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社保局十二五工作总结二是根据市委组织部委托,制定了2020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安排对8个单位12名领导干部进行经责审计,共计查出违规金额1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743万元,提出审计建议29条,对23位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事项的交接。
人力社保局十二五工作总结(一)十二五以来,XX县人社局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不断增加人才总量的前提下,积极提升人才素质,努力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引才策略,多渠道进行招才引智。
组织企业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 、“海外人才洽谈会” 以及“20XX年山东聊城外国专家供需交流会”,为企业进行了高层次人才对接,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促进了企业发展。
近年来,累计为全县企事业单位引进高校毕业生1120人,为鑫泰机床、奥星太阳能等多家企业进行了高层次人才对接。
(2)不断强化各项服务措施,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进一步做好人才供需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免费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牵线搭桥”,近年来共收集发布各类人才需求信息1430余条,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1210余人次,有效的促进了毕业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二是健全完善了“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对我县毕业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全部进行了登记造册,实施全程跟踪服务,直至其走上工作岗位;三是完善了见习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日趋规范。
先后建立了第二实验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XX东昌焦化有限公司、XX东昌天汇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见习基地。
(3)加强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管理和服务。
累计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234人。
积极向县财政争取,将“三支一扶”大学生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000元调整为“参照本地乡镇机关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标准”,累计为“三支一扶”大学生发放生活交通补贴280余万元,同时联合教育、卫生部门每年对大学生在岗任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三支一扶”人员的管理。
四是创新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机制。
“十二五”期间共为县直事业单位、乡镇站所、中学、卫生院招聘工作人员868人。
2020年在县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取消了户籍、地域、年龄、学历、专业的限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前来报考的达3000多人,是20XX年的3倍。
成功为全县40多个事业单位择优招聘了205名优秀工作人员。
同时,还积极与县消防大队合作,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县级消防队伍建设模式,在事业单位招聘落选的高校毕业生中,择优选拔了15名专职消防员,聘期3年。
这一做法既解决了政府专职消防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尝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人力社保局十二五工作总结(二)在开展的调查摸底基础上,结合各村(社区)实际,镇党委认真研究全镇各村(社区)的具体选举方案,科学地确定了村级党组织班子职数、具体任职条件,我镇除永宁村设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4名外,其余各村(社区)均设置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并确定具体任职条件,推荐办法和选举办法、任职目标等具体问题,及时向市委组织部反馈信息。
一、20XX年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情况“十二五”时期(20XX年至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期间蚌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执行中央、省、市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强化各项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全面加快落实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人事人才建设步伐,为促进我区的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完成情况20XX年至2020年,累计为家庭创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共计5551万元,解决20757名人员再就业,就业技能培训2072人,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XX年截止至8月底,我区共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152人,占年目标任务6000人的115.43%;当年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66人,占年目标任务300人的89%;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578万元,占年目标任务2100万元的75.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531人,占年目标任务9300人的91.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1万人,占年目标任务5.85万人的104%;就业技能培训881人,占年目标任务700人的126%;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岗125人,占年目标任务125人的100%;开发公益性岗位460人,占年目标任务460人的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基金征缴总额1.63亿,完成年目标任务2.6亿的62.8%。
(二)十二五期间我局整体工作开展情况1.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纳入年底目标考核体系。
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区就统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年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与各乡、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层层签、层层抓的工作机制,为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打下良好的组织保证。
2.认真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工作,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宽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全面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及时认定零就业家庭,经区长办公会研究由区财政支付安置在街道助老员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3.组织实施“孔雀计划”、“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各类专场招聘会,积极开展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工程系列活动。
4.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加强“金保工程”网运用,街道、社区平台100%实现业务联网。
一是园林绿化逐步提升。
“十二五”规划计划实施的项目共23项,实施了古淮河自行车文化运动公园、盐河风光带绿化建设(承德路--南昌路)、鞠通路小游园就、古黄河五期风光带、古黄河六期、七期风光带、西互通连接线绿化提升改造项目、古黄河湿地公园、慈缘禅寺项目、感恩堂及韩信文化广场项目、银川路小游园等绿化重点项目61项,额外交办项目120项。
截止2020年底,共新增绿化面积532.93万平方米,提升改造面积约160.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平方米。
其中黄河五期风光带、黄河七期风光带建设荣获2020年度“翔宇杯”优质工程称号。
“十二五”末期,绿化覆盖率达40.35%,绿地率达37.48%,人均公园绿地达13.2㎡/人。
5.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退管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移交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100%,群众对退管服务十分满意。
6.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配合市局做好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完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认真做好公务员的招录、考核和日常登记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申报及参照公务员登记工作。
7.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落实以岗位设置管理和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全面实现三项制度改革。
8.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切实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
同时加强领导班子执法监察,领导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到98%,全区“两网化”覆盖率达到100%。
(三)亮点工作1、落实《就业促进法》。
“十二五”期间,区人社局应急为新威电子、华威电容器有限公司、大芝麻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区内招商企业,专项应急招聘工作人员、举办新员工培训,服务企业,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
2.创办“蚌埠市燕山乡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建立农民工就业以及零转移农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发挥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掌握的一技之长,区人社局联合燕山乡政府成立了“蚌埠市燕山乡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该创业园占地37亩,目前,已有4家企业投入生产,带动近200名农民就业创业,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3.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在20XX年以光彩大市场玉博园为依托,创建蚌山区城市就业创业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园区创建管理,打造全市城市就业创业园的新亮点。
4.率先开展购买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绩效管理和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质量。
5、我区率先在事业单位中实行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员月工资收入水平,激发了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热情。
(人事人才)存在问题:引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均急需引进大量的高层次人才,迫切需要我区尽早出台新的引才政策。
二、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1.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提高再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在城乡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引导和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带动更多的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扩大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做实个人账户的比例,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
二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
三是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待遇与缴费挂钩的办法,建立个人账户制度。
四是新农保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80%以上。
五是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六是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实现无障碍顺畅转移。
七是建立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个人缴费记录人数达到98%以上,参保率达100%;清理补缴以前年度欠费不低于50%;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再就业率达到40%以上;省级调剂金按时足额解缴率达到100%;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
八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重点是加快完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四项制度,从重点保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并做好制度之间的衔接,缩小不同制度保障水平的差距,加快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3.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以规范用工管理为抓手,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继续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以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
建立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建设,指导企业建立激励有效、约束严明的分配机制,督促企业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