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
推进财务改革的思考
杜凤英
(2013年7月8日)
2013年 ,我校在大学更名、博士点建设、入选中西部高校
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方面获得成功,大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实
力、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全校师生无不欢欣鼓舞,更进一步激
发了学习和工作热情。接下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在更高的办
学平台上,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我校财务工作来讲,
应结合教育部将2013年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并在最近就科研
经费管理工作先后推出了3个管理规定及即将推行的部门预算
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和全面推进公务卡结算工作,各高等学校财务
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等学校
财务管理改革程序日益繁杂、工作日益重要,在保障学校战略发
展中的重大作用日益凸显,学校召开的中层干部研讨会,对我校
下一步事业发展将是巨大的促进。下面我就学校财务的管理与改
革谈点自己的想法。
一、 财务工作现状
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格局下,省
委、省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先后召开全省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会议、全省化解公办高校债务
风险工作会议,全力推进高等教育拨款机制改革,助推高等教育
科学发展、质量提升,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在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
中的支撑保障作用。我省高等教育投入呈现出好的形势和好的态
势。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
出占GDP4%的目标。为便于考核各省财政投入,财政部经测算,
核定我省2012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目标比例为
17%。当前,高等教育投入最给力的有四大政策:一是提高本科
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专项拨款;二是完善高校化债专项政策;三是
加大中央支持地方本科高校发展专项拨款力度。四是在中西部高
校推行基础能力建设和综合能力提升建设工程项目。这些政策的
实施,一方面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限制。下面,
我就学校财务工作面对新形势,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对比分析
一下:
(一)有利方面
1、生均拨款政策将大幅增加学校拨款的绝对量。2011年
11月,我省提出“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到2011年底不低于9000
元;2012年底不低于12000元”的目标。连续3年我校财政拨
款均高于学校学费收入。其中2012年财政拨款收入 3.45亿元,
较上年2.91亿元增长19%,占学校总收入5.45亿元的63%。
2、中央支持地方本科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提升了学校内涵建
设能力。自我校划转河南管理以来,为了保证办学水平,中央财
政每年都给一定的省部共建资金。2010年以来,为了体现中央
政府对地方高校的关怀,中央在原省部共建资金基础上设立中央
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资助力度、范围不断加大,涵
盖我省34所地方高校。其中我校2010年-2012年共获得中央
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中央资金3900万元,河南省配套资
金400万元。今年上半年,根据财政安排,我们又做了2013-2015
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规划,3年规划中央累计支持
资金10000万元。再加上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
目学校,中央财政资助力度大大超过以前年度,高等教育发展的
春天似乎又要来临。
3、我校债务结构相对合理,债务负担相对较小。为最大限
度的争取高校化债奖补资金,根据中央和省化债工作安排,我们
从2010年起就着意统筹收支,尽力化解学校债务。截止2012
年底我校债务总额5.89亿元(含委托贷款等),在省属高校中债
务结构相对合理,债务负担相对较小。
4、拨款政策变化使我校财政拨款相对量有一定优势。根据
财政厅和教育厅的安排,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一改前几年“基数
加增长”模式,采取人员经费编制内据实核拨,公用经费按照在
校生人数,依据学生类别标准核拨,公积金等影子工资项目按人
员经费按照一定比例核拨,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依学校事业发展水
平据实向教育厅、财政厅申请。新的拨款政策直接影响到我省高
校收入格局的变化。我校财政拨款2013年年初预算较2012年
年初预算增长4000万元。
(二)不利方面
1、财政、物价、税务、审计等多种监管手段,使我们资金
使用的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高校财务收入大幅增加,财政拨
款和财政专项资金的比重不断增大,以及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大幅
提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再加上国库制度改革、实行
公务卡结算等带来的问题,特别是财政、物价、税务、审计等财
务监管部门,把高校作为重点领域实施监督和控制,使我们自由
调配使用资金的难度加大。
2、教职工报账排队的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收入的快速增长
使财务工作日益繁重复杂,特别是我们大幅增加院系、科研、学
科和质量工程等内涵建设经费的投入,都是由琐碎的一张张发票
累积起来的,前期我们通过人员内部微调,情况有所好转,但随
着财政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工作量巨增,全员超负荷运转,原
有微调效果已毫无优势,财务报账难、服务难的问题日益严重。
二、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些个人思考
(一)财务改革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校财务改革必须走在同类高校前面,要
突出市场、突出内涵、突出质量,采取“有管理的市场机制”引领
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当前急需在“推进二级预算,突出重
点工作,加强内涵建设,全面统筹兼顾”上做文章。
1、推进二级预算。继续积极推进二级预算改革,探索院系
经费管理新机制,全面扩大院系经费的管理范围和审批权限。统
筹原有院系经费、学科建设、质量工程、教学研究型院系等经费,
按招生的贡献度和内涵建设的贡献度切块下达。经费审批权也推
行下放管理,学校将通过二级预算对经费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
经费审计和二级教代会审议进行监督,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积
极性。
2、突出重点工作。就是突出民生改善、突出内涵建设、突
出基本建设。
3、加强内涵建设。将内涵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加大投
入力度,加快省级、国家级的教学、科研平台的培养培育力度,
抢占高校新一轮竞争的先机,抢占高校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4、全面统筹兼顾。就是要兼顾新增博士点专业的建设发展、
机关办公经费的适度增加和后勤保障资金的需求。
实现以上目标,我个人觉得应该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合法性
原则。各项经费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学校财务
规定,接受学校财务预算和二级预算的约束,经得起国家财政、
物价、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下放权力并非脱离监管,
权力必须在监督下行使。二是财权事权统一、权责对等的原则。
掌管经费的各级领导,在行使经费支配和审批权的同时,应认真
履行其工作职责,完成学校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也要担当相应
的理财责任。
(二)财务管理问题
就财务管理来说,当前急需在“健全监管机制,完善财务制
度,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1、逐步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要建
立争取经费收入的机制。省财政一方面按学生人数拨款,一方面
按特色优势学科和急需紧缺专业拨款。我们各部门各院系应在多
招生等方面下工夫,应在学科建设和紧缺、特色专业建设上下功
夫,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们也要建立相应的校内预算分配机
制,通过经费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各院系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办
学实力,以争取更多财政拨款,使学校收入和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的轨道。二是完善节约经费支出的机制。目前,我们办公经费实
行“包干使用,严禁超支,结余留用”的机制,对调动节约经费起
到了积极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
2、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制
度建设是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教育经
费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已经修订下
发,对于这些制度,我建议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确保
制度的严肃性。
3、尽力改进财务管理手段,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对于我
们,要挖掘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建立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平
台,逐步推行网上预约报账,完善网上经费查询,固定资产实行
政府采购,大宗同类物品集中采买,在实际操作中,尽快取消经
费本,简化报账手续等方法,通过创新管理手段、改进管理办法、
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教职工报账难、等待时间长问题,以优
质的服务和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满意度。
2013年,面对基建尚未完成和内涵建设急需投入的现状,
我们的财务矛盾将更加突显,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对此我们
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手段,勇于改革,敢于担当,砥砺奋进,
助推发展,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建设水
利电力优势突出、工科理科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
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