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运营与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辨析_林竹
城市运营与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辨析_林竹
美国绝大多数城市已经进入城镇化 发展的成熟阶段,城市管理的相关活动 更多地属于管理和维护的范畴,可以认 为美国的城市经理制度是城市经营理论 在美国城市管理范畴内的实践形式 [9]。 城市经理制的实施基础是将城市的立法 权交由民选议会掌握,再由市议会聘任 一名城市经理执掌行政权,使得政治与 城市问题相对独立,全面推动了美国城 市政府管理的企业化运作,有效降低了 政府运作的成本,提高了城市公共资源 配置和政府服务的效率。
[ 文章编号 ] 1006-0022(2014)09-0116-06 [ 中图分类号 ]TU984.199 [ 文献标识码 ]C [ 作者简介 ] 林 竹,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116
Urban Management 的概念也越来越 频繁地出现。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许多国外 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 Urban Management 进行研究,并尝试给出一个详尽、 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直到现在仍 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从城市综合发展 的角度出发,Ray Pahl 在他的著作《谁 的城市》中认为 Urban Management 即是将城市的各种匮乏资源进行分配的 过 程 [2]。 相 似 的,Kalpana Sharma 将 其定义为“一系列可以指导城市范围内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社 会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行 为”[3];Clarke 偏重于城市经济发展角 度的研究,认为其是一项促使资本更加 高效流动的重要工具 [4]。
英国新城运动可以说是西方国家典 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城市经营实践,属于 城市经营在开发范畴内的实践。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为了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如失业、贫困 等 ),并摆脱伦敦“摊大饼”式蔓延所带 来的诸多困扰,在政治上赢得民意,在 丘吉尔政府的强力推动之下,通过设立 专门的城镇和国家规划部,在短时间内 规划并开发了伦敦周边数十个卫星城镇。
城市经营与城市运营仅一字之差,然而两者在理 论基础、概念表述和具体操作模式等方面有相似性, 更有差异性。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和理论界还未对城 市运营模式的出现给予足够的关注,关于城市运营本
身以及基于城市运营的规划理论研究已经落后于实践 的发展,出现了理论空白现象。同时,对于城市经营 和城市运营两者的辨析也存在不足。学术界、政府和 企业界对于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都缺乏清楚的认识。 本文通过追溯城市经营的概念和渊源,从理论基础、 概念表述和理念模式上对两者进行比较,明确两者的 异同,并进一步阐述了在现阶段我国城市管理体制下, 市场与规划在上述两种发展模式中的功能地位和运作 方式的特点及作用。
2014 年第 9 期 第 30 卷 117
的混淆,大多数学者将两者等同。例如, 2012 年中共中央党校进行的城市运营相 关课题研究,提出城市运营的定义为“政 府和企业在充分认识城市资源基础上, 运用政策、市场和法律的手段对城市资 源进行整合、优化、创新而取得城市资 源的增值和城市发展最大化的过程。” 从这个表述上看,强调了政府和企业可 以成为城市运营的联合主体,但从内容 和实操上未能对城市经营进行实质性区 分,尚不能完全概括目前我国实践中城 市运营模式的特点。
必须向议会提交工作报告。通过政企合 作制度,政府无法对新城开发公司进行 过多管制,从而保证了开发公司一定的 独立性。在开发资金方面,新城开发公 司的资金由中央政府划拨有息贷款,每 年的利息高低也由中央财政部决定。新 城开发公司的赢利来源于住宅、工业厂 房和商业建筑出租的租金和出售住宅所 获得的利润。 2.1.2 美国城市经理制 (City Manager System)
总体来说,新城运动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绩:70% 的工厂搬迁至卫星城, 大大缓解了伦敦市内的交通和住房压力; 城乡交通得到显著改善,城市化水平达 到 90% 左右,成为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 高的国家之一。
新城运动的基本开发模式是以政府 选定的新城规划建设公司为开发主体, 政府负责前期的整体规划以及项目推进 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新城开发公司每年
然而,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向与新型 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将从前二十年的政府 推动、政府主导型逐步转变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 2013 年 12 月中央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 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并于 2014 年 3 月出台了《国家 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 )》,阐明了“市场 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发展方向。我国社会各界、 资本市场、各类经济主体以及学术界期望从前二十年 的“政府引导、政府主导”型的城镇化向“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转型逐步变为现实。在这种 以市场为导向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观的主导下,脱胎于 城市经营 (Urban Management) 的城市运营 (Urban Operation) 可以说是具有自主创新意义、具有我国特 色的城镇化发展市场模式,其正逐渐成为近年城市开发 建设管理及房地产开发领域的重大转型方向,部分先知 先觉的政府和企业正在探索以城市运营为基本商业模 式的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合作模式。
但 是, 我 国 城 市 运 营 模 式 所 对 应 的 理 论 体 系 尚 未 建 立, 或 者 说 模 糊 不 清。 因 为 我 国 的 城 市 运 营 模 式 出 现 的 时 间 较 晚, 并 且 其 是 由 国 外 的 Urban Management 理论及其在我国的早期实 践 ( 城市经营 ) 共同发展而来的,在一定 程度上造成了城市运营与城市经营概念
受 到 新 公 共 管 理 理 论 的 影 响,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学 者 将 Urban Management 的 研 究 重 点 从“ 单 维 度” 转 为“ 多 维 度”, 如 Anthony Churchill 认为复杂化的经济 和政治对城市的发展形成了重大的影 响,故 Urban Management 不再只是 指代一个单核的管理系统,而是一系列 的、多元的、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活动,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之间都会相互 影 响 [5]。 相 似 的,IlariaBramezza 认 为 Urban Management 作 为 一 项 系 统的、详尽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 参 与 [6]。Kenneth Davey 则 更 具 象 地 指出 Urban Management 的关键点在 于“政府、规划师、投资者等各方的工 作程序能够有机结合,且各自的利益可 以 在 城 市 的 发 展 中 得 到 实 现”[7]。 总 的 来 说,20 世 纪 80 ~ 90 年 代 以 来 针 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便捷化的迅速发展,首先 由 Tiebout 发现各辖区之间个人、商家和企业可以自 由地移动 ( 用脚投票 ),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促使城市 政府之间产生竞争,而竞争就会促使政府像其他经济 组织一样提高效率。他认为城市资源具有越来越强的 商品属性,而政府其实与一般的公司并无本质区别, 从而使最早出现在企业中的竞争力的概念开始被引用 到城市甚至区域的层面 [1]。结合城市竞争理论以及 20 世 纪 60 年 代 欧 洲 各 地 方 的 改 革 运 动,Ray Pahl 首 次提出了 Urban Managerialism 理论 [2]。相应的,
城市运营与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辨析
□ 林 竹
0 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历 史上的奇迹,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快速上升,城市规 模急剧扩张,在我国现行且特有的城市管理体制下, 以政府推动、政府主导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成为 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以此模式为基础的城市规 划建设与城市经营管理的理论也相应建立,其中城市 经营成为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主流模式和学术界的主要 研究方向。
的城市经营观》等。 徐惠蓉将目前关于城市经营的观点
归纳为三个方面:①类似于城市营销, 即将经营企业的理念运用于城市经营中, 将城市中有形和无形的资源通过与市场 经济体制接轨加以包装整合,作为产品 来经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强调 对市场经济手段的利用,以此为工具优 化配置城市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 效率,完善城市功能,以提升城市整体 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③从城市经营的 主体来说,实现城市综合开发建设主体 的多元化,放弃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 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民营和私人资本投 资与参与管理城市公共事业建设,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 [8]。 1.2.2 国内对城市运营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2 城市经营的国内外实践
2.1 国外实践 笔者认为,城市经营理论的实践根
据城市的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城市开发 范畴内的实践与城市管理范畴内的实践 两类,前者的经营对象为待开发或者正 在规划建设的新城区域,而后者的经营 对象则是建成区域或者城市。 2.1.1 英国新城运动 (New Town Movement)
1.2 国内对城市经营与城市运营概念 及内涵的研究 1.2.1 国内对城市经营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我国经济界 的专家和学者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提 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城 市土地有偿使用”等观点,实际上就是 城市经营观念的雏形和起源。1998 年 9 月,在上海召开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 周年的研讨会上,城市经营的概念首次 被正式提出。在近几年的学术杂志上, 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城市经营在我国的发 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关于城市经营的 文章很多,如陈虎等的《关于城市经营 的再思考》、徐巨洲的《城市经营本质 是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管理》、赵 燕菁的《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 刘文俭的《城市经营概论》、张敬淦的《城 市经营提升城市竞争力》及金经元的《我
1 城市经营与城市运营的概念与内涵
1.1 国外对城市经营与城市运营概念及内涵的研究 首 先 需 要 明 确 的 是, 由 于 国 内 外 市 场 发 育 程 度
的不同,尤其是城市化的发展背景和城乡管理体制的 差异,我国目前的城市经营与城市运营模式并不能完 全等同或直接对应欧美的城市经营理论,但可以借鉴 Urban Management 的概念,译为城市管理,也被译 为城市经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城市经营 与城市运营都是由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欧美国家的 Urban Management 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而来的 ( 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