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
地看到,国有企业在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
诸多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暴露,发展受到严重阻滞。国有企业的改革似乎走入了更
大的困境之中。针对这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人们提出了许多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具
体办法,对国有企业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产权制度改革
引言
我国国有企业旧的产权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如果要更好
的发展我国国有经济,我国就一定要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1 国企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性总资产不足3万亿元,众多的国有企业相当大一部分管
理手段落后,技术装备落后,运行机制僵化,质量较差,难以形成大规模和市场
覆盖率,这是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第一个问题。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
化严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浪费惊人,效益低下。1997年中国500家大型国
有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和总利润还不及美国同样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之
和。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巨大差距,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成本
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有人说,国有企业三分天下,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
暗亏,仅有三分之一基本赢利。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资金不足,负担过重,技术研
究开发的投入长期不足,许多企业只求应付眼前的生产而没有开发新产品、新技
术、新工艺的能力。例如,中国纺织工业,由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设备老化,
产品质量不高,结构单一,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几乎全行业亏损,最终不
得不压锭限产,关停并转,以提高全行业的竞争能力。我国国有企业如果不进行
战略的而非战术的、整体的而非局部的、市场的而非行政的、深层的而非表面的
资产结构优化和重组,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规模小、战线过
长、结构扭曲、重复建设、重大技术改造资金后续乏力的及大而全、小而全等问
题,只会使国有经济进一步萎缩,使国有企业市场更小,失业队伍变大,使各项
改革措施和经济发展难以达到既定目标,从而动摇国民经济基础。因此,加快国
企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2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把国
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推动国有资产的产权以资本运作的形式,实现产
权的流动和重组。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产权制度改革,
是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和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作;产权的流动性重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
是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机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产权的高效配
置,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确保国
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重要改革措施。为此,加快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改革已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核心性的紧迫任务。
产权制度改革要立足于解决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产权制度改革要围绕解
决国有企业“两个不足、两个不合理、一个不分”的深层次矛盾推进。第一,要
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这是构筑现代企业制度资本结构的一
个重要基础;第二,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直接融资不足的问题,这是企业实现投
资主体多元化的一个根本出路;第三,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冗员多、效率低、工
艺技术落后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状况,这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途径;
第四,要着力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化、外部结构不合理
的问题,这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第五,要着力解决企业办
社会负担重、政企不分的问题,这是推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真正走向市场的必
由之路。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以上五大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多年来,
各级政府虽然采取多项措施,却往往不能“标本兼治”。说到底,就是没有触及产
权制度改革,或者是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围绕解决这五大矛盾去推进。国有企业深
层次矛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产权制度改革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毕其功
于一役,期望出现“芝麻开门”的奇迹。
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坚持市场配置为主的原则。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实质意义上是国有资本的重新配置,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新形势下,对国有资
本的“进与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在定政策,企业在定方案中应该充
分考虑市场规律、市场机制和市场取向。国有资本在一个企业是否“全部转让”
或“部分转让”,关键要尊重市场的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
行业和企业,不“退”不足以解决国企深层次矛盾的企业要抓紧推进资本退出的
产权制度改革。反之,对市场中的强势企业,无论其是否是竞争性行业,则要通
过产权制度改革吸引外部法人参股或股票上市等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可
通过资产置换、投资入股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
力。可见,从实际出发,“具体地解决具体问题”应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
基本指导思想。既要防止“按兵不动”,又要防止行政干预的“一刀切”、“大撤军”
式的出售和转让。
坚持依法推进的原则。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国有净
资产的重新配置。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务院成立了特设机构“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司国资管理职能,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
法》正抓紧起草。当前,在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形势下,产权制
度改革涉及的国有资产的权属变更,应依法办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严格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置股权;二是对产权变更的资产要严格按照“资产
评估条例”等现行法规进行评估。三是制止行政性“宽松政策”对国有资产折价
“配送”的不规范做法。要发挥各级人大的宏观监督职能,发挥企业监事会、职
代会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坚持合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
结构的原则。
3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意义
(1)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比例,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然依赖于国有
全业的效益大幅提升,国有企业效率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数
量和投资比例大,资产的历史沿革和生成中使得国有企业曾经达到是社会资本控
制和管理的唯一形式,从而形成了资本的构成单一,经营活力僵化,严重制约了
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妨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因
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必然涉及到广大主人的利益、生存、家庭以及社会稳定的大
事情。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多种改制形式使得国有企业资本日益明确
化和集中化,也是企业效益增长的加速化,同时对国有企业的职工身份的置换,
人员的下岗分流必然存在着职工出路的妥善安置和国有企业职工主体意识观念转
变的问题。
(2)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思考、举措安排,一直是中央到地方极为关心的,适
时出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措施推进国企产权制度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说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意义首先应当明确改革的方向,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方向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其经营制度,
选取合适的经营方式,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并深化其他配套改革,尽可能地
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营效益;二是控制国家投资的总体规模、方向和重点,
适当减少国家投资和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对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
改革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以不同方式进行,从初期不触及产权的国企所
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尝试,承包制的实行,到通过产权改造的国有控股公司的组
建,管理层收购等等,不断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尝试就是为未来的发展
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3)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迎接来自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的必然
要求。有目共睹: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如雨后春
笋一样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主义市场中重要的经济形态;放眼国际大
环境世界各国的各大跨国公司、财团进入纷纷抢摊中国市场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成为市场中的竞争伙伴。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要适应市场环
境,学会并增长参与竞争的能力,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改革是正确的选
择。

4 结论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大题目,其涵盖的内容应该讲是相当丰富的。
现实条件下的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不可动摇就是要建立和谐社会;国有企
业产权的改革是完成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条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
要的作用,决定着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理论研究到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上
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对待,使国有企业得到科学良好的发展,最终是国有企业的所
有者既全体人民可以从国有企业改革中分享到实惠。
参考文献
[1]漆多俊.国有企业股份公司改组法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
社,2003.
[2]刘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刘伟,李风圣.产权范畴的理论分歧及其对我国改革的特殊意义[J].经
济研究,199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