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谣言止于监管

网络谣言止于监管

网络谣言止于监管1 明确辩题“网络谣言”,不是“谣言” 。

网络谣言和谣言不是一个概念,网络谣言的概念是什么,谣言的概念是什么,谣言止于智者,但是网络谣言未必止于智者。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

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2010年2月20日至21日,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消息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

21日上午,山西省地震局发出公告辟谣。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即是谣言。

2 监管即监督和管理。

何为监管,为什么要监管(仅仅靠智者无法停止谣言),监管的意义何在,举例说明网络谣言在法律政策出台前后的效果如何监管即监督和管理,在这里特指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网络谣言案例“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告诉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

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条短信这样说。

从一部手机到另一部手机,这条短信不知道被转发了多少遍。

此间,又有媒体报道了“某地发现生虫橘子”的新闻,虽然语焉不详,但被网络转载后再度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自2008年10月下旬起,它导致了一场危机:仅次于苹果的中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严重滞销。

在湖北省,大约七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或达15亿元。

在北京最大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商贩们开始贱卖橘子,21日还卖每斤0.8元—1元,次日价格只剩一半。

山东济南,有商贩为了证明自己的橘子无虫,一天要吃6至7斤“示众”。

10月21日,当传言已经严重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的橘子销售时,四川省农业厅对此事件首次召开新闻通气会,并表示,此次柑橘大实蝇疫情仅限旺苍县,全省尚未发现新的疫情点,并且该县蛆果已全部摘除,落果全部深埋处理,疫情已得到很好控制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2011年2月10日凌晨2时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有人传言,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导致陈家港、双港等镇区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并离家外出,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

响水县公安部门于10日下午4时初步确定并抓获此案件的谣言来源者刘某。

经查,2月9日晚10时许,刘某给响水生态化工园区新建绿利来化工厂送土过程中,发现厂区一车间冒热气,在未核实真相的情况下,即打电话告诉其正在打牌的朋友桑某,称绿利来厂区有氯气泄漏,告知快跑。

桑某等在场的20余人,即通知各自亲友转移避难。

这则谣言的传播链条无形中就此形成。

在传播过程中,绿利来化工厂被置换为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大和氯碱厂,而事件程度也在人们口耳相传中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一场万人大逃亡。

11日凌晨4时左右,由于下雪天黑路滑,双港镇居委会八组群众10多人乘坐的1辆改制农用车滑入河中,当场2人死亡,另有5人受伤,送至医院后,又有2人抢救无效死亡。

当地公安部门得到消息并及时上报后,县委立即召集相关镇区和部门,成立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截至11日早晨6时左右事态平息,群众陆续返家。

2月12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殷某被刑事拘留,违法行为人朱某、陈某被行政拘留。

还有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日本地震引起的抢盐风波,秦火火动车事故天价赔偿事件,这些谣言都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同时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

正是网络谣言的频繁发生,并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才使得监管必须加强,法律必须采取措施。

监管的效果法律政策出台前,谣言的传播肆无忌惮,而且不受到控制,没有有效的惩罚措施,是谣言传播者无所畏惧,但是法律的出台,明确规定了谣言传播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并且处以刑事和行政处罚,有效的遏制了谣言的传播3 网络谣言通常是智者传播的,而且智者也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传播。

举例如薛蛮子2013年3月14日,21世纪网发出了第一篇针对农夫山泉的负面报道,后来对农夫山泉的水源、质量标准等问题总共做了19篇负面报道董如彬,网名叫“边民”,在新浪和腾讯微博的粉丝总人数超过十万,认证信息是“云南网协理事、昆明作协理事、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专家成员”。

董如彬是云南边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其炒作云南黄四狼事件,利用2011年的“10·5湄公河惨案”以及主犯糯康等人在2012年的庭审,2011年“10·5”案件发生后几天,董如彬在以云南知名网友的身份接受境外电视媒体直播采访时说:“湄公河惨案不是贩毒案、刑事案而是政治阴谋案”,随后将相关言论等虚假信息发到自己的微博上,误导公众,社会影响恶劣。

2013年10月10日,网络大V“薛蛮子”(中文名薛必群)因涉嫌聚众淫乱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批捕。

“舟山人头发里汞超标”、“自来水里含避孕药”、“南京猪肉铅超标”、“惠州猪肝铜超标”……为了博得眼球、扩大影响力,从2012年4月起,“薛蛮子”不断在微博上扩散各种骇人听闻的言论,恐慌情绪快速蔓延,给当地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4 各种法律政策出台制裁谣言传播,说明制止谣言需要监管。

2013年9月9日最高法和最高检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网络谣言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该司法解释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5 正方反驳的点(1)监管的目的是希望社会大众能够文明上网,理性对待网络谣言,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人和人的素质的提升,因此网络谣言最终会止于智者(2)相关的政策法律的制定是人制定的,是智者制定的,监管只是智者的手段,即使是监管,也是智者的监管6反方反驳的点(1)网络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智者仅仅是制定了法律政策,只有执行了法律政策,并且以法律的威慑力达到监管的目的,是社会大众了解谣言的真相,是法律的作用制止了谣言,非智者制止了谣言(2)对于智者概念的偷换,正方应明确智者概念,网络谣言止于智者的智者非笼统意义的智者,仅仅是指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能够理性对待的人,而法律的制定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政府管理人员,其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用法律手段制裁非法行为。

素材谣言止于真相哲人说,“谣言止于智者”。

此话虽然不错,但更多的是站在个体角度强调不要被没有根据的传闻所蒙蔽。

然而,要求老百姓人人都成为的传闻所蒙蔽。

然而,要求老百姓人人都成为理者应尽的责任。

一个公共事件发生后,对人民群众来说,无论是感到恐慌,还是好奇,都是人之常情。

政府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向人民群众公布事件真实信息。

与其花大力气追查谣言,不如直接消除谣言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即公开群众关注的事件真实信息。

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消除了,谣言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即使在事件初期,虽然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不完整,但哪怕是零星信息的发布,也足以平息大众渴望了解事实真相的焦虑。

谣言止于法治制止谣言,还有赖于法治建设。

以谣言的重灾区——互联网为例,网民在享受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自觉维护信息传播秩序。

网民既不能造谣,也不能传谣,对那些未经证实、荒诞不经的信息,要做到“多闻阙疑、慎言有余”。

网站是大众媒体,负有传播真实信息的法律责任,不能成为谣言发布平台。

针对网络谣言蔓延的汹涌势头,有关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出重拳、下猛药,大幅提高造谣、传谣者的违法违规成本,从根本上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

谣言止于治者互联网的精髓之一就是互动和分享,搜狐也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全公开和顺畅的沟通平台。

但是,搜狐以最强硬的态度反对一切妄图通过先进渠道传播违法言论、利用虚拟空间扰乱社会稳定的行为。

于国于民于未来,我们都应该保护好网络平台的健康生态,关键时刻不惜祭出依法治理的大招:对于恶意捏造谣言进行政治攻击的人,实行零容忍,存档留证,保留追诉权利;对于传播谣言、发布违法或者低俗信息的人,一律封号;对于层出不穷的有害信息关键词,进入后台监控程序。

在这方面,网络平台必须与相关机构紧密配合,维护自身的权益和长治久安。

从严治理只是手段,要想从根本解决谣言和虚假消息的问题,仅靠审核和监控是远远不够的。

海量的信息证伪工作最终还是需要依靠网民的“自治”,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用户有信心,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络上真正的智慧也在民间。

搜狐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套“信息的自我澄清机制”,由民众发起质疑,由民众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民众广而告之,以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平息各种争执。

长此以往,循序渐进,形成良性互动之后,火药桶将会缩小成为烟花爆竹,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和谐局面。

网络谣言止于法治和信息公开姜雷2013 年8 月20 日,公安部启动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

在这场行动中,公众最熟知的应当是三个微博大V 的倒下:8 月20 日,北京警方刑拘微博大V“秦火火”。

警方查明,“秦火火”真名秦志晖,多次利用网络传播谣言。

8月9 日,拥有110 万粉丝的“大V”周禄宝因编造谣言获取上百万“封口费”,被苏州警方以涉嫌敲诈勒索罪逮捕。

8月20 日,上海警方确认“大V”傅学胜所发布信息系谣言后将其刑拘。

但此后事态发展似有“跑偏”之嫌,部分地区出现谣言定性随意化现象。

8 月26 日,安徽砀山警方以造谣为由,将一名把车祸死亡人数10 人说成16 人的网民于某行政拘留。

8 月28 日,河北清河警方将网民赵某行政拘留,原因是她在“清河吧”里发了句“听说娄庄发生命案了,有谁知道真相吗?”8 月底开始风向渐变。

新华社9 月2 日发表评论称,打击网络谣言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把自己不喜欢听到的声音,都扣上谣言的帽子。

9月4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遏制网络活力,同样有违中央精神和时代潮流。

地方上也开始“纠偏”:8 月29 日,安徽砀山警方决定撤销对于某行政拘留的处罚。

8 月30 日,广州市公安局发布微博,表示“谣言必须打,打击须依法,严防扩大化”。

信息及时公开,让网络谣言不攻自破网络谣言之所以有生存空间,就是因为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从而导致受众只能依赖谣言来解决自己的信息饥渴。

《谣言的内幕》作者罗斯诺认为,谣言是“夹杂了个人对世界主观臆测的公众信息”,“表达了试图认知生存环境的人们的忧虑和困惑”。

这就很好地表达出了谣言的生成机制——人们的忧虑与困惑。

⑤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及时披露信息,正常的获知渠道被阻隔,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就会转向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