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岩石力学第三讲、岩体的变形与强度
岩石力学第三讲、岩体的变形与强度
弹性波的传播速度
当现场岩体受振动激发时,岩体内就产生应力波,即弹性波 动力法现场测试包括:激发、接收弹性波、记录弹性波的传播时间、 振幅和波形,假定岩石均值、弹性、各向同性,则:
Vp= √Ed(1-μd)/(ρ*(1+μd)*(1-2μd)) Vs= √Ed/(ρ*2(1+μd))
推导出: μd= (Vp2/Vs2-2)/(2(Vp2/Vs2-1)) Ed = 2(1+μd)ρVs2 或者:Ed = (1-2μd)(1+μd)/(1-μd)*ρVp2 岩体生成年代越老,岩体越完整,风化越弱,波速越高 结构面对弹性波的传播有很大影响。
岩石的情况
E p =σo /(εp +εe)
岩体的情况
二、岩体变形特性参数测定2
2、承压板法(静力法): 一般在探洞内布置,确定试验位置、清理底板、做地质编录,安 装加载装置和传力装置、承压板、变形测量系统等。 承压板面积0.5~1.2m2, 加载吨位500~3000KN,高压试验可用压力枕。 加载方式可用大循环法(岩体完整时)和小循环法(裂隙岩体) 变形测量可用直接法和中心孔法,计算方法按弹性力学推导的公式。
3、岩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岩体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结构面和结构体,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 体的排列组合方式称为岩体结构。 结构面:即地质弱面,指岩体内具有一定方向、延伸较长、厚度 较小的二维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和不连续面,如断层、 节理、破碎带、接触带、片理等。 结构体:被结构面分割所包围的完整岩石单元。
结构体的几何形状
结 构 面 按 成 因 分 类 与 特 征
岩 体 结 构 类 型 的 划 分
二、结构面的状态
1、结构面的存在使岩体显现出不连续性和不均质性,并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岩体的性质,其产状、形态、延展和发育程度是影响岩 体性质的重要因素。 结构面的产状导致各向异性,并对岩体沿结构面的滑动起控制作用 结构面形态(起伏度、粗糙度等)决定抗滑力的大小 结构面的延展尺度: 小的结构面:尺度<1m 中等的结构面:1~10m 大的结构面:>10m。 结构面的贯通情况: 非贯通、半贯通和贯通性 结构面的密集程度: 单位岩体内发育的结构面数量称为结构面密度 常以裂隙度、切割度等表示。 结构面的充填物对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二、结构面的状态2
2、结构面密度统计: 裂隙度K:沿取样线方向 单位长度上节理的数量 节理的平均间距d:d=1/K, 按节理垂直间距可将岩体划分为: 整体结构:d>180cm 块体结构:d=13~180cm 碎裂结构:d<13cm 极碎裂结构:d< 6.5cm 按裂隙度K划分节理: 疏节理:0~1条/m,密节理:1~10条/m 非常密集节理:10~100条/m ,压碎或糜棱化节理:100~1000条/m 切割度:岩体某个假象断面上节理面积 与该断面面积的比值。 结构面的密集程度决定着结构体的尺寸 和形状,能表征岩体的完整程度,完整 程度有决定了岩体的强度等。
岩 石 力 学 第三讲 ROCK MECHANICS
主讲教师:汪家林 (6学时)
内容: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类
(岩体变形、强度、原位试验
结构面的力学效应、岩体工程分类)
从岩块到岩体的示意图
上一章主要介绍岩石的 物理力学性质,本章讲 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 分类,岩体是一定范围 的天然地质体,岩石与 岩体的其物理力学性质 是有较大差异的。 影响岩体力学性的因素: 1、组成岩体的岩石材料性质 2、结构面力学性质 3、结构面的发育组合、岩体 经过结构类型 4、赋存环境如水、地应力
2
1
3
2
岩体变形的结构效应-结构面组合关系
节理的错缝式组合:1、围压较大而P较小时,岩体变形连续。 2、围压小而P大时,变形分区:直接压缩区1、压应力作用区2 连续变形区3、剪切变形区4。应变不连续性较小。 斜缝式组合:加载时的楔入作用使p –W曲线上凹,卸载时 的反楔体使变形恢复受阻,退压曲线先陡后缓。
三、岩体变形的结构效应
由于层理和节理 的存在,对同一种 岩体来讲,其弹性 模量和泊松比也是 随方向的不同而变 化的,这就是岩体 的变形各向异性。 或称为岩体变形的 结构效应:即岩体 中结构面的方向、 性质、密度和组合 方式对岩体变形的 影响。
岩体变形的结构效应
(一) 结构面方向的影响:岩体的变形因结构面与力的作 用方向之间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平行或垂直结构面加力的 变形表现有很大差异。结构面的压密变形。
3、岩体的压力-变形曲线分类
分为:直线型、上凹型、下弯型、复合型等; 直线型A:坚硬完整无裂隙岩体 上凹型B:较坚硬的裂隙岩体,有裂隙压密阶段 下弯型C:裂隙很发育的软弱岩体(或称上凸型) 复合型D:压缩较大的岩体,如垂直片理的片岩、变质岩
岩体的压力-变形曲线分类– 直线型A
p = f(W)= K W, d p/d W= K 为通过原点的直线。 A-1型 : p – W曲线陡,刚度大;弹性为主变形可恢复, 完整、坚硬、致密、均匀岩体的特性。 A-2型: p – W曲线斜率缓,刚度小;有明显不可恢复变 形和滞回环,节理化但裂隙分布均匀的岩体的特性。
岩体的复杂性与基本特征
1、岩体为非均质的各向异性体,组成岩体的矿物成分各 不相同,矿物颗粒大小及空间排列方式有很大差异。 2、岩体内存在一个裂隙系统,使岩体的完整性和均匀性 遭到破坏,不连续但也不是散体。 3、岩体一般不严格服从虎克定律,力学性质复杂多变, 弹塑性并存,有时又表现为脆性 4、岩体内存在初始应力场 5、岩体赋存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岩体中的水、温度、 应力场对岩体性质有较大影响。
一、岩体结构 二、结构面的状态 三、结构面强度指标 四、节理面的力学效应 五、岩体的强度
一、岩体结构
1、岩体结构:结构面与结构体形态和组合的特征 2、结构面特征 按成因分类: 原生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火成结构面、变质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层面层理、软弱夹层、不整合面、间断面; 火成结构面:接触面、岩脉、原生冷凝节理等 变质结构面:片理、片岩软弱夹层 构造结构面:节理、断层、层间错动面、劈理等。 次生结构面:卸荷裂隙、风化裂隙、风化泥化次生夹层等 3、结构体:结构面将岩体分割,可按分割程度和结构体的体态特征 分类:整体块状结构、层状)2
<0.65 后 EO/Ed在 0.14不再 明显减小.
岩体变形的结构效应
(四) 结构面组合关系的影响:当岩体中存在两组以上结构面 时,结构面的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对岩体变形有较大影响。
对缝式组合:1、围压较大而P较小时,岩体变形连续。
2、围压小而P大时,变形不连续且会产生剪切破裂面,并分 区:直接压缩区1、剪切连续变形区2、压应力连续变形区3
压力-变形曲线分类– 下弯型(或上凸型)C
p = f(W), d2 p/d W2< 0,节理裂隙很发育且有泥质 充填的岩体、软岩、深部有软弱夹层的岩体,裂纹扩展、 泥质挤出、软岩压缩等都可能表现出C 型特征。
岩体的压力-变形曲线分类– 复合型
裂隙发育不均的岩体,岩石压密、裂隙闭合、节理移动等
二、岩体变形特性参数测定
三、结构面的强度指标
1、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垂直结构面施加恒定荷载,沿结构面施加推 力。可得到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一组试验的结果可绘制结构面的 强度曲线,用直线表达为:
Sj=σtgυj+Cj 2、结构面的抗摩擦强度:剪断后的试件Cj =0,重新试验得到抗摩 擦强度Sso,一组试验可得到通过原点的直线:
2、工程设计与变形控制、岩体变形阶段 变形控制是工程设计的需要。 岩体的变形性质主要地取决于岩体中的结构面 和结构体及充填物的性质,典型的应力应变全过 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OA段:裂隙压密段,弹塑性并存;
AB段:弹性变形段,压密后较连续。 BC段:塑性变形段,变形较大;
CD段:破坏阶段,有残余
以上为一般规律,不同结构类型的岩 体,变形特性会有差别。
Sso = σtgυj
平直光滑无充填结构面的力学特性
剪应力与剪位移的关系:σ较小时,初期为线性,后期为 流动,剪切峰值强度等于残余强度。抗剪强度: τ = σtgυb, υb一般在25~32度, 磨光面12~22度,干湿差异 3~10度。 σ较大时,会产生粘滑振荡。
粗糙起伏无充填结构面的力学特征
岩体的压力-变形曲线分类– 上凹型B
p = f(W), d2 p/d W2> 0 B-1型 : p – W曲线的斜率随压力和循环次数增大,弹 性变形较大, 垂直层面加压时岩体的特性。 B-2型: p – W曲线的斜率随压力和循环次数增大;卸 载时有明显的不可恢复变形和滞回环,高角度节理化 及垂直层面加压时的层状软岩体的特性。
承压板法计算变形模量的公式
按弹性力学的Boussinessq公式,推导变形与模量关系。
二、岩体变形特性参数测定3
3、狭缝法(刻槽法) 在被测试岩体中切割一条槽缝, 将压力枕置放在槽缝内并用水泥 砂浆浇注,给压力枕加载(泵入 油压),压力枕将施加压力于岩 壁,是岩壁产生位移,压力值由 压力表读出,岩壁的平均位移由 泵入压力枕内的液体量换算得到, 根据弹性理论,计算出变形模量。 4、岩体动弹性模量测定 根据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规律, 测定岩体内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 度,按波动力学的公式推导岩体 的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等。 岩体的动力指标比静力指标好, 适用于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分析(如地震)
(二) 结构面性质的影响:结构面的张开程度、充填程度、 充填物性质与岩体变形有密切关系。压力大小也对变形有 影响。
水平方向, 压力垂直 无充填的 张开裂隙。 灌浆前后 变形特征 有变化。
垂直片麻理
岩体变形的结构效应
(三)结构面密度的影响: 结构面密度越大,岩体变形 模量越小。岩体变形模量E0与岩石弹模E的比值随RQD 的增大而增大,但结构面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如RQD 或波速比的平方大于65%)再加密,对岩体变形的影响 不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