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产品发展现状前景分析成文

中国农产品发展现状前景分析成文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前景分析1.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1.1中国农产品种植以及生产情况1.2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1.2.1谷物进口增长越近七成:1.2.2棉花进口翻番,食糖进口减二成:1.2.3食用油籽进口增一成,食用植物油进口减一成1.2.4果蔬出口基本稳定,进口增长相对较快:1.2.5水产品顺差扩大近三成,畜产品逆差扩大约一倍:1.3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劣势1.3.1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1.3.2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2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国际竞争力总体不强2.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2.3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2.4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2.5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某些国家新的“绿色壁垒”2.6我国国内农业支持政策薄弱2.7出口市场过于集中3.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发展的思路及对策3.1合理利用多边贸易规则,构建较为现实的农业政策3.2立足国情,构建强有力的农业支持政策3.3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3.4善用谈判策略,更好地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维护利益4.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中国农产品发展现状前景分析1.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1.1中国农产品种植以及生产情况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广泛的农业基础和生产条件。

截至2009年,我国共拥有耕地18亿亩。

已具备生产5亿吨粮食、4亿吨蔬菜、5000多万吨水果、5000多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和2000多万吨油料的能力。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已超世界平均水平。

小麦、水稻、水果、蔬菜、肉和蛋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薯类产量1.81亿吨,占世界总量24.7%,其中马铃薯745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1.9% ;大豆1450万吨,菜籽1350万吨,油料作物9160万吨,占世界总量11.8%;猪肉总产量达到4889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9.9%;蛋类产量为2702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3.6%。

1.2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2010年1-7月,我国累计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53.1亿美元,同比增长29.1%。

其中,出口26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9%;进口391.8亿美元,同比增长33.6%;贸易逆差130.5亿美元,扩大了61.9%1.2.1谷物进口增长越近七成:2010年1-7月,谷物出口75.6万吨,同比下降5.9%;出口额4.2亿美元,同比下降9.1%。

进口296.0万吨,同比增长66.0%;进口额8.0亿美元,同比增长58.2%,谷物净进口220.4万吨,同比扩大1.3倍。

稻谷和大米:出口40.1万吨,同比下降21.1%;进口20.5万吨,同比增长42.6%。

玉米:出口9.3万吨,同比增长30.7%;进口28.2万吨,同比扩大56倍。

小麦:出口13.1万吨,同比增长24.3%;进口102.3万吨,同比扩大1倍。

大麦:进口138.9万吨,同比增长26.7%。

1.2.2棉花进口翻番,食糖进口减二成:棉花:2010年1-7月,进口171.2万吨,同比增长97.6%;进口额30.3亿美元,同比扩大1.7倍。

另外,棉短绒和废棉共进口20.2万吨,同比增长93.1%;进口额1.3亿美元,同比扩大2.2倍。

食糖:1-7月,进口71.4万吨,同比下降17.2%;进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出口6.2万吨,同比增长60.6%;出口额0.4亿美元,同比扩大1.3倍。

1.2.3食用油籽进口增一成,食用植物油进口减一成食用油籽:1-7月,进口3215.4万吨,同比增长11.8%;进口额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

出口54.8万吨,同比下降27.8%;出口额7.0亿美元,同比下降3.8%。

逆差136.5亿美元,同比扩大17.9%。

其中:大豆进口3075.8万吨,同比增长16.2%。

油菜籽进口99.2万吨,同比下降50.1%。

食用植物油:1-7月,进口449.8万吨,同比下降11.9%;进口额36.8亿美元,同比增长7.5%。

出口5.7万吨,同比增长13.9%;出口额0.8亿美元,同比增长7.1%。

逆差36.0亿美元,同比扩大7.5%。

其中,棕榈油进口347.1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

豆油进口40.7万吨,同比下降67.2%。

菜油进口44.7万吨,同比增长55.7%。

饼粕:1-7月,进口130.1万吨,同比扩大2.2倍;进口额2.9亿美元,同比扩大2.4倍。

出口96.1万吨,同比下降7.3%;出口额3.7亿美元,同比下降3.3%。

1.2.4果蔬出口基本稳定,进口增长相对较快:蔬菜:1-7月,出口467.9万吨,同比增长2.7%;出口额50.8亿美元,同比增长44.3%。

进口8.3万吨,同比增长57.5%;进口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57.4%,贸易顺差49.3亿美元,同比扩大43.9%。

水果:1-7月,出口264.1万吨,同比下降2.1%;出口额21.5亿美元,同比增长7.7%。

进口163.4万吨,同比增长10.2%;进口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1%。

贸易顺差9.4亿美元,同比下降2.1%。

1.2.5水产品顺差扩大近三成,畜产品逆差扩大约一倍:水产品:1-7月出口额71.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进口额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6%;贸易顺差36.0亿美元,同比扩大29.8%。

. 畜产品:1-7月,出口额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进口额54.9亿美元,同比增长51.6%;贸易顺差29.5亿美元,同比扩大99.4%。

1.3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劣势1.3.1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素禀赋优势。

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

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

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蔬菜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倍,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0多倍。

从长期来看,我国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将会保持相当时间的竞争优势。

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2009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4894万吨,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35.98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8%。

2009年我国肉类产量达75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

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

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1.3.2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劣势。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厣这几类产僁。

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但近10年来,我国粮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稻米、大豆、棉花、沱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

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平均价格24%、43%和45%。

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

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

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

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如2009年,亚洲占出口份额的59.3%,山东省2009年农产品出口日、韩就占80%左右。

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

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

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

再次,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包括土地费用、劳动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直接费用和税收等),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

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主要粮食生产成本普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

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

就农产品质量而言,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

就稻米来说,国外消费者喜食长粒米,而我国优质大米粒长平均为6.8毫米,比国际名牌大米短0.4毫米;影响煮熟及食品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国外名牌大米平均为20.1%,我国8个优质米平均为17.5%。

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

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