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与论文发表流程及技巧简介 - 编辑之家期刊编辑(这里主要指学术类期刊编辑,本文侧重指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编辑,包括高校学报的社会科学版和文科综合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在论文发表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由于本人在某高校学报做过三年编辑(现来这里继续学习),曾与同类编辑部有过交流,我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谈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谈期刊编辑与论文发表之关系,首先得说说期刊编辑出版的基本流程(这里不包含那些伪刊物和拿钱就发的纯收费刊物)。
一般来说,一家期刊编辑部都有严格的论文收发、审理、编辑、出版程序。
先由学术编辑收论文(邮件电子稿或纸质稿件,依各编辑部要求而论),将论文分类交给各栏目的学术编辑,由编辑初审。
我之前做的就是这工作。
在编辑看来,一篇论文是否能够发表,与论文本身、作者身份、编辑喜好和编辑部自身情况都有关系。
这是评判论文发表的综合性因素。
一是论文本身。
编辑初审看论文本身就看论文的切入角度(主要是看文章标题和摘要)、文章结构、文章观点以及参考文献。
如果在编辑的学术视野中论文的切入角度都是老生长谈,基本上就pass掉了。
因此论文在标题拟定上是值得考究的,摘要一般是以第三人称叙述,要把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思路清晰地描述出来。
论述范围过大、太泛往往让编辑疲乏,从而不想继续看下去;编辑在初审稿件的时候,一般每天大约有30份稿件待审,不可能把论文仔细看完的。
因此,论文摘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摘要空洞,未点击要害,编辑也没有耐心继续读下去;文章结构作为初发表论文的话,建议分部分谈,并且注意学术规范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
需要提醒的是,论文部分的标示最好按照三级标题那样做,这样结构清晰一些。
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
我只是说这样编辑看着论文基本符合该刊物的格式要求,如果审核通过的话,校稿会省事许多;论文主要学术观点的提炼当然是论文提交的核心部分了,这反映到一个作者的学术视野、学术观察力以及清晰的写作理路和对某个现象的敏锐判断和独到见解。
文章观点清晰地表述出来,编辑的初判断就好做了;参考文献部分,建议根据各刊物的要求来(大家都明白一稿多投是常见之事了,但最好在确定投递某家期刊之前先看下他们的要求再修改后投过去。
提醒一下,不要图省事用邮件投稿时出现多个收件人。
这种情况下,有的编辑会直接删除稿件的),并且尽量少用网络参考文献。
某方向选题论文如果有该方向的大家的参考文献当然更好。
二是作者身份。
作者身份的问题算是非学术问题,而是编辑部要考虑到该期的作者结构、作者分布,因为这关系到编辑部一年的统计(期刊主管部门新闻出版局的要求),这也是一般研究生发学术期刊特别是核心刊物比较困难的地方(因为真正做到从初审就开始匿名审稿的刊物并不多),所以研究生发论文常将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待确定发表后要求编辑部更换作者顺序;?三是编辑喜好和编辑部自身情况。
论文是否发表还和编辑喜好和编辑部自身情况有关系。
现在的期刊要办好的话,基本上都是按栏目组稿,并且都有自己的特色栏目、主打栏目和常规栏目,并且一般来说一年发什么类型的文章基本上是确定了的(可以检索某刊物一年所发文章栏目就知道),如果您的论文不合编辑口味,文章再好又无法组织一个栏目,文章也是发表不出来的。
编辑初审过了,接下来就由编辑将稿件转给审稿专家(有的刊物在网上有在线审稿、编稿系统,他们直接就在网络上完成了),审稿专家审稿主要就看文章的学术含量了,但他们也会考虑到该刊物的接受水平。
审稿意见返回编辑,编辑再转给主编终审(有的刊物会定期召开编委会议,专题讨论论文录用与否),确定通过了就由编辑向作者发出用稿通知。
一切手续就绪后,作者就只需等待拿到刊物了。
当然,途中和编辑部保持联系能更好的保证论文准时发出。
阅读外文期刊,寻求国内未曾报道过的,加入自己的实验结果及观点,可在国内最高等级核心期刊发多位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后的经验墨客网友经验谈之(一):中文期刊投稿经验谈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题得当,突出主题。
论文的题目好比人的眼睛,通过题目应让读者猜到你的内容,吸引读者2、中英文摘要简练。
有些作者喜欢把论文里的东西都在摘要里有所展示,这是错误的。
作者应在摘要里把你的实验目的、方法、结论以及意义说清就可,语言越简练越好。
3、前言或者绪论。
中国人常说文章是"龙头、虎尾、猪肚子"。
好文章一般前言都要写的非常好,要求语言既要简练,而且能把你的实验研究的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实验的意义都要给读者表达清楚。
4、写好结论。
写结论要注意前后呼应,一定和摘要以及文章对应好。
注意文章没有讨论过的问题和结论,不要在结论中出现。
好就顶一下以个人的经验,有以下几条紧要的: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要有时代感,包括研究古典和理工的文章;你的文章有时代感,编者和读者才会对你的文章敏感,采用率才会高。
3、文笔要流畅;前言不搭后语,编辑和读者难以卒读,自然不会被采用。
4、结构要严谨,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摆布清楚;如有小标题,其文字最好整齐一点。
5、给编辑写一封短信,恳求人家斧正,并写清你的基本情况。
我认为:中文期刊的周期挺长前言摘要和结论要写好,就要查很多文献参考文献多引用本期刊的会比较好文章所研究的内容是目前的热点内容就行,文章内容的深度自己控制,不同的深度选择投不同的学报.一定表达清楚自己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存在那些不同或者创新,哪怕只有一个闪光点.文字要认真组织,否则审稿的老师不会仔细看.文章中间的插图一定要认真画.1. 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2."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3."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4. 写作后,要进行校对、调整和仔细琢磨,还要注意新资料的及时补充,最好放几天再看,或请同学来看,这样便于发现问题。
5. 我老板把中国的刊物按地区分为三类,即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建议我们多在东部地区刊物上发文章,这些刊物水平高、跟读者联系很好且基本不收版面费。
如果是三人左右的联合署名,中稿几率大于单独署名!这个显示是团体智慧,仁慈的编辑不会轻易枪毙它。
呵呵现在一般综述性的文章在核心期刊以上的刊物中比较难发。
试验性质的相对好发!如果你的选题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相对就难发些,你做的方法和结论都要有一定的新意。
如果是研究人员比较少的方向,那就容易发了,呵呵!至于格式,一定要符合所投刊物要求。
另外就是找你相关专业国内最好的一级期刊,多看些文章,学学如何写好。
(1)看看你发表的刊物是否接受你投的paper,这点非常重要。
(2)内容要充实,具体,有新意(3)实验部分要详实,可靠(4)结论要总结自己区别于别人的工作中文学报上发文章,文科较难,理科相对容易,只要写出来,格式正确一般好发,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看起来要好看,特别是图表要嵌入的美观,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的格式;2、文章不要让行家一眼就发现有很多错误,这样很快就打回来了,有一小点错误一般还让你修改;3、学术的东西不要妄图造假,真的和假的对审稿人来说,凭借经验就可以看出来;4、尽量不要用很少人用的编辑软件,虽然你的可能更先进,编出来看起来更美观,更省力;5、也可以看看主编是谁,可以在能引用他的文章时候,改用他的,文献多引用国外的,才显得有水准;6、平时多读国外的文章,现在国内的较有名气的刊物多喜欢英文的稿件。
墨客网友经验谈之(二):投稿论文注意事项,规范点能提高命中率正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木要求及规范化,并注意选择对口的专业期刊投稿,且遵循所投刊物的格式要求,再加上导师能对论文严格把好质量关,则可避免因投稿后反复退修而耽误了论文发表的时间,又可减少稿件在初审阶段就被退稿的可能,从而提高论文的录用率.1. 文章超过8页,这不好,因为中文杂志页数有限制,不希望单篇文章太长2. 另外题目不醒目,缺乏对审稿人的吸引力3. 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缺乏对不同条件下不同实验现象的强烈对比4. 在现象解释中图太小,另外引用太多,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独特看法大家要尽量避免呀!1. 写作前要浏览大量的经典文献、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2."一定要有创新点"3. 写作后,要进行校对、调整和仔细琢磨,还要注意新资料的及时补充,最好放几天再看,或请同学来看,这样便于发现问题。
4.观点要突出,图形要美观。
墨客网友经验谈之(三):老板告诉科技论文方面的写作方法正在写一篇科技论文,老板教导我们1、文章要有条理,尤其是前沿和讨论,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2、要注意一些常用化学试剂的写作技巧,如TRIzol.3、注意写清楚菌种或毒株的背景,这一点很重要4、文章中如果涉及软件,记得写清楚版本墨客网友经验谈之(四):采用目标期刊所要求的格式,文章知识点要有创新点首先应该看看别人做过的,国内的先看,然后再看看老外做的;另外,新技术一定要留意学,否则很难做出新东西来,国内牛点的刊物还是比较看中创新的。
题目要有概括性,最好突出自己的工作;摘要很重要,需要反复斟酌,一般要有三方面:目的、方法、结论,还是要体现新;文章格式严格按刊物要求;参考文献要全;行文流畅、图表清晰。
最后投老板推荐的刊物,呵呵!1、格式一定要符合所投刊物的要求,这是通过初审的因素之一;2、参考文献的引用要适当;3、摘要前言是关键;4、刚写完后放段时间在修改,会有新的发现.墨客网友经验谈之(五):投稿中遇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文学报文章都不怎么好:1、投稿周期长、关系稿多,还收很贵的版面费,不合算;2、同样影响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费,3、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要写好,中文表达要清楚,只要说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得到了什么结果、同国内外同样工作的比较情况,引用本刊的文章。
墨客网友经验谈之(六):实验出真知,耐心得正果2004年下半年我进的实验室,先跟在一位师兄后学习了两个月,之后我就独立做实验了接手了一个方向,是关于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刚开始真是不顺利——午睡也取消了、通宵也熬了、饭量也降了,一直没作出来,而同实验室的同学已作出了十几个新化合物。
那时真是郁闷!!一直到05年春节后,我终于做出来了!做合成的都知道,只要路线打通了,后面的接不同的取代基就很简单了!!等到我做了8个新化合物时,导师又把安排到能源组搞催化剂,同时要求我把这段时间所作的工作总结一下,准备发篇文章!对于没发过文章的人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了!!首先,看相应的期刊——别人到底是什么格式、该期刊的特点和侧重点等等。
那段时间,前后大约一个月,初稿大概花了20天,之间导师让修改了4遍,刚开始是修改自己的表达不够专业,而用的通俗用语;等框架构建起来了,标点、大小写、中英文表达等等这些小问题!当然,这期间没少受导师的批评——基础太差,文献看的太少,动手能力很是欠缺!!不过幸运的是,最终该文也发表了!!经过这次发文章之后,自己对写文章不是很恐惧了,而且也了解了其中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