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

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专家们的回答是: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

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水葫芦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

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

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中部亦具鞘状苞片,穗状花序呈蓝紫色。

附:为水葫芦正名水葫芦,近年来被视作是一种“毒草”,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困扰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城市。

人们为如何消除它的危害而伤透了脑筋。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等。

它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高约0.3米,在深绿色的叶下,有一个直立的椭圆形中空的葫芦状茎,因而得名。

每年夏秋之间,江河里的水葫芦大肆泛滥,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有弊必有其利,水葫芦也不例外。

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葫芦是一种可供食用的植物。

武汉专家提出“吃论”:水葫芦的味道像小白菜,是一味正宗的“绿色蔬菜”。

爆炒水葫芦、汤煮水葫芦,味道都很不错,除了它的根部并无害处。

用它制成的饮料,曾在武汉上市10万余瓶,一销而空。

水葫芦还可以加工提炼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治感冒。

水葫芦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类生存所需又不能自身制造的8种氨基酸。

水葫芦真是个好东西。

因此,应为水葫芦正名。

这个消息是可信的。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处,我曾亲眼看见农民把水葫芦从河里捞起来,切碎了用来喂猪,猪很爱吃。

后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猪也不吃这种青饲料了。

不料时过境迁,丰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江河排放,水富营养化了,导致水葫芦疯长,成了“绿魔”,也是始料所不及的。

现在,科学家的上述发现,为水葫芦的“解困”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水葫芦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资源。

对它作综合利用,可以开发出许多新产品。

有识见的厂家不妨一试。

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美食家们也不妨试吃一下。

上海市民日后的餐桌上如能出现这道家常菜,饭店里也推出这款新的佳肴。

那么,上海江河里每年涌起的十万吨水葫芦,也许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呢!(作者:吴兴人)东方网 2002年12月30日水葫芦10年疯长10倍致珠江发臭九三学社省委向本报提供了其最近完成的一份关于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调研报告,并呼吁我省尽快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风险应急机制。

1/3外来入侵物种危害广东近年来,我国及我省对外贸易旅游大幅度增长,为外来物种的进入提供了更多机会。

这些外来物种“移民”在可能造福的同时,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公布了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名单。

在这个16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有5种植物和至少2种动物在广东境内有着大面积的分布,其中的薇甘菊更是珠三角所独有。

省九三学社提出: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以原产南美洲水葫芦为例,100多年前被引入我国作饲料及观赏物种,结果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不仅在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使鱼类种数急剧减少。

从1975年至今,珠江水域水葫芦每10年就增长10倍,1975年平均每天只捞到0.5吨水葫芦,现在接近500吨。

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每逢大雨过后,广州珠江桥下,一丛丛的水葫芦引起水体发臭。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

近年我省松材线虫的大面积危害就是一例。

外来物种大半是人为引进外来物种入侵者有可能是货物(主要是粮食)进口时所带杂草种子和轮船压舱水中的外域水生物种,通过铁路、航运等渠道进来,也可能是被涉外的旅行者无意中带入,但是在我国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我省的5种入侵植物,有4种都是人为引进的品种。

而且有目的引入物种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逃逸现象,从而对生态环境形成威胁。

从区域上分析,外来物种入侵者往往在重要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登陆”,遇到适宜环境条件后扩散;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也使外来入侵者“有机可乘”;而那些物种多样性较低、生态环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由于天敌数量少,外来种也容易得势。

非洲鲫、食人鲳都是最初被作为观赏鱼引入,然后成为生态杀手。

如非洲鲫被弃入湖中繁殖形成种群,如今在珠江广州河段也已大量繁殖。

提高警惕建立预警风险机制要做好我省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工作,九三学社省委建议:着眼于生态安全,加强研究,提高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警惕意识。

以我省现有的学术力量(如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省农科院等)为依托,开展研究,尽快摸清我省现有外来物种情况、已入侵物种的危害,编制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出版有关入侵物种的中文指南和科普材料,提高对外来物种影响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和对盲目引种危害的认识。

外来入侵物种威胁到社会的多方面,仅有林业管理部门的介入是不够的。

我省可考虑制定防止入侵物种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地方法规,例如规定在大规模使用非当地物种之前,必须要进行5个世代的小规模实验来证明对当地生态系统不会造成威胁,在保护区中禁止使用外来物种,鼓励使用当地物种进行森林恢复等。

此外,鉴于外来入侵物种多由人为引进,而目前有关法规尚未健全,建议我省实行物种引进申报、使用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目前深圳已是薇甘菊的天下,受危害的林地面积约3000公顷,其中约300公顷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

遇树攀援、遇草覆盖的薇甘菊已从郊野向市内发展,不少市区内公园、绿化带已发现薇甘菊的踪迹。

而有关治理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和野外小规模实验阶段。

省九三学社建议对入侵物种的综合治理,要加强国际合作,原产国相应物种的防治方法、生态特点、天敌生物等信息对防治有着重要作用,入侵物种在一个国家出现的信息可为周边国家可提供早期预报。

(林亚茗)《南方日报》2004年2月4日水葫芦围困水口电站水口电站告急水葫芦围困水口电站(肖春道摄)船闸告急!升船机告急!水库告急!……几艘拖轮被困了个严实14日,记者在水口电站看见,成片的水葫芦把大坝围堰区内的广阔水域严严实实地占领。

在水葫芦疯长的水域,夹杂着许多白色泡沫塑料,几艘拖轮被“困”在水葫芦的包围之中。

在水库的上游,可以看到有一朵朵的水葫芦不断地从上游方向漂下来,持续地扩大水葫芦的“控制”面积。

据水口发电有限公司航管处一位排污项目负责人介绍,电站附近的水葫芦,只是整个库区水葫芦的一小部分。

在大坝上游30公里的黄田镇水域,水葫芦的面积更是大得惊人。

这些上游的水葫芦,天天随着水流漂下来,不断地扩大水口水葫芦的阵容。

他说:“由于水葫芦生长迅速,加上上游水葫芦的加盟,在汛期的时候,这里的水葫芦厚得惊人。

人站在上面也不会陷下去。

”关键水位被削了半米高据水口发电有限公司运行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水葫芦有非常发达的水下根系,这些根系夹带着水上漂浮的垃圾,已经“吃水”半米深,这等于说,水葫芦的存在,影响了水库发电的水位高度。

这关键的水位被水葫芦削了半米高度,长年累月,对水库发电的影响可想而知。

此外,还影响着船闸的生产效率。

由于水葫芦生长速度极快,又随着水流到处扩散,一些漂进船闸的水葫芦,使闸内船舶与船舶之间挤满了水葫芦,本来可以按照设计尺寸安排两艘船舶并排过闸的,变得只能停泊一艘船舶。

这样大大影响船闸的生产效率。

经常碰了闸门感应器实际上,水葫芦对生产的影响还算是小事,更要命的是,水葫芦的疯狂生长,已经威胁到船闸和升船机的生产安全。

水口电站航管处工程师张树君介绍,一些随着水流漂进升船机内的水葫芦,会使升船机的卧倒门的水封不严密,一旦江水顺着卧倒门的水封泄漏,会使升船机升降失去平衡,发生“冲顶”事故,那后果则不堪设想。

另一位在船闸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小小的生物,除了在水上生长,还会爬到船闸闸门的顶上生长。

这些生长在闸门顶上的水葫芦往往与闸门上方的制动感应触头争“高个”,时不时提前把感应器给先碰撞了。

感应器接触到水葫芦后,闸门的纠偏开关突然停止运作。

刚刚清理完又长了一大片为“清剿”水葫芦,水口电站组织了专门排污队,对付大兵压境的水葫芦,发誓要消灭这些讨厌的生物。

排污队每周对水葫芦实行一次大扫荡。

办法是将水葫芦捞起来,晒干后,集体焚烧,此外,日常也有专门的人员监视这些小生物的动向。

为此,公司去年一年花去了180万元的巨资。

但遗憾的是,这些小生物,不仅灭不绝,反而有恃无恐,面积越扩越大。

据电厂政工部的龚祖金介绍,这些水葫芦生长速度实在太快了,加上上游也会有许多水葫芦不断漂下来,因此,排污队的清理速度简直跟不上水葫芦的生长速度。

他说:“感觉我们刚刚清理完没几天,这些水葫芦又长成一大片了。

”>>>背景不仅仅是水葫芦据了解,水葫芦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最终出现今天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

如今,除了水口电站,水葫芦在珠江水系、太湖水系等全国多个水域都已经泛滥成灾。

不久前上海市政府还发出了剿杀水葫芦的军令状,发誓要消灭水葫芦,但花了近2亿元资金,结果同样是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水葫芦仅仅是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灾难的一个例子。

在我省,除水葫芦外,疯狂肆虐霸占了我省2/3黄金海岸线的大米草,对我省的水产养殖和沿海滩涂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