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小闯
来源:《商情》2018年第13期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高校应该作为创新的主阵地,为国家创新创业战略打好攻坚
战。而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关键,高校应当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而做出相应对策。本文
主要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创新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为如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专业教学 提升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
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响应
国家战略,从学校政策到课堂教学都要以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为国家发展积极培
养创新型人才。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分析
1.学生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
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根据我校情况,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
学生主动创新的想法不多。高职学生的学情学情决定了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的主动性
不够强,对专业知识往往是浅尝辄止,停留在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不去深入思考问题。比如在
理论或实训课堂上进行提问互动,学生回答问题不仅不善于思考,也不敢有突破常规的思路和
想法,基本就是书上有答案就照着书本念,书上没有答案就不知从何说起,呆若木鸡。而造成
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造成的墨守成规,学生上大学之
前为了升学考试,不得不唯标准答案是从,久而久之,与生俱来的想象力慢慢变得匮乏甚至消
失。第二、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会碍于面子,怕万一回答错了或者比较离谱会被老师或同学
取笑,这样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选择以回答不出错为底线,要么不回答,要么照书念。

学生的创新欲望不强。欲望是人的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欲望能使人对某件事产
生极大的动力。目前学生在学校的欲望来源有:一、每门课程考试合格,不挂科;二、专业课
程优秀同时参与学校活动以获取奖学金。学校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没有具体对学生创新能力做出
要求,导致学生只是把精力放在在对专业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上,而忽
视了专业层面上的创新,不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专业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学生对创新的概念理解不够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
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
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根据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训课上的反应,发
现学生对于创新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认为创新就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产品,而自己的专业和自
己的水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思想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觉得创新离自己太遥远,就
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3.学生创新思维比较局限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
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
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惯性思维,惯性思维也叫思维定势,就是人们经常按某种行为方式
进行思考问题,就会逐渐形成牢固的思维定势,深入到潜意识中并反过来支配自己的言行。它
往往与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形成有关系。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主要来源于十几年来
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比较固有的思维模式,当需要变更创新、新旧交替
时,惯性思维就会成为他们思维创新的主要障碍。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创新活动或者比
赛较少,导致思维不够活跃。

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加大创新宣传力度
学生对创新概念理解有偏差、创新不积极等现象都是因为学生对创新认识不够,这就需要
学校进行广泛的创新宣传。首先,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举办相应的创新讲座,让学生
对创新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再对创新活动望而生畏、徘徊不前,让学生明白创新其实就
是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解决办法,并能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即可。其次,
学校可以通过大屏幕循环播放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吸引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

2.多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
目前,学校依托国家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也进行了校内大赛选拔和推荐,并取得了比较好
的成绩,但是准备还是比较仓促,而且选拔范围不够广,一年一次的选拔频率并不能形成整个
校园的积极创新氛围。学校可以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每学期举办各专业的创新创业大赛,并扩大
奖励范围,同时为每年的国家大赛选拔优秀项目,慢慢形成全员创新的校园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专业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
对学生来说,创新的局限不仅仅在于学校创新氛围和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同时知识的储备
也非常关键,而这些知识的储备来源于专业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要
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在教学方法上有创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
专业知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熏陶。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利用启发式、探讨式
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首创精神。

4.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要改革创新
传统的学生测评是由课程考试成绩、日常出勤和表现、参与活动及荣誉几部分组成,这样
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专业知识的应试背诵上,只要平时出勤没问题,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得高分,就有可能拿到奖学金,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时间,学生不会安排太多时间在其
他方面,比如参加创新比赛、创新活动。

学校应该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标准向创新创业方向倾斜,比如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
上,不仅要看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参与学生活动的情况,同时要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
成绩列入测评范围,对于主动创新甚至创业的学生,可以在学分上给予支持,让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进行创新创业,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董海林,易真龙.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前途和出路[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1).
[2]彭宗祥,徐伟.徐国权大学生创新创造读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49.
[3]赵世安.高校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宁学院院报,201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