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梦论文800字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把“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紧密连接。
《纲要》分别提出了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的短、中、长期战略目标,列出五大战略任务和九大项目工程,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按照《纲要》的目标任务,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纲要》特别提出了发展青少年身体素养的目标要求。
《纲要》明确到2035年,我国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身体素养是体育教育的结果,是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取得成就必不可少的基础。
儿童青少年时期打下身体素养的基础,才能在其一生的各个时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加以完善,通过运动参与、体育组织和运动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纲要》在全球健康理念上的创新。
在《纲要》9项重大工程中,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单独分段提及“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完善政策和保障体系;推进幼儿体育项目和幼儿体育器材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恰有针对性地点出症结所在。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在介绍《纲要》起草过程时提到,征求意见稿征求并采纳了41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的意见,《纲要》上报国务院后又正式征求了39个相关部门的意见。
而在《纲要》“政策保障”中已明确,
“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教育、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科技、民政、外交、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
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发力,契合了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特性。
青少年体育发展是一个网状的庞大体系,落到实处时,需要构建一个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以及提升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这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样的体系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