径一般 为0.02~2mm,含水率一般为99.2~99.8%,密 度因含水率不同而异,一般为1.002~1.006g/L。
细菌是活性污泥组成和净化功能的中心,是微 生物的最主要部分。
每个厂进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决定那些种属的细菌 占优势。
9
活性污泥的组成示意图
微生物 Ma 惰性物质Me+Mi 无机Mii
DNA ATP
微生物
MLVSS
MLSS
MLVSS与 MLSS的 比值以ƒ表示,即:
ƒCOD(或BOD)太低。
(5)泥龄(θc)
θc称活性污泥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滞留时间( SRT)。
指每日新增长的活性污泥在曝气池的平均停留 时间,即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或曝气池内活性污泥的总量与每日排放污 泥量之比,单位:d。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泥龄一般采用5~15d。
1.2应对措施 1.2.1应急处置措施 以水冲散池面泡沫
1.2.2根本解决 a. 降低负荷,延长曝气时间 b. 排泥 c. 有针对性补充N、P
2.1原因
长期低负荷运行; 长期低溶解氧或局部缺氧运行; 营养剂投加失衡; 酸性废水环境对丝状菌的诱发作用。
2.2应对措施 2.2.1应急处置措施 以水冲散池面泡沫
指活性污泥中有机固体物质的浓度,单位为 mg/L或g/L。
(3)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 l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后,沉 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合液总体积之 比的百分数。所以也常称为30 min沉 降比。
沉降速率是反应沉降性能的指标,沉降速率
越大肯定沉淀效果越好,但是就活性污泥来说, 速率太大说明微生物菌群不正常。如果既要兼顾 沉降性能,又要兼顾菌群的衡量指标,一般沉降 30min比较有代表性,而不采用2min或5min,当 然,针对一些极端的情况,2min就可达到15以下 ,那30min就更小,所以这种情况,如果时间不 容许,可以不必30分钟就能得出沉降比的范围, 这是可以的。沉降速率与沉降比是有相关性,那 为什么不用沉降速率而改用沉降比?因为沉降有 时是变化的,有的开始很快,后期慢,不好衡量
1. 污水中的细菌 菌胶团
➢ 概念:许多细菌的荚膜物质相融合→菌胶团 ➢ 形状:分枝状、垂丝状、球形、椭圆形、蘑菇形、片状 ➢ 活性污泥的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
(1)呼吸作用:细菌的分解代谢,生物的氧化、还原的 统一过程。外源呼吸和内源呼吸
(2)细菌的呼吸类型: 根据与氧气的关系:好氧呼吸、厌氧呼吸 将细菌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
三、污泥膨胀: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 现象。有非丝状菌性膨胀和丝状菌性膨胀 两种,前者系因黏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引起, 后者系丝状菌异常增长而引起。
1.1原因
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 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 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 压缩。
3. 其他影响因素
(1)温度:20-40℃ (2)氢离子浓度/酸碱度PH:6-8 (3)氧化还原电位:0.2-0.6v (4)干燥:水 (5)渗透压:盐分(0.85%食盐水) (6)光线:260nm紫外线 (7)化学药剂(有毒物质)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
对数期:微生物繁殖快活力强,处理废水能力高,但由于 活力大不易絮凝沉淀,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此时难以得 到较好的出水;
也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 静置沉降后,沉降污泥体积中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的毫升数, 单位为mL/g,但一般不标出。
它与污泥沉降比有如下关系: SVI=SV/ MLSS
式中:MLSS的单位为g/L,SV的单位为ml/l
当SVI值在80-150之间,此时污泥呈褐色、絮状,沉淀 性能良好;当SV或SVI不正常时,有很多因素,很难单纯用 某个指标就断定出水不达标,但是这些指标可以给我们有
,甚至有臭味——DO偏低或者厌氧此时二沉池出水可能浑 浊,夹带很多细小絮体,出水指标恶化 3.絮体大小、絮体是否密实还是蓬松、松散、细碎;上清液 是否清澈,有无悬浮物 4.扇闻量筒口,有无异味 5.记录数据
(4)污泥体积指数 (SVI)
但是沉降比SV又和MLSS相关,为了消除MLSS的影响, 就引入SVI污泥指数的概念,所以通过SVI判断运行情况更合 理些。
原因二: 表面活性剂引起气泡附着在沉淀区污泥上→用高压水冲碎上 浮污泥
非丝状菌膨胀: 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
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 淀压缩。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 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化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 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 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 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
针对性的去找问题所在,当SVI值大于150时,一般是丝状 菌多,首先注意出水SS,另外一般此情况污泥龄长,曝气 过量,F/M比值低,污泥颜色浅黄,可能TP不达标;当SVI 值小于80时的原因很多,有进水水质的问题,有污泥无机 化问题,也有污泥龄过短或过长的问题,如果颜色较深偏
黑,可能F/M比值太高,TN和NH3-N超标的可能较大,SVI 过低,整个系统水质可能超标,如果此时水质还不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