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观看电视专题《怎样看腐败现象》有感
近日,孝感电视台播出了系列理论宣讲专题片,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加深了对当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为什么会出现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增强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解决上述发展中问题的信心。

下面,本人将就“怎样看腐败现象”这个话题谈点学习体会。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关系到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和信心问题,也关系到对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的大问题。

对腐败现象的态度关系到对党和国家的信心问题,也关系到对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态度问题。

《七个怎么看》一书也专门把“怎样看腐败现象”列为百姓关注的七大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加以论述,很有必要。

对社会热点问题,选得准。

纵观当前腐败现象及反腐败形势,我们常常反思:为什么一些人不能正确看待腐败现象?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腐败现?
一是我们对腐败是“真反”还是“假反”的问题。

也就是宣传片中讲的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

二是反腐败有无成效和成效大小的问题,即是不是“腐败越反越多”的问题。

三是反腐败的战略布局和具体路子是否正确的问题。

(一)关于是“真反”还是“假反”的问题。

我认为从党中央及我们党整体上来讲,如该书所说是“真反”,也就是书中讲的“真打”、“狠打”、“善打”。

当然“善打”是与过去相比较而言,是一个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不能讲得太满。

《七个怎么看》一书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文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查处大量腐败案件,包括惩处多名高官,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水平方面,论述了我们是“真反”,而不是“假反”,有一定说服力。

但是感到还不够解渴。

为什么不少群众认为反腐败是“雷声大雨点小”呢?我认为,除了对书中所讲的上述情况不够了解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反腐败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在一些单位、一些部门,确实存在对中央反腐败决定执行不力、搞形式主义、甚至消极抵制的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
一是有些领导怕单位出现腐败案件,影响个人政绩或牵扯到自己用人失误、甚至被问责,因而对腐败现象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睁只眼闭只眼,把案子压下去的态度。

二是有些领导自身不干净,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对腐败现象“捂盖子”。

三是一些单位领导搞团团伙伙,搞小圈子,划分“你的人”、“我的人”,形成团伙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些单位领导往往只反小圈子外的腐败,对所谓“自己人”进行“保护”,把反腐败变成派系斗争的工具。

四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群众举报的线索,一把手让查就查,不支持就不查了。

反腐败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制保证。

五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影响了反腐败工作的落实。

摆样子,照传、照念上级指示,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热闹一阵,不了了之。

特别是在一些腐败分子当权的单位,反腐败更是阻力重重,揭发检举腐败现象的党员群众往往受到打击迫害。

上述现象反映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但是,不能因为一些单位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而否定党中央、广大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否定我们党和国家是“真反”。

因此,还要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全面辩证地看待反腐败问题,分清整体和局部、主流和支流,并积极提高反腐败的执行力。

(二)、如何看待反腐败的成效问题。

从十七大以来,全国每年受党纪处分人数占党员总数比例下降,职务犯罪数量下降;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满意度上升;总的看,在我国社会深刻转型、市场经济以及党内外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腐败仍处在高发易发期。

我认为腐败“不是越反越多”,而是“反腐不力会更多,不反亡党亡国”。

实事求是地讲,反腐败确实取得一定成绩,在肯定反腐败成效的同时,对反腐败的总体形势,也需要有一个清醒估计。

从各国反腐败的趋势看,往往经过腐败的
上升期,到腐败发生的平台期,即腐败与遏制腐败的“拉锯期”,然后再进入腐败发生的下降期。

当前,我们对腐败蔓延势头,有一定遏制,但总的蔓延势头还没有完全遏制住。

至多进入平台期,即此长彼消,彼长此消的“拉锯”阶段。

我感到要进入“下降期”,还需一定的时间和进一步的多方面的努力。

因此,对反腐倡廉工作绝不可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大意。

(三)、继续推进反腐败工作的关键
一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着力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包括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和惩治制度。

二是完善对权力的监督,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核心是推进权力的公开运行,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是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三是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

我们不必迷信和照搬西方的多党制,现在把西方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搬到中国,不仅解决不了中国的腐败问题,还可能造成天下大乱,给人民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党际民主和人民民主,搞好党内监督、党际监督和人民监督,自觉地完善对执政党和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真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深化反腐的关键。

改革之后的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使我们党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处理了一批大案要案,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任何时候不能有松懈麻痹思想。

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有关战略方针及一系列措施,经过长期坚韧不拔的斗争,一定能将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