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李强教授:中国社会的分层
我大概讲这么几个问题:一个就是介绍分层的情况,第二来分析一下我
国社会分层的特点,第三个分析一下二十年以来社会分层的大事。
第四分析一下贫富差距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因为贫富差距是我们不能回
避的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然后我们分析几个
主要阶层,比如中产阶层,富裕阶层和底层社会。
首先我想讲分层还是从一般的概念谈起,分层可能一般人不太理解,分
层实际上是借用了地理学的一个词,地理上讲堆积形成的层化现象,当
我们看社会时,发现社会也有这样的现象,人类社会有一种基本的观
念,人们总是追求公平,所以分层就是和它相反,是将社会差异的现
象。
人类社会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从甲骨文,有三千年的历史,我们考察
能否找到一个把资源平均分配的社会呢?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发现。
既然大家有共识,财产和资源是不可能公平分配的,即使在电脑非常发
达的今天,我们要想做到平均分配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知道中国在六
十年代,因为经济困难,就想把粮食布匹这些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当
时的做法从组织资源组织系统来说是非常发达的,能把票证分配到每一
个人,而且应该来说是按照劳动量,年龄来分配,基本可以说是作出了
人类社会消费品的尝试,但是即使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也做不到
平均分配。比如说城乡,差距就非常大。
我们城乡差距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形成的,而在当时城乡的差距就很明
显。我们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差距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城市人的
消费是一个农村人的消费,低的时候是二点三到二点四倍,高的时候是二点八到二点九倍,所以你看即使在票证制度时期,虽然票证制度主要
是指城市,因为农村居民是自己解决自己的口粮,并没有分配到粮票,
但是布票是分配的。
当时只有一个东西是全民都有的,那就是布票,用布票去买布,买衣
服。所以虽然做过这样的尝试,但是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也不能做到平
均分配,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现在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样的一种
方式才是合理的呢?什么样的分配才算是公平呢?所以我们从社会分层
的角度来研究。
社会分层问题最近二十年来变得比较热,原因就是社会分化变得比较严
重,就是我们知道凡事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产业机制的,世界各国的
经验都证明,社会分化是非常剧烈的。
那就看我们怎么来看待发挥了,其实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它的好处
的,分化是一个事物会发展,水如果没有落差,水也不会流动,所以分
化到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使一个社会发展;但是分化也带来一定的弊端,
比如最近市面上卖一本书《社会阶层》,书中讲社会概括为十个层,引
起了很大争议,可见社会分层是一个比较敏感和比较热门的话题。
那么下面我就非常概括的讲一下就中国社会说这个社会有哪些主要的特
点。中国社会由于太大,不好概括,我大概概括为这么几个特点:第
一,中国社会从来就是一个差异极大的社会。这一点不止是今天才有,
这几年贫富分化很厉害,社会财产分化很厉害,大家就说社会分化很厉
害,所以我写过一篇文章,说这是经济分层,事实是经济分层很厉害,
但政治分层是缩小了,如果你回到文化大革命中去,那个时候人和人政
治上斗争的程度,人和人的歧视程度,都是很严重的。
社会分层是讲一个阶层和另一个阶层之间的差异性,专业术语叫做社会
距离,就是一个人离一个人有多远,这是可以测的。美国的一位社会学家专门测过人和人通婚,居住,交往等等的量化距离。
歧视是社会分层中一个比较极端的现象,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是非常尖锐
的现象,在文化大革命,歧视是严重的。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社会的差异不是一天形成的,中国社会自古以
来就是一个差异极大的社会。为什么中国社会差异这么大?原因是比较
复杂的。
中国区域间的差异一直就很大,这可能和中国社会一直是中心形集权的
社会有关,资源配置在秦以前由于各国纷争,资源的集中程度没有那么
高,秦以后向毛泽东经常讲,就是中央集权制,无论从各种史书看都可
以证明中央集权制是从秦建立的。
这种中心性的集权制,这种资源的中心化当然会差异比较大,资源都集
中在权力的中心,就产生了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中心区域获得大量的
财富,边缘地区就相对要小一些。
换一种方式,如果是一种城邦制的社会强调市场的社会,资源分布是交
换型,那它的资源分布不会证明集中。不同学者曾经提出不同的观点,
为什么中国社会形成这么集中的现象,有人认为可能与大河治理有关,
黄河的治理要求中心,要协调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不管怎样,中心型社
会就是产生巨大差异的社会。
第二个特点是与第一个特点相关的,城乡从来是分野差异极大,我们一
般讲户籍制度形成,1958年收紧,1959年严格规定,就形成今天这个现
象。这是比较肤浅的理解,并不是指五十年代,中国社会自古就是城乡
差异极大的,早年叫国人野人,国人就是能在中心区域居住的人,野人是在边远地区的人。
城乡分野的事情到1959年以后问题深化了,在过去中国的社会流动率还
是比较高的,还可以缓和这种局面。但是1959年国务院规定每年农转非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能超过0.15%,这是周恩来总理亲自规定的。
从此一直坚持到七十年代末,这样一种城乡控制手段当然使城乡分野非
常明显了。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考察整个中国社会都可以看到,中国
城乡分野历来都是严重的。
第三中国社会从来就是一个底层大中层欠缺的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是
金字塔形的结构,看它的阶层配置,绝大多数社会都是金字塔结构,在
资源不多的情况下,资源被上层把握,绝大多数的底层占用的资源比较
小,所以底层比较大。
中国社会在金字塔型社会里又显得比较突出,因为它是由这样几个阶层
构成,中国传统叫仕农工商,农的概念非常大,社会的绝大部分阶层都
归到农,仕阶层相当于今天的中产阶级,中国社会虽然一直都重视仕阶
层,但是仕阶层一直都不是很大,仕阶层在社会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皇
权社会中皇权基本上是通过仕阶层来统治整个社会,仕阶层基本上是靠
隋代以后的科举制度产生的仕阶层,以及还有的恩荫制度,贵族还是可
以通过祖上的恩荫家族的传递得到封号,产生这样一个官僚阶层。
中国的社会结构用传统的理论是解释不通的,中国历来是一个官僚型社
会,它不是简单的财产分配,理解这个社会你要从官吏的基础上去理
解,它的资源分布,它的两个基本阶级是控制的官员集团,被控制的非
官员集团。仕农工商中的商权力不是很大,这个商皇帝是可以查抄的。
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也写道,查抄大观园,贾家也被查抄。所以它
这个财产的控制并不是通过法律体系而形成的所谓地主阶级等等,它基
本上是又政治来控制这个社会的。所以金字塔型的社会,底层社会偏
大,中国传统的中间层人数很少但是作用很大,就是仕阶层,不能轻视
中国的仕阶层。
仕阶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的作用。因为中国社会
很早就发明科举制度,通过竞争而淘汰,尽管这种考试的方法存在着问
题,比如过多的重视古经经书的内容,但是不管如何,它是一个智力测
验是人文化素质的训练,所以它是可以筛选到一批人的,并且它有一个
循环体制,这一点在当时其他各国是没有的,这是占优势的。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是优越的,主要原因就是隋以来,几百年创立的科
举制度。其他世界各国还没有国家能超过这个程度,它可以把精英人物
都吸收到自己的仕阶层来,所以虽然他是一个中层但是他是人数不多,
但力量很大的仕阶层。
这个社会结构一直运行到今天,所以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是一个中层欠缺
的社会,金字塔的形状有所变化,但还是一个底层偏大的社会。我们作
统计学分析的时候还是能够看出来得。第四个特点就是弹性很大,我们
研究贫富分化时经常会被咨询,让我们发现一下,贫富分化会不会出问
题?
中国社会的弹性很大,它的财产分布一般来说不是一个经济就可以决定
的,它是有政治指标的。比如要说中国经济上的紧张时期,60年是最困
难的时候,饭都不够吃,无论从数字统计上还是从人们的体验上看当时
经济都是非常紧张的。
但是当时却没有出现太大的政治上的问题。在有些情况下,你以为形势很好,可恰恰产生很大的危机,所以它不只简单的是一个经济指标能决
定社会的结构体制的。
总的来看到今天为止我们这个社会的变化还是非常剧烈的,社会结构远
远没有稳定,社会的变化没有完成。前一段时间有些学者说中国社会分
为十个阶层,我说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变化还远远没有完成,过早的把
它说出甚至把人口比例说出来,很快就会被人打破。
比如1994年我们做中国七个城市的数据以国营职工为主做的,一看是不
错,国有职工各方面的数据都不错,包括福利指标收入指标住房医疗等
等,到了1996年,突然国营职工出现大的变化。所以到发表文章的时
候,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变化了。
换句话,中国这个社会在剧变之中,结构还不能稳定,所以我们试图来
描述这个社会往往会失误。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二十年以来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
五十年的历史里,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时期就是从建国一直到改
革开放,第二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从结构角度看发生了重大变
化,重大变化在哪里呢?
实际上是社会分层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变换是致命的,因为其他
的变化都可以是渐变的,比如社会阶层的培育,或者是一个社会阶层地
位的上升。
比如国营企业的职工,九六年发生巨大的变化,大批量的下岗,其中也
有政府的关系,主要是银行不给国营企业贷款。所以一直发不出工资,
在此之前国营企业也受到过几次冲击,比如破残铁,优化组合,一次次
的冲击终于产生了最后的事件,就是下岗。这种变化也是可观测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