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报告三篇

世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报告三篇

世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报告三篇世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论文一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有效措施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世界范围内的降水、降雨量日渐增多,地质灾害隐患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性破坏越来越多。

中国疆域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孕育地质灾害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自然变异强烈,不同地区人类工程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所形成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强度及危害大小也差异较大,已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分类十分复杂。

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

二、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相关的法制建设、业务基础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及依法行政力度,有待加强。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在资金投入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

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1)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常处于“应急”状态。

(2)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没有稳定的投资渠道,治理工程的经费无保证。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有关项目的工程质量。

(4)适应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配套的技术规程与规范尚不够健全。

(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队伍还不适应需要。

(6)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评估机制不完善,适用评估模型有待建立。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原则和方法一般的地质灾害评估原则主要有:①依据国家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关的文件中对地质灾害评估提出的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照其严重程度划分为大、中、小不同的级别②遵从“区域内相似、区域间相异”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对区域内相关拟建工程、已有建筑等的危害程度和级别,充分地考虑到地质条件形成与发展在环境方面的差异,对评定区域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进行分区。

③如果在同一个评估区域内,存在多种灾害隐患并存的情况,应该就其具体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就重不就轻,就急不就缓”的原则,来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分区和等级。

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具体确定是在遵循评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评估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存在情况分布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等,以滑坡、崩塌等灾害的种类、土方的体积、灾害的分布密度和长、度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影响的群众人数等为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一)把握规律,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动权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积极探索,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避灾演练、监测预警、临灾避险、防治技术、投入机制、宣传培训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还需要很好地梳理分析。

近期部里有针对性地对工程建设场所加强防治意识和能力作出了部署。

开展了地质灾害临灾避险经验征集和宣传工作,以提高全社会的识灾辨灾避灾能力。

这些梳理分析、总结提炼工作非常重要,有益于摸清情况,找出问题,深究原因,完善对策,最重要的是争取把握规律,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动权。

(二)研判趋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实对地灾防治涉及的雨情、水情、灾情、险情要作深入的分析,对东南季风地区来说还涉及台风影响。

就面上而言,年初我们结合气象部门信息,对总体防灾形势有了一个初步判断,对防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但这些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还要及时把握当前的状况,对短时期内的形势有充分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部署防治工作,及时加强防范措施。

近日,我商请国家气象局提供了近期天气气象和趋势预测情况。

8月上半个月,局部地区降雨过程频繁,雨情水情十分复杂,台风十分活跃,地灾防治的形势十分严峻。

就点上而言,我们要实时把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灾害点的二次灾害威胁情况,以便针对性地采取加密监测、加强警示、应急处置、转移避让等措施,确保影响范围内人员生命安全。

(三)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地灾防治工作的目标和首要目的。

要积极主动避灾,一旦有极端气象或者是成灾迹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坚决把危险地带人员撤出,这是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要重点防范、确保安全。

防范重点主要是城镇、乡村、丘陵山区、旅游景点等人员集中区和交通干道、重要流域、重点设施周边等。

工程施工场所往往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在工程扰动情况下易发生灾害,尤其要强化防灾意识,落实防范措施。

(四)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地灾防治工作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做好防灾信息共享、应急预案完善、防治资金安排、应急救援处置等工作。

二是统筹做好地灾防治与城乡规划、生态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效消除地灾隐患,规避灾害风险。

三是要加强地方与专业队伍之间的沟通协调,群专结合,由专业技术力量指导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尽快提升防范能力。

五、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

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物资保障水平”。

相信随着中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世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报告二摘要:近几年来,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建设坍塌毁坏现象频频出现,为了预防工程建设遭受和诱发地质灾害,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的综合评估。

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加强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防止地质灾害,为建设项目规避防止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地质环境提供依据,关键字: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防治措施以连云港新浦区为背景,通过对连云港新浦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勘察研究,对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估的流程和原则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概况浦发路南起郁洲路,北至310国道,沿线与浦发路(拟建)相交,占地面积11.76公顷,大部为农用地,局部地方为住宅用地,浦发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22万元,全长2817 m,宽30 m,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绿化、路灯、给水、通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等配套工程,建设资金自筹,评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

连云港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依照《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苏国土资发[2010]353号),参照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表的划分来进行综合评估。

如表1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4. 结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进行综合评估在连云港新浦区拟建项目区域中,根据区域的地质环境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拟建道路、新浦磷矿塌陷区、厂房、农田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区域,成为一区,有地面坍塌及软土的现象,第二部分主要为拟建工程南侧部分,称其为二区,有软土存在故也称软土区,分别对这两部分区域进行综合评估,并且从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工程的难易程度及所需投入的资金等方面综合权衡加以评估,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估。

4.1一区――地面塌陷区和特殊类岩土区地面坍塌区和特殊类岩石区分别又称作采空区和软土区,本区主要包括拟建道路、新浦磷矿塌陷区、厂房、农田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区域,面积约1.13 km2。

本区处于滨海平原区,地形相对较为平缓,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因此,本区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现状评估表明:本区部分地段为新浦磷矿地面塌陷区,发现有地面塌陷灾害发生,地质灾害危险小。

预测评估表明:本区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地面塌陷和特殊类岩土灾害,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特殊类岩土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因此,综合评估认为:本区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面塌陷和特殊类岩土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大,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根据国土资源部及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综合评估认为:本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拟建项目建设场地一区适宜性差。

3.2 二区――特殊类岩土区本区主要为拟建工程南侧部分,面积约1.62 km2,处于滨海平原区,地形相对较为平缓,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因此,本区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现状评估表明:本区未发现特殊类岩土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灾害危险小。

预测评估表明:本区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为特殊类岩土灾害,特殊类岩土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因此,综合评估认为:本区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遭受特殊类岩土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根据国土资源部及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综合评估认为:本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拟建场地二区为基本适宜。

防治措施根据连云港新浦区的综合评估结果,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地面塌陷和特殊类岩土,本着“以防为主,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地质灾害的特点、形成机理、发展趋势,分别对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绝后患。

4.1 地面塌陷(采空区)防治措施在评估区内地面塌陷区,要在圈定的地面塌陷区界线上设立“禁止入内”警示标志,严禁人畜进入。

此外,采用填堵法对出现的地面塌陷进行处理。

即在坑底上部和基岩面以上填入块石、其上依次回填碎石、砂和土壤,近地表部分回填粘土并夯实以防地表水入渗,同时对地面塌陷区进行定时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