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新探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新探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新探
县域作为宏观与微观、工业和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其经济发展
和运行的质量、效益,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面对21世纪新的机遇与挑战,县域经济的发展应树立新的观念,开拓新的
思路。
一、树立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意识,从以农为主转向工农并
重,加速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要坚定地走农业产业
化的发展道路,二是要依靠科技,这些都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
础。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与县域工业化的进程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的,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流程还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工业发展
了,三产业才更加繁荣,制约农业发展的资金不足、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
后等主要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真正地得到加
强。
二、树立把小城镇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极的意识,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从
以村为主转向以镇为主,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带
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的着力点是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小城镇作为二、三产业发展的载体,吸纳和转移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基础,接受大中小城市辐射和产业转移,是传播现代工业文明、
市场观念和密切城乡关系的“桥头堡”,其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功能的完善
与发挥,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一是要科学规划。抓好规划这个龙头,是充分发
挥小城镇集聚、扩散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合理划分二、三产业发展空间,
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和城镇吸引力、凝聚力的关键;二是要遵循总体规划,
保证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先搞好县
域和中心镇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完善其功能,使其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发
展极,以点带面。三是要把科学管城、开发拓城、实业兴城三者有机结合起
来,解决过去重建轻管等问题,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严格
城镇管理,尽快让他们绿起来,洁起来,活起来。四是加快户籍制度、土地
流转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步伐,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镇。
三、树立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的观念,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步伐,建
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
树立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的观念,一是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在保证
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出租、股份
制改造、拍卖等形式,改造和重组国有、集体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民营化改造,大力引进民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加快改革和制度
创新的步伐,放量发展民营企业,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
的改革,千方百计地激活社会资金,大力拓宽生财之道。三是要大力培养和
造就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和优秀管理者,使县域企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跳出县域经济就是县内经济的思维定式,放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勇于开拓进取,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在搞好招商引资,加强横向经济合作,
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实现新的突破。
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都
不同程度地利用了国际资本、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优势。面对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化和产业政策调整等新的形势和任务,县域经济要走上新的台阶,
必须开阔视野,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利用国际国
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县域经济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性
制约,形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协同发展的格局。
在现有条件下,县域经济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要弘扬团结奋斗、真抓实
干、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正视困难,狠抓落实。
抓落实,一是要靠领导推动,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二是要靠
政策拉动,鼓励企业和个人招商引资。三是靠服务促动,要按照国际惯例,
理顺办事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
益。四是靠外资驱动,促其上规模,上档次。
五、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好结
构调整与优化这篇大文章,在培养主导产业和发展特色经济上实现新的突
破。
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跳出过去一味求全的框框。一是要在特色上下功
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县域经济充满活力,富于竞争力。二是要根据本地的资
源和基础条件以及市场的要求,选择好和培养好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
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新兴产业互相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群体。三是大力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积极发展
建筑业、服务业、运输业等产业,同时,建设和培养一批有辐射力的大宗农
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和支持各类民间流通组
织的发展,以小城镇为依托,把大工业与乡镇企业、广大农村联结起来,促
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使城镇成为市场的集散地和经济辐射
源。
六、建立与完善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机制,积极吸纳各类科技人
才,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实现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的过程日益缩短,知识人才、知识产业、知识管理以至知识经济,成
为必然趋势,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科技的竞争。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中,
县域经济要大有作为,实现跳跃式发展,必须培养和引进大批人才,充分发
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一是要千方百计地保证教育投入;二是要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
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鼓励社会办学,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劳
动技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二是要鼓励和支持各类有实力
的企业和个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三是制定优惠政
策,吸引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前来创业,同时,要用好县域科技人才,做到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四是建立知识资本机制,把科技人员的贡献与企业的
利益分配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者系
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博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