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个班级的文化包括班级精神、主题班会和班级制度等。
作为班主任应积极构建班级文化,时刻注意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看作是教育学生的契机,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的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来进行,让班集体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发挥优势,宜采取以下策略:
一、形成民主管理格局,培养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简单的说,就是班级风貌。
班级的管理,说到底就是构建班级的文化。
作为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班干部选的好,班主任会轻松很多,班干部不得力,班主任就受累了。
因此,班级精神的确立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一)委任和培养班干部,试行岗位责任制
班主任接受一个新入学的班级的时候。
由于对新班级学生的情况不尽了解,同学之间也彼此不太了解,而班级又不能没有班干部。
班主任只能凭借学生档案和对学生的初步的印象,暂时委任班干部来组织管理班上的工作。
首先,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并加强对他督导培训。
使他们明白作为班干部首先要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以良好的作风起到表率作用,要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不能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
其次,对班干部的职责、权利、分工要明确,要事事有人做,事事做的好。
(二)敢于打破旧班组,优化重组班队会
班主任工作中通过深入学生,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广泛采纳,把学生的意愿充分利用起来,再集中在一部分学生身上。
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尽量挑选品学兼优、而且热心工作,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当班干部。
无论是自己亲手带的班,还是后来接手的班,只要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都要有敢于打破旧班组,优化重组班队会的勇气。
例如,针对存在情况,通过民主表决方式,实行了班委会轮流值班制,大胆任用有能力的同学参与到管理中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重组了班委会。
这样的班干部集体的形成,对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会起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班队会轮岗制,接受全班的监督与考核
在班级管理中,班委会长期从事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
如果采取班队会轮岗制,一方面,所有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由于对工作的负责潜意识中有一种危机感,从而激发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
同时都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和考核。
轮岗制的实施,使干部的责任心普遍提高,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又能使干部队伍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和共同提高。
班级精神就会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工作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完善,并形成一种凝聚力。
二、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这与班级的文化建设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班级的文化氛围会促进学生的成长,让他们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一)从班级布置上入手,注意对学生的影响
结合学校的要求,和学生们一道,对教室进行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影响,首先要注重审美的要求,比如说,墙壁报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与教育环境的和谐。
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仅给同学们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
同时,在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在内容上,墙报的设计更是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
学生时时处于文化与知识的熏陶之中,教育效果自然提高。
(二)充分利用班会,建立沟通渠道
班会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和沟通的渠道,是培养和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班主任既可以了解学生,学生也有倾诉的需要。
而且这也是我们的一种教育途径和教育资源。
可以开班会,开座谈会,可以个别谈话,可以请同学甚至家长帮我们交流,除了这些,我觉得和学生笔谈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而且,通过与学生笔谈,我可以把自己的思想用优美的文笔输出给学生,也算是一种文化熏陶。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我们德育的主阵地,一节形式和内容安排得当的班会将对班级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要提前准备好每周的班会,更要大力发动学生,争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每学期的班会要统筹安排,各周内容循序渐进,有一个系统计划。
例如,如果想在班上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可以召开一次以“我心中的榜样”为主题的班会。
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达到人人争先的预见效果。
三、丰富文化建设内容,深刻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
作为学生,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可以使班级文化建设产生凝聚作用。
(一)组织课内外文体活动,培养协作精神
班级集体活动,对增强班级活力,班级凝聚力,提升班级文化品味是有相当大的益处。
要注重组织一些课内外的文体活动。
针对班级的实际,我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
例如,班级通过开展“争做‘孝敬之星’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再如,会操比赛、家务劳动比赛等,有利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
在比赛中,注意引导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会操比赛中,相互的配合,更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要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有进取心的学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
(二)发挥内在潜力,培养学习意识
培养高尚品德,掌握文化知识,是学生受教育之本。
在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初步形成之后,我尝试着引导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成绩上,每一个班级学习成绩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区别,但我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虽然在短时间内,或许学生们不会取得大的成绩,但我深信,一个好的班风已经形成以后,其他一切问题也就会很容易解决。
在适合于他们的方法的引导下,一个进步的班集体正在形成。
四.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促进班级文化深层发展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在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下,很少能有创造潜能的出现,其智商的发挥也会受到相当的影响。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差,缺少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学习方法,由于心理上的因素,他们更加自尊,很怕别人看不起他们。
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就显得相当重要。
通过建立班级内友爱、平等的意识,可以促成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我班的范英杰同学在一次语文识字课上能够熟练认读,我让她领读,使她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因此,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式,对进一步促进班级文化的深层发展有深远意义。
在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律平等相待,像朋友一样相处。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一种“闻过则改,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就会悄然形成。
五、通过交流学习,提升生活品味。
把学生当人、当人才来培养是我一直的观点。
在当前,一些学生对于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
例如,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愿意读文学作品和科技说明文,而是喜欢读一些卡通图画,或者是喜欢读注音儿童作品。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如何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也觉
得在教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教会他们一些生活的知识。
充分利用图书室的现有资源,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增加课外知识,或者建立模拟图书馆,让同学交流。
充分开展口语交际课,交流生活中的见闻,在班会课上介绍一些或优美或感人的诗歌、散文和电影电视等都是提高生活品位的好办法。
六、以综合素质评价,推动班级制度的实施
班级作为执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单位,依据评价的责任分配体系,实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和家长参评的“多元评价”。
按照学科学习、课余生活、专题教育各板块的评价实施细则,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评价,对于班级制度的实施会产生强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学校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班级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最艰巨的工程,作为班主任,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必需的,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重要。
我们只要有一颗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平常之心,就一定能做好本职工作,只要有一颗对学生的无私爱心,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热心,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诚心,有完成教育使命的信心,脚踏实地的在班级管理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的事业一定会一步一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