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论著作权的限制》

论文《论著作权的限制》

二级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专业知识产权管理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时间目录摘要..........................................................................................| 1绪论 (3)2著作权限制的一般理论分析 (4)2.1著作权限制的概念 (4)2.2我国对著作权限制的规定 (5)2.2.1合理使用 (5)2.2.2法定许可 (6)2.3伯尼尔公约对著作权限制的规定 (7)3强制许可 (8)3.1强制许可的定义 (8)3.2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区分 (8)3.2.1与合理使用的关系 (8)3.2.2与法定许可的关系 (9)3.3相关国际公约对强制许可的规定 (9)3.3.1《伯尼尔公约》 (9)3.3.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WCT) (10)4我国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的现状 (10)4.1我国建立强制许可制度的必要性 (11)4.1.1符合我国的国情 (11)4.1.2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11)5关于我国如何建立强制许可制度的构想 (12)5.1强制许可制度立法之完善 (12)5.1.1适用目的和条件 (12)5.1.2适用范围 (12)5.1.3申请程序 (13)5.1.4报酬标准 (13)5.2强制许可制度执法之完善 (13)6总结 (14)参考文献 (15)摘要著作权保护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作者的正当权益,鼓励他们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积极性,同时还在于促进作品的传播与使用,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品既是私人智慧产品,也是一种社会智慧产品。

著作权法在保护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和传播者的利益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国家、社会、使用者的公共利益。

如果片面地强调作者的权利,使权利绝对化,则会限制和妨碍作品的传播与使用。

因此,世界各国著作权法在规定作者权利的同时,还相应地规定了作者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这些义务主要通过对著作权的限制来体现。

关键词:著作权著作权的限制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1绪论著作权是一种“专有权利”,这些权利是专属于著作权人所享有。

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著作权人的许可才能行使这些权利,如果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擅自进行受这些权利控制和限制的行为,即构成直接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著作权法规定“专有权利”的目的并不是使创作作者对作品的传播和合适加以绝对的垄断,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对创作者加以奖励,而是通过赋予创作者有限的垄断权保障其从作品中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以鼓励和刺激更多的人投身于原创作劳动之中,以使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得以产生和传播,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对著作权的限制有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

为了促进文化知识的传播,需要对著作权进行必要的限制。

法律之所以规定对著作权行使的限制,主要是因为作为精神产品的作品与其他产品不一样,它的价值只有通过转化为社会效益才体现出来。

作品具有可传播性、信息性,社会要发展,文化要进步,就离不开作品的广泛、及时的传播;公民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公众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与精神产品中的作品的传播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使授予作者的某些“专有权利”变成公众获得知识和整个社会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障碍,各国著作权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作者的“专有权利”(主要是财产权)做一些限制。

《伯尼尔公约》、《知识产权协议》(TRIPS)、《版权公约》(WCT)等国际条约都规定成员国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对“专有权利”进行限制。

著作权的限制主要是就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而言的。

各个国家由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传统和著作权保护历史的差异,在著作权的限制规定方面并不一致。

总的来说,著作权保护水平高的国家,著作权的限制规定就少些。

著作权保护水平低的国家,著作权的限制规定就多一些。

我国著作权法根据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对作者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的同时,对作者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作了限制。

我国《著作权法》(2001修正)限制“专有权利”的立法模式跟大陆法系接近,但又并非完全相同,我国《著作权法》对“法定许可”是加以单独规定的。

著作权限制是指法律规定对著作权的行使给予一定的限制,包括对著作权人本人行使著作权进行的限制。

由此可见,对著作权的限制,实际上是一些例外规定。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权利的限制’一节也是就此而规定的。

根据世界各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在行使上的限制主要分为:①合理使用;②法定许可;③强制许可三种方式。

我国著作权法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规定了有关“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两种限制条款。

2著作权限制的一般理论分析2.1著作权限制的概念按照国内通说,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最早见于1909年的美国著作权法。

最初,它仅适用于对音乐作品录制唱片之情形,即唱片制作人经主管部门的批准,以支付使用费为对价,得以录制他人的单薄作品而该著作权入不得拒绝。

以后才渐次延及其他领域。

美国1909年版权法一方面规定,音乐作者享有机械性地复制其音乐作品的权力,另一方面又规定,音乐作者不得将其机械性复制权仅授予一家录制公司。

权利人在授权一家公司录制后,其他的公司可以以相同的条件要求授权,权利人不得拒绝。

著作权限制是法律规定对著作权的行使给予一定的限制。

美国国会于1976年对1909年的版权法进行了修订,又将这一制度做了系统性规定,规定对在自动点唱机上公开播放非戏剧音乐作品及非商业广播使用某些作品的活动实行强制许可制度。

英国也在其1919年的著作权法中明文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

随着世界经济往来的同益频繁,著作权的限制制度也逐渐从英美国家扩展至大陆法系国家,德国、法国、同本、意大利等国也相继规定了限制制度,限制的范围也从原来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其他作品。

2.2我国对著作权限制的规定2.2.1合理使用学界对于中西方著作权“合理使用”含义的理解颇多,此处我略引几则有代表性的定义以便下文探讨:沈仁干认为:“合理使用是指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为了教育、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在不征求作者与著作权人同意,不支付报酬的情况下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郑成思认为:“合理使用指在利用有版权的作品时,既不需要取得权利人的同意,一般也不需要支付报酬,而且不构成侵权。

”段瑞林认为:“合理使用是在法定情况下,可以不经作者同意,甚至不必支付报酬而使用作品。

”杨崇森认为:“合理使用即他人为了便于学术研究,文艺批评或基于其他正当理由,可适度的引用或复制他人的著作。

”张静认为:“合理使用是在公平合理之范围内,可不经同意而引用或复制他人之著作物。

”吴汉东先生归纳总结出“合理使用”定义需要把握的五点:即为使用有法律依据;使用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使用不需要对价;使用须出于正当目的;使用是一种能够产生法律上效果的行为。

进而吴先生提出了自己对于“合理使用”的定义,即为“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

”我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第22条列出了12种情形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2.2.2法定许可我国《著作权法》对“法定许可”的立法上与大陆法系并不相同,我国对“法定许可”是加以单独规定的。

欧洲大陆法系国家著作权立法中并没有“法定许可”的称谓,而是将所有不需要经过著作权人许可的使用作品行为归人“权利的例外和限制”条款。

这些条款总是对具体情形作出非常具体、全面的规定,但是往往缺乏一项判定特定行为是否属于“例外和限制”的一般规则。

大陆法系的立法也没有用单独的条款对“法定许可”另行加以规定,只是在“权利的例外和限制”条款中规定某些行为虽然无须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美国《版权法》规定了一系列无须经版权人许可,但需要向其支付报酬的情形,称为“法定许可”。

我国对“法定许可”进行了单独的规定:“是指法律明确规定实施某种原本受“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无需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但却应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换言之,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法律代替著作权人自动向行为人“发放”了使用作品的许可。

《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第32条第二款规定:“作品(在报纸上、期刊上)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第39条第3款规定:“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第42条第2款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第43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23条第1款规定:“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3《伯尼尔公约》对著作权限制的规定《伯尼尔公约》第9条第2款规定:“本同盟成员国法律得允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只要这种复制不损害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致无故侵害作者的合法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