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质量安全1
1茶叶质量安全概念
茶叶质量安全为茶叶质量与茶叶饮用安全性的 总称。
1.1
茶叶质量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
件等。隐含的期望是指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或期望, 是消费者对茶叶的理解和要求,并没有文件规定,如 消费者通常认为龙井茶是一种外形扁平光直、色绿、 清香的茶叶,否则,就不是龙井茶。
oA,一般茶叶最低大于等于32.O%,砖茶为
21.0%,国际红茶标准(IS03720)最低要求为32%。 粗纤维含量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6.0%;茶叶水溶性 灰分一般要求大于等于45%,酸不溶性灰分要求小 于等于1.0%,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为1.0 ~3.0;另外,还有部分茶叶产品对茶多酚、氨基酸和 咖啡碱等成分及粉末碎茶含量亦有要求。 2.3安全指标评价 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茶叶是最安全的茶叶,但 毒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没有任何有害成分的茶叶 是不存在的,“零风险”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也不 现实,因此,对茶叶安全应有科学评价方法。为确保 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业部于2001年启动了无公害食 品行动计划,其中茶叶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加工 技术到最终的产品质量均制定了标准,涉及茶叶安 全指标有8项(mg/kg):联苯菊酯≤5.0、氯氰菊酯 40.5、溴氰菊酯45.0、乐果40.1、敌敌畏40.1、杀 螟硫磷≤0.5、喹硫磷≤0.2、铅(以Pb计)≤5.0和 1项大肠菌群≤300个/lOO克。无公害食品茶叶是 基于基本满足茶叶消费安全而制定的,是对茶叶质 量安全的最低要求,也是市场准入标准。从茶叶安全 的角度看,安全指标越多,限量标准越严,茶叶安全 性就越好,但对茶叶供应和产业影响就越大,因此, 评价茶叶安全性的重要方法是对茶叶进行风险分 析。近年我国出口欧盟茶叶受阻,究其原因,①国内 部分茶叶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②欧盟技术标准 过严,WTO规定各个国家为保护本国国民健康和 环境,允许采用高于国际标准的标准,但要科学的分 析。可见,对于欧盟制定的苛刻茶叶市场准入标准, 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而应当寻求积极的对策。
1.2.2
生物性有害因素
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都有被微 生物污染的机会,如生产加工用具和包装材料等被 微生物污染;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放置不当,如将茶叶 半成品或成品直接放置在地上造成微生物污染;从 事茶叶加工、包装等工作人员的健康有问题,也可能 导致茶叶被致病性病源微生物污染。 1.2.3人为故意因素个别茶叶生产经营者受经 济利益的驱使,违规使用色素、香精、水泥和滑石粉 等物质,导致茶叶中对人体有害成分的增加。 1.2.4生理性因素 由于茶树的生理性原因造成
万方数据
第2期
鲁成银
茶叶质量安全
69
2.4质量认证评价 产品质量认证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目 前,茶叶产品质量认证主要有无公害食品茶叶、绿色 食品茶叶、有机茶和国家在包装上可 以加贴相应的认证标志,便于消费者识别。
组织(ISO)制定的茶叶标准有:产品质量标准1项, 即《红茶一定义和基本要求》(IS03720);茶叶质量 检验方法标准14项。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制定 的茶叶中农残限量标准10项(mg/kg):甲基毒死蜱 0.1、氯氰菊酯20、溴氰菊酯lO、三氯杀螨醇50、硫 丹30、杀螟硫磷0.5、氟氰戊菊酯20、杀扑磷0.5、氯 菊酯20和克螨特10。 3.4茶叶主要进口国和生产国标准 茶叶进口国的标准制定得较严,尤其在茶叶质 量安全指标方面。茶叶进口国中以欧盟对茶叶中农 残的要求项目最多、最苛刻。2003年4月10日欧盟 茶委会最终修订发布了“茶叶农残一实施规则 (ETCl8/03)”,规则由简介、适用范围、程序、分析方 法和附录1、2构成。其中附录1规定了欧盟及德国 法律规定下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56项;附录 2列出了茶叶中常见残留农药49种,茶叶中常见残 留农药由欧洲茶委会技术局根据茶叶中农残情况的 变化于每年春季会议上更新。此规则对中国茶叶出 口欧盟十分不利,据我“中心”近年对出口欧盟茶叶 中农残量的检测情况看,甲氰菊酯、氰戊菊酯、八氯 二丙醚(S一421)、噻嗪酮和三氯杀螨醇等农药残 留,茶叶生产和出口欧盟的企业应给予足够重视。 日本对茶叶中农残限量要求进一步提高,2003 年颁布的茶叶中农残新标准共81项。据新标准、日 本的有关法规以及我“中心”对出口日本市场的茶叶 中农残实际检测情况,出口日本市场的茶园内应禁 止使用下列农药:甲胺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辛 硫磷、阿维菌素、多菌灵、敌敌畏、革甘磷、溴氰菊酯、 三唑磷、杀虫双和杀草强等12种农药。日本茶叶理 化品质和其他安全性指标规定主要有:总灰分(w/ w)<15%;水分<5%;砷(As)<2mg/kg;重金属 (以Pb计)<20mg/kg;微生物大肠杆菌群阴性。 美国对进口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达32项之多, 整体来说限量指标不是很严,但对我国茶叶中溴氰 菊酯残留应加以注意,因该标准规定≤O.5mg/kg。 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 合酋长国、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塔尔)也颁布了茶 叶进口质量安全标准有12项指标,其中理化品质指 标5项和重金属元素7项。对我国出口海湾六国茶 叶中的灰分含量应注意,该标准规定灰分≤8%(可 溶性灰分≥45%)。 茶叶主产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孟加拉国 等基本按IS03720红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出口。
茶叶质量安全
鲁成银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
310008)
摘
要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探讨。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茶叶质量与茶叶安全,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特
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在阐述茶叶质量安全内涵 的基础上,对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茶叶质量安全评价及质量安全标准。
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等;(3)茶叶安全性,包括各种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1.1.2对茶叶的要求 消费者和社会对茶叶的要
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明示要求是指在 文件中阐明的要求,如关于茶叶生产、加工及其茶叶 本身的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 行业或地方制定的茶叶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 对茶叶的要求,如食品标签、包装标识和市场准人条
1.1.3
语》中,关于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 程度。“固有”是指存在于某事或某物中,尤其是那种 永久的特性。“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 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根据质量的一般定义,茶叶质量 可定义为“茶叶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
1.1.1
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茶叶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是指茶叶满足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水平状态,生 产的茶叶既要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如茶叶质量 标准,符合标准茶叶质量就合格,合格是对茶叶质量的 基本要求,并不等于茶叶质量无缺陷。茶叶质量标准是 根据一定时期的茶叶科技水平和经济状况而制定的,
36.0
是相对稳定的,而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要求则是时时 在变化的,因此,茶叶还要满足消费者的主观要求。 1.2茶叶食用或饮用安全 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对人体不会带来危 害的茶叶。目前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 1.2.1化学性有害因素 茶叶中的有害化学物质
首先来源于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的正常或违规使用, 导致茶叶中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其次是产地环境污 染,如土壤、大气和水污染,导致茶叶中有毒有害元 素和放射性物质残留;另外,还有茶叶加工、包装等 不当引起的化学物质污染。
茶树对某些化学物质的富集,如茶树是富氟植物,导 致每公斤茶叶中氟含量低的几十毫克,高的数百毫 克,最高可超过一千毫克,人体少量摄入氟有利于健 康,但摄人量过多,则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2茶叶质量安全评价
2.1感官品质评价 感官品质是茶叶的外在品质,是茶叶的商业品 质。主要靠感官检验来确定,根据专业审评人员正常 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使用规定的评茶术 语,或参照实物样对茶叶产品的感官特性(形态、嫩 度、色泽、香气、滋味等)进行评定,需要时还可以评 分表述。茶叶感官审评必须依赖敏锐、熟练的评茶 员,因此,评审结果将受审评场所、评茶员的健康状 况、评茶员的主观原因、知识水平以及经验等影响, 因此,从第三者来看,往往对审评结果的客观性、普 遍性感到不安,甚至产生怀疑。但目前利用科学仪器 还难以将茶叶感官品质的优劣进行数值化。 2.2理化品质评价 理化品质是茶叶的内在质量,主要靠仪器检测来 判定。目前,常见的茶叶理化品质指标有:水分、灰分、 水浸出物、粗纤维、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 性灰分碱度等。水分和灰分直接与茶叶质量安全有
茶叶Journal
of Tea
2004,30(2):67~69
【编者按】
现代工业文明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环境问题,尤
其是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和激素类药物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三废”对农业的污染,不仅影响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为更好地协调环境一资源一健康的关系,许多国家提出 了发展安全农产品的设想。这一设想的实施也是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是保 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应对加入wTO后冲破技术壁垒的迫切需要。为此,本刊特辟专栏,约请有关专 家,就茶叶生产安全与市场准入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571.1;X9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577—8921(2004)02--067一03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意味着国民的 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对农产品质量安 全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食品生产供给 在新形势下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安全食品。
茶叶特性1茶叶特性是指茶叶本身固有的
各种品质特征:(1)感官品质特征,如茶叶外形、汤 色、香气、滋味和叶底;(2)理化品质成分,包括茶叶
收稿日期:2004~03—29
作者简介:鲁成银,男(1963年一),安徽人,学士,副研究员,从事茶叶研究和质检工作。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