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

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


(2)气实:痰火、食滞、湿热、郁结,外感 治
疗不当
表现:胸闷脘痞,痰多喘满,气
17
编辑版ppt
(二)血
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 注之于脉,化而为血。
血与肾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精血互生,故有 “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之说。
血的功能主要是充润营养全身。目之视,足之 步,掌之握,指之摄,皮肤的感觉,五脏六腑功能之 协调,无不赖血之营养。
脏腑病证,是脏腑病机变化反映于临床的不同证 候。
5
编辑版ppt
心之病理机制如下图示意;
禀赋不足
心神不足
虚证
心气虚弱
心阳虚
病因
病后失养
心血亏虚
心阴 虚
遏心阳
劳心过度
脾虚湿困
停痰留饮 阻
蔽心包
思则气结 实证
痹证日久 内舍于心
化火生痰
痰火上扰, 蒙


血脉淤阻
病证范围:主要有心悸、心痛、健6 忘、失眠、癫狂、昏迷、舌编疮辑版、ppt
病咳黄痰;
风热内炽,肺失肃降,见
因 昏惊厥;
热扰心包,心气逆乱,神
塞而喘逆吐涎,
湿浊阻遏,在肺则气机壅
16
编辑版ppt
气病证 候
(1)气虚:劳伤过度,久病失养而耗伤元 气者。
表现: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 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小 便清或频,脉虚弱或虚大等。
气虚易下陷,久病阳亦虚,故 脱肛及子宫脱出等,亦属气虚范畴。
2
编辑版ppt
(四)内生五邪 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的统称,是脏
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 (五)痰饮
主要是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变生。 痰粘稠而饮清稀,痰无处不到,症状多端,而饮则易停留
空腔或组织疏松之处。 (六)瘀血
血脉中血液流行不畅、停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称之 瘀血。
气滞、气虚、血热、阴血不足、阳气不振以及外伤等产生。
3
编辑版ppt
(七)劳逸太过
劳指劳累,逸指安逸。
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逸包括长期既不劳动,也不运动,致使人体气 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内经》所说“久 卧伤气”就是此意。
(八)外伤
枪弹伤、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
烧烫伤、冻伤、虫兽伤、食物中毒、药物中
附:小肠
小肠之病,多因饮食失节、损伤 脾胃下传而引起。
小肠与心互为表里;故心亦移热 于小肠。一旦小肠为病,其病理表现主要为 浊清不分,转输障碍,症见小便不利、大便 泄泻,临床上可分为虚寒、实热、气痛三证。
7
编辑版ppt
肝病的病机如下图示意:
肝火上炎
上冲
情志所伤 肝气郁结
肝阳妄动
实证
不畅
血脉淤阻
病因寒邪侵袭 寒滞肝脉 经气失宣
肾主水液,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不 化必影响膀胱气化,此为膀胱虚证的主要病 机。
至于膀胱实热证,系由他脏移热或本 腑湿热壅结而成。
15
编辑版ppt
二、气血病机、病证基本概念 (-)气
《素问》所谓“百病皆生于气”。气来源于脾肾,升 降出入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统血贯脉而周行于心。
外感疾病,风寒外束,肺气失宣,而为咳嗽;
病因 外感寒湿 内停
素体虚弱 中气不足
虚证
病后失调
10
湿浊困脾 寒湿
运化无权
编辑版ppt
附:胃
胃为水谷之海,凡饮食不节,饥饱 失常,或冷热不适,都能影响胃的功能,发生病 变。
胃为燥土,故性喜润恶燥,所以一 般以食结郁热、口渴便秘等燥热之证皆属于胃。
胃主受纳,所以临床常以呕吐为胃病之主
证。
11
编辑版ppt
21世纪教材
1
编辑版ppt
中医内科学基础
第一节 病 因 学
三因学说
(一)六淫
即风、寒、暑、湿、燥、火是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当人体 内外环境失调时,感受六淫之邪即能发病。
(二)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过激可使 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饮食
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若饮食不节或不洁、偏嗜等常能使脾 胃纳化失调而致病。
血液所以能循行脉中,气的功能亦密切相关。 因血属阴,赖阳气以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脱则血失,故有“血随气行,气为血帅”之说。
血病的表现一18 般分为出血、血瘀、血虚编辑。版ppt
三、风火湿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风
风有内外之分。
外风为六淫病毒之一;
内风阳气所化,火热炽盛、肝阳偏亢、阴血亏虚。
肝阴不足 肾阴亏虚 肝失濡养
虚症
8
化火 血行
编辑版ppt
附:胆
胆因寄附于肝,禀春生之气, 其性刚直,故在病理情况下,多现阳亢火 旺之证。
火热可灼津成痰,故胆病又多兼 痰证。痰火郁遏,常扰心脾,故辨证施治 时,既要泻胆化痰,又要清心安神。
9
编辑版ppt
脾脏发病机制如下图示意:
饮食不节 湿热内蕴
实证
肺病病机如下图示意:
劳伤过度
肺气亏虚
虚证 病因
实证 肺
痨虫侵袭 外感寒邪 风热上受
阴津亏耗 肺气不宣 肺失清肃
感受外邪
12
肺不布津
痰浊阻
编辑版ppt
附:大肠
大肠为“传导之官”,所以大肠的 病理主要表现在大便异常方面,特别是大便秘结。
一切热证,均可灼伤津液而便秘;
便秘;
肺脏清肃之气不能下降,也能发生
肾水不足,肠中津液缺乏,所以造 成大便秘结。
脾胃虚弱,运化失健,也可影响大 肠,而致传导功能失常。
13
编辑版ppt
肾病病机如下图示意:
肾气不固 阳虚
禀赋虚弱 久病失养
肾气亏损
病因 肾阳不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肾虚水泛
劳倦过度
肾阴不足
14
肾不纳气 阴虚
编辑版ppt
附:膀胱
膀胱既有化气行水功能,故病理变 化主要表现为气化无权,癃闭,小便不利、 频数、失禁等。
外风:病起急骤,身热而渴,或兼咳嗽,肢 体酸痛,或骨节红肿,游走不定,或皮肤出现风疹作痒, 或口歪舌强等。
风、寒、湿。风为阳邪,其性善行数变,故侵 犯经络骨节,其痛多游走流窜而无定处。
内风:多系肝阳肝火、阴血亏虚所产生,或因情
志、起居、饮食失节而诱发,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多有
头目眩晕,抽搐震颤,癫狂,或卒中,口眼喁斜、语言
謇涩,半身不遂等。肝风内动、热极生风、血虚生风 。
19
编辑版ppt
(二)火
在生理状态下,人体脏腑活动赖水谷之气以营 养,从而生火生热以为用;反过来,人体又赖此火热 之能以腐熟水谷、化生精气而维持生命,这种火称之 为“少火”。
毒等,这些因素不仅能引起外科病证,而且
能使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内科病症。
4
编辑版ppt
中医内科学基础 第二节 病 机 学
《伤寒杂病论》提出“六经辨伤寒,脏腑辨杂病” 的方法,开创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先导。
温病学说的发展,提出和完善了卫气营血辨证和 三焦辨证的。
一、脏腑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脏腑病机,是探讨疾病发生演变过程中脏腑功能 活动病理变化的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