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工作的开展,中西药合用的现象已日趋广泛,中医用西药、西医用中药,乃至中西药联合运用,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安全,治本,西药见效迅速,治标,两者并用,双重保险,从而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用药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中西药联合使用能够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中西药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药理作用各不相同,如果患者盲目杂乱地合用中西药物,忽视了中西药合用的配伍禁忌,就会适得其反,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中西药联合运用,有着以下的优势和弊病。

1.中西药合用的优势 1.1 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许多中西药联合使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的呈现显著的协同作用。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可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中成药板蓝根冲剂与西药磺胺增效剂(TMP)合用,抗菌消炎作用明显增强,对扁桃体炎的疗效比单用板蓝根冲剂或磺胺增效剂好;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西药,同中成药灵芝冲剂合用,不仅可提高抗结核的疗效,还可使结核菌较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1.2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某些化学药品或提纯品,成分单一,治疗作用明显但毒副作用较大,与中药配伍运用即可以提高疗效,又可以减轻毒副作用。如5-氟脲嘧啶和环磷酰胺是常用的抗肿瘤西药,即使制成注射剂应用,也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若制成口服制剂,则胃肠道反应更严重。经研究,海螵蛸粉和白芨粉既能止血消肿,以能保护胃粘液,防止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反应,现以5-氟脲嘧啶、鲨肝醇、环磷酰胺、奋乃静、白芨及海螵蛸粉配合组成片剂,用于临床治疗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疗效。

1.3 扩大药物的适应范围碳酸锂对造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放疗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和医源性白细胞减少,有很好的疗效。但其胃肠反应也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如同使用白芨、姜半夏、茯苓等复方中药,就可减轻胃肠反应,使许多有胃肠疾患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能更好地接受治疗。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时因对肝脏有损害,故肝功能不良者忌用,但氯丙嗪与珍珠层粉、三硅酸镁制成珍氯片不仅对肝功能无害,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1.4 减少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如珍菊降压片是由珍珠层粉、野菊花、槐米、可乐定、氢氯噻嗪等中西药物配制而成,用于各类高血压,尤适用于二期高血压。其每片含可乐30ug,若以常用量每次1片,一日三次计,可乐定比单用剂量减少许多,起到同样的疗效,但副作用减少。

2.中西药合用的弊病 2.1 合用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过程。 2.1.1 影响药物的吸收黄芩注射液、何首乌注射液在碱性条件下稳定,但如果与葡萄糖注射液等酸性注射液配伍,就会使黄酮、蒽醌类溶解度降低。黄酮类成分多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如与西药制剂碳酸钙、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等同用时,会发生络合反应影响药物的吸收。中药虎杖含有大量鞣质,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等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不被胃肠道所吸收,影响了抗菌效果。

2.1.2 影响药物的分布碱性中药硼砂及其制剂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时,能使这些抗生素排泄减少、吸收增加,使药物分布于脑中的浓度增加,产生前庭紊乱的毒性反应,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聋及行动蹒跚,尤其对少年儿童危害更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1.3 影响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多与酶有关,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肝脏药酶活性,中药药酒与鲁米那、苯妥英钠、安乃近、胰岛素、降糖灵等西药同服时,使这些西药在体内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从而显著地降低疗效。痢特灵、异烟肼等西药可以抑制体内的单胺氧化酶,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介质不被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如此时服用麻黄及其制剂,会促使这些介质大量释放,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2.1.4 影响药物的排泄酸性中药与碱性西药如氢氧化铝、碳酸钙、氨茶碱等合用时,会促进其有效成分尽快排泄,使中西药物都失去一定疗效。碱性较强的中药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乳酶生等酸性药物合用时,会发生中和反应,而使两种药物的排泄加快、疗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疗作用。

2.2 合用产生药效作用的拮抗药效拮抗会使药物应用的作用降低或丧失。如麻黄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与镇静催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同用则会产生药效的拮抗。鹿茸、何首乌及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含有糖皮质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服用上述中药,可减弱降糖药的作用。庆大霉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昆布、海藻与异烟肼合用可使后者失去抗结核的作用。清宁丸、四消丸等含大黄用于泻下的中成药,若与新霉素、土霉素等西药同服,则因肠道细菌被抗生素抑制,影响了大黄的致泻作用。犀羚解毒片、六神丸、小儿化毒散、五粒回春丹等含犀角、珍珠,其含有的蛋白质及其水解生成的多种氨基酸,同黄莲素有拮抗作用。

2.3 合用产生有毒化合物中药酊剂和药酒中都含乙醇,如与水合氯醛合用会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可以致死。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六应丸、仁丹、七珍丸、紫雪、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因为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与上述西药化合后可产生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含雄黄的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喉症丸等,若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西药如硫酸镁、硫酸亚铁等合用,会把雄黄主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4 合用会产生或加重毒副反应中西药合用可出现重复用药、剂量增加现象,使毒副反应加重。如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都含有强心甙或强心物质,若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甙K等强心甙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甙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而能增强强心作用的麻黄、鹿茸等也不宜与强心甙同用。元胡和氯丙嗪有类似的安定和中枢止呕作用,同用会产生震颤麻痹。 总之,中药、西药尽管属于不同的体系,但是其治病的目的是一样的。我们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各自取长补短,中西药熔为一炉,合理联用,发扬其优势,避免其弊病,往往能取得比单用西医药或单用中医药更满意的效果。

中西药结合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当前对中西药结合的概念有多种观点和相应的多种方式。概言之:中西药的同时使用;联合运用中西药;中药西化;西药中化等等。分述如下。

一、中西药同时使用 是指把中药和西药放于同一处方或成药中施用于患者。这种中西药合用的方式是起源最早,也是临床运用较普遍的一种方式。早期如张锡纯石膏阿斯匹林汤。另外还有一位从外科临床结合并探索中西药物的就是张山雷先生。他在《疡科纲要》一书中,设计的中西药配合的处科新方计3首:樟丹油膏、三灵丹、橡皮膏。现在临床运用及研究工作报道甚多:如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达87%的"舒心散",系由中药三七、赤芍、郁金和西药乳酸心可定组成。方中三味中药配伍使用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虽然作用时间长,但有效力较缓之弊;加入乳酸心可定,即发挥其速效之优势,又能克服其作用时间短暂的不足。这样的中西药合用可谓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两大常见病。临床运用"喘立平栓"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该栓剂中的氨哮素兴奋支气管上的β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而洋金花所含的生物大事 则有抗胆碱能作用,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因此本栓剂主要通过提高β受体和阻断M胆碱能受体功能面曼谷同发挥平喘作用。另外,如上海中药三厂制备的烧伤涂液(虎杖的乙醇提取物加呋喃西林)、上海黄河制药厂制备的复方氟脲嘧啶片(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鲨肝醇、历乃静、白芨、海螵蛸粉)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消渴丸、奇星药厂生产的气痛散等等。国处如日本有用安定和苓桂术甘汤合在一起制成的成药。这种中西药的同时使用,取长补短,从药物的疗效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只能作为中西药联用的初级阶段。

二、中西药的联合运用 所谓联合运用中西药,就是患者在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使用中药和西药,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对于许多现代医学难治症正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药物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是目前人类对会肿瘤的主要手段,然而在治疗的同时其产生的严重毒副作用亦令患者生畏。这些毒副反应按中医辨证施治多属燥热伤津的阴虚内热证候。按"虚劳"诊治即机体外于邪去正衰,以阴虚为主的气阴两虚,阴阳失去平衡,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或健脾运气、和胃降逆,多能取得良好效果。临床上如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及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于(如人参、田七、白花蛇舌草等)。另外在放疗时白细胞下减而合用复方阿胶浆等中药升白药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甘草是最常用中药,其通行十二经,具有调和诸药、引药归经之功。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与链霉素同用,能降低及至消除后者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使原来因链霉素性作用而不能继续使用者,有80%可以续用,且不影响链霉素的活性。长期运用皮质激素的病人,往往停药时出现反跳现象,甘草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少病人对皮质激素的依赖现象及临床撤药时的反应,从而提高了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此外甘草制剂配合抗癌药喜树碱、农吉利碱合用可明显降低抗癌药的毒性,并增强其疗效,已受到临床普遍的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