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课题申报书范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课题申报书范文: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作者: 日期: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

填写时, 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替。

否则, 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要求逐项填写,限4000 字以内)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 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

1999 年在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 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 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是阻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而影响着学生创业成功率。

这主要表现一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

二是资金问题,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管理体制等不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障碍。

(2)课题界定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由英语中的“ enterprise edu cation ”翻译而来的。

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指的是一种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和企业(行业)的生产资源与环境, 基于社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导向的学校和基于市场经济利益需求为目标导向的企业双方合作, 共谋发展的一种方式。

校企合作已在高职院校成熟运行多年,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受到学生、学校与企业的普遍欢迎, 主要运行模式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办校企合作试验班、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导学”、校办产业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等。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业教育运行还没有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无法协调好受教育者、企业、院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创业概念的认识和操作理论的探讨,使得创业教育的实施、实践问题成为研究的薄弱环节, 即使在少数关于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中, 也多为政策性呼吁, 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阐述的很少,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和多角度研究的广度上还有广阔的创新空间。

本课题立足校企合作模式下, 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进行研究,试图构建一套创业教育内容、制度、流程及运行机制, 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寻求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下创新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新路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学术界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层面, 主要包括: 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培养、创业教育评估标准与评价体系等。

而在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其研究视角的集中点主要在于: 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估与发展。

然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散见于一些会议论坛、学术期刊, 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也较为凌散、系统性不强;二是以研究型大学为特定研究对象,定性探讨和定量分析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文献鲜见于报道。

国内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关于创业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论述。

李尚群、刘强( 2008)提出创业教育是对“专业人” 素质结构的整合提升,是对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现代解释, 是对高等教育现实问题的有效解答,是对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当下关怀。

李涛、刘明永(2008 )提出了创业教育在促进就业、学生全面发展、经济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未来企业家群体塑造五个方面的价值。

全力(20 08) 从社会、高校、学生三个层面谈到创业教育的意义,强调了社会的进步、高等学校的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依赖创业教育的实施。

②关于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揭示。

汤春玲(2009)指出, 创业教育的问题是创业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创业基础知识教育相对落后,缺乏创业实践指导及创业支持相关措施。

孙玥(2011)认为, 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是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基地难以提供, 创业基金不足。

③对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及培养模式的研究。

许多研究者都关注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如许进(2008),刘丽娟(2009), 严毛新(2009)等,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侧重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 如中国人民大学。

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学生如何创业,让学生进行模拟创业,并且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与咨询服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是综合式创业教育, 将创新教育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基本素质的培养, 如上海交通大学。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出依托专业社团, 实施项目创业初探,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

④对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李新仓,杨晓非(2008)总结了国外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经验,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另外, 还有研究介绍德、法、日、澳、英、美等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直到2002 年才进入由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时代,目前各高校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原因是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更是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多停留在大学生创业现状的研究, 很少有对高职学生创业模式构建及实施的研究,更少涉及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创业运行机制的研究。

同时, 从创业教育实践来看,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占到20-3 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足3%,成功率更低,创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因此,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本课题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丰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 “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理论依据:校本管理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社会适应理论、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

同时,应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体论、互动论、协同论;应用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综合应用这些理论, 使该课题的研究体现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

(2)研究目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压力, 通过对国内创业教育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 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具有显著优势的高职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达到加快我校教学改革进程、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院影响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业意识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3)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①高职学院校企合作视野下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②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双赢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运行约束机制的研究;③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着重研究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效果评估等;④基于专业特点,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高职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及活动研究。

(4 )研究假设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企业深度参与, 校企合作的层面不应该只仅限在专业教学、专业技能上, 作为素质教育体系,创业创新能力培训校企合作的要有所不同。

各院校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校企合作在创业教育中的运行, 从制度、资金、场地以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方面有有一套具体的方案或制度。

确保课程体系更贴近实际, 更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创业,企业提供指导与培训,根据项目评估,选择有有潜力、符合专业特点的项目重点指导,资助,孵化成功推向市场。

(5)创新之处本项目的特色之处在于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总结、归纳、创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校企合作既是创业教育研究对象又是创业研究的平台,从而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主要创新点有:(1)办学模式创新:企业参与创业教育(2)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共同组建师资队伍(3)创业实践创新:基于校企合作,根据专业特点选取项目、制定活动内容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根据上述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一方面通过搜集创业教育的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系统性梳理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多视角素材,另一方面以高职院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进而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