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资本论》
1起点是存在
图解劳动的二重性:财富和价值的关系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2 1存在 具体劳动 关系 形式 时间 劳动的 二重性 供需影响 价值实现 本质 两分法
财富和价值 的矛盾关系
观点是抽象结论 逻辑是具体结论
形式 三段式
生产力决定 着生产效率
抽象论述 随着物质财富的量 的增长,它的价值 量可能同时下降。 这种对立的运动来 源于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条件 生产效率提高,社 会必要劳动量下降 会导致价值量下降
关系属性
矛盾性
自身属性
认 2过程 识 间接反 是观点 能 思 和理论 力 不 层次阶梯 断 直接性:劳动产品 提 花费的劳动时间不同 升 劳动技能和制作工艺不同 直观反映
本质性 社会地位 物质利益 间接性 社会必要劳动量 供需矛盾的影响 人与人社会关系
认识对象:物,自身属性-使用价值 相互交换:关系属性-价值与价格
马克思采用了描述和比喻的方法,图解则是逻辑分析方法
交换形式与矛盾形式之间的关联
从形式到属性
商品和货币 属性 矛盾:两极形态 本质 产品和商品 对立:本质矛盾 思维口诀 过程是三 属性是一 形式无矛盾 本质有矛盾 属性是矛盾 同一是隐藏,差别是显露 对立是本质,矛盾是属性 结果
物和产品 显露 差别:属性对立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和属性
形式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整体:总和的或 扩大的价值形式 形式 2特殊等价形式
逻辑规则 形式对立本质同一 两个层次对立统一
本质属性:3总和的或 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z量商品A=u量商品B,或=v量商品C,或=w量商品D,或=x量商品E,或=其他 20码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叶,或=40磅咖啡,或=1夸特小麦, 或=2盎司金或=1/2吨铁或=其他:辩证逻辑形式:抽象和具体的同一律
《资本论》四卷本的逻辑结构
演化结果 科学理论 第一篇 基因形态 商品 (价值关系演变过程) 基因 本质—形式 现象 第三卷 具体程 两个层次 逻辑模式 动静一体
第一卷 本质属性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卷 动态形式 资本的流通过程
理性对象 变化过程
第四卷 理论形态 观念的演化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发展史
图解《资本论》1至3卷的逻辑
第一版序言讲述的论证方法
分析经济形式 不能用显微镜 直观观察 现象和本质 知性认识方法
形式对立
科学理论需要采 用逻辑证明方法
也不能用 化学试剂 实践方法 如欧文的方法 具体实验方法
逻辑规则 两分法-同一律 观点和实例一体 资产阶级社会 具体实例
思维口诀 形式对立 本质同一
分析方法与叙述方法的本质区别
逻辑属性 两种形式对立统一
实事求是方法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 材料,分析它的各种 发展形式,探寻这些 形式的内在联系。只 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 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 地叙述出来。 系统分析和综合
辩证逻辑属性
这点一旦做到,材料 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 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 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 用概念和逻辑 进行动态论述的特点
第一章 商品 交换过程
货币或商品流通
逻辑规则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三分法-过程论
第一章内部的逻辑结构图
1商品的两个因素 从本质关系出发
2劳动的二重性 属性是矛盾关系
系统分析
四种形式的关系
3价值形式 逻辑是动态关系
4拜物教性质、秘密 结论是具体关系
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方法
使用价值 有用性 物 存在 ┌交换价格 └商品价值 物 产品 商品 物 产品 商品
逻辑规则 两分法——同一律
事物辩证法和概念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3极限规则 两个层次两种形式 三个环节对立统一 没有客观事物的踪迹, 它是绝对真理 2辩证法三大规律 隐含事物的踪迹 马克思 的哲学 1社会演变规律 具体事物的规律 注意:二律背反的 内涵,它是规律或 真理的形式特点
抱一
时代哲学 逻辑 规则 对象本质概念 属性思维规律 形式概念辩证法 模式极限 康德 哲学
黑格尔 逻辑学
理性无限
形式事物辩证法 对象事物现象-属性客观规 律
层次 界限
知性有限 感性直观
客观存在——认识对象:本体
辩证法的实质:动态分析方法
逻辑规则:三分法-过程论-对立统一律
现存事物 肯定理解
变化形式
否定理解
变化结果 必然灭亡
从不断的运动中,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动态分析方法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说 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逻辑规则:两种形式对立统一
两个层次
4结论:物(财富)只有在交换中才具有价值属性,价值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重属性 直接性存在形式 间接性关系形式 商品的社会属性 形式:交换关系 本质:生产关系 价值和财富之间 矛盾根源在于 劳动的二重性 层次关系 商品的形式属性 直接性自然物质 间接性劳动产品 劳动的二重性 私人实际劳动量 社会必要劳动量 层次关系 分析结论 一切劳动,作为相同的 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 形成商品价值;作为具 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 产使用价值即社会财富 逻辑规则 存在是一,认识是二 生产力与价值关系 同样时间内价值量 相同使用价值不同 生产力高时多些, 生产力低时少些, 提高劳动生产力就会 降低单位产品价值量
具体形式 1财富增长 价值不变 逻辑 分析 三段 具体形式 式法 2财富增长 各自 价值下降 适用 条件 具体形式 不同 3财富增长 价值增多
劳动二重性的分析结论
条件:社会关系 人类劳动力 在生理学意义 上的耗费 相同的抽象的 人类劳动 它形成 商品价值 抽象劳动形式 社会属性:可变 从一方面看 一方面、另一方面 这是抽象的表述形式 条件和观点二者分立 科学表述格式 条件观点一体 两分法同一律 条件:劳动关系 人类劳动力 在特殊有目的 形式上耗费 具体的有用的 劳动 它生产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形式 自然属性:不变 从另一方面看
2动态形式 (2)相对价值形式 简单的、个别的 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形式逻辑的三段式 (3)等价形式 两种形式
质: 内容
量的 规定性
(4)简单价值 形式的总体 综合分析
3静态本质
┌抽象: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 └具体:20码麻布=1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 逻辑形式:辩证逻辑;逻辑规则:两分法-同一律
商品的定义 独立的互不依赖 的私人劳动产品
商品的本质属性 劳动力的耗费 社会必要劳动量
生产力 有目的的生产活动 在一定时间内效率
逻辑形式:三段式法:从形式到本质到动态关系 属性:两个层次两种形式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的逻辑图
注意:普遍一般停留在 有限,本质一般上升到 无限,如国际通用货币 两分法 本质 一般 量变结果 D货币形式 质变形式 一般 普遍
C一般价值形式 三分法动态过程 形式逻辑:三段式 辩证逻辑:两分法 二者的有机结合 B总和的或扩大的 价值形式 三分法对立统一 普遍 特殊
量变过程 三段式
A简单个别或偶然的 价值形式 系统分析四分法
具体 个别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 相对价值形式 价值表现 的两极 等价形式 本质关系 1本质矛盾
二者都必须用 抽象力来代替 辩证逻辑 理性思辨方法
劳动产品的 商品形式 直接性 解说 抽象力 的形式
或者商品 的价值形式 间接性
本质性 经济的 细胞形式
从直接性到间接性到本质性的深化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
形式 三段式
整体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两分法 个别和一般 的同一律
形式:交换关系
典型实例 英国 本质 资本主义的 生产关系 典型实例 英国 个别 就是 一般 适用一般 德国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3形式 分析
2质变结果 属性分析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 4本质 分析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六篇 工资——分配
生产分配历史 形式逻辑 三段式三分法
先验逻辑 菱形结构
5具体 分析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逻辑规则 本质两分法,具体四分法 起点和终点重合都是过程
《资本论》第一卷间接形式的逻辑图
1、逻辑分析 动态两分法 第二篇 质变结果 2、属性分析 第七篇 积累过程 6、历史分析
第三篇第四篇 3、形式分析
系统分析 四者同一律
第六篇 5、具体分析
第五篇 4、本质分析
逻辑和历 史的同一
层次 属性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的逻辑结构图
本质分析
第三章
形式分析
第二章
具体分析
关系
自身属性
形式特点
┌具体劳动量 └社会劳动量
形式逻辑:三段式法 从存在属性到形式特点:三段式 直接性:存在的属性和形式特点
辩证逻辑:本质两分形式三分 从关系出发,现象本质、矛盾关系 间接性:关系的形式、本质、现象
马克思使用哲学范畴分析经济关系
哲学范畴工具的应用
哲学范畴 的内涵 量是 存在形式 自身特点 量的差别2 层次 社会属性 社会 人与人关系 劳动 关系 1经济关系 关系 2生产关系 3社会关系 自然属性 层次性 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 物 有用性 交换价格 交换价值 在交 物 换中 劳动成果 成为 商品
《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述结构
剩余价值内涵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本质是一 本质 形式是二 两种手段 具体
绝对剩余价值
延长劳动时间的产物
相对剩余价值
改进工艺技术的产物
具体是多 利润(地租、利息)
表现形式:多样性
《资本论》第一卷各篇之间的逻辑结构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1动态本质 逻辑过程 抽象形式 辩证逻辑 两种形式 两个层次 对立统一 具体形式 6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