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合成
1.2.2 热丝CVD(HFCVD)法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利用高温(2200℃左右)热丝(钨丝 或钽丝)将CH4和H2混合气体解理激发,得到大量反应粒子、 原子、电子离子,反应粒子混合后并经历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 到达基体表面,经过吸附和脱附进入气相,扩散到基体近表面 并徘徊至合适反应点,达到适宜条件,沉积为所需物质的方法 。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对本底真空压强的要求相对要高,其腔体 内的真空环境配置了一台旋转式机械泵,并且对进行反应的各 种混合气体是严格控制的(气体流量单位为标准每立方厘米每 分钟,简称SCCM)。还配有一微量流量计用以来监控并维持 真空腔体内的反应压力变化,反应时,其工作压强一般为3.0~ 5.0 kPa,同时,对基片进行加热,升温至700~900 ℃。
1、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 早在公元前1000年,人们就发现并知道金刚石 很硬。长期以来,她无论是在科学家还是在普通 老百姓心目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一直以来,人 们都热衷于收藏各式各样的钻石(加工过的金刚 石),因为精美华丽的钻石不仅是富贵的象征, 更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所以,钻石的价值早已 超出了它的实际价格。
• 火山爆发时,它们夹在岩浆中,上升到接近地表 时冷却,形成含有少量钻石的原生矿床——金伯 利岩。 • 自然界中天然钻石少之又少,大颗粒钻石更是凤 毛麟角。一般说来,人们从1吨金刚石砂矿中,只 能得到0.5克拉钻石,所以它们远不能满足人们日 益增长的需求。
2、天然金刚石形成机理探讨 地球里有大量CO2和碳酸盐,并且地球内部是还原 性的(远古时还原性更强),实际上天然金刚石很 有可能是CO2或碳酸盐在地球内部合适的地方通 过化学还原而形成的,根据合成金刚石的压力和 温度条件推断天然金刚石在地表以下30公里左右 就能形成。
1.2.1 燃烧火焰法
燃烧火焰也是一种等离子体,其也有两种形式的装置:一种 通常是用于开放式的火焰;另一种适用于腔体的火焰,其电子密 度在106~108 cm-3;电子能量在0.05~1 eV 范围内。火焰法采 用本生式燃烧,即在碳源气体中预先混合氧气,再进行扩散燃 烧。只要氧气适量,就能形成由焰心、内焰(还原焰)、外焰 (氧化焰)构成的本生火焰。这样,选用适当的材料作为基板 ,将基板设置在内焰中,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内焰等离子体中 形成的部分碳的游离基团(如C2等)就可以在基板上生长出金 刚石。虽然燃烧火焰法不适宜外延高品质、大尺寸的单晶金刚 石膜,但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还是简捷易行的。
1.1 高温高压(HTHP)法 高温高压法泛指温度超过1500℃,压强超过109Pa 的 条件下制备金刚石的方法,国外一般称作温度梯度法 ,国内称作温度差法,简称HTHP。1967年,美国通 用公司(GE)研究小组首次提出HTHP法,经过几年 的研究工作,在1971年时,合成出世界上首颗5mm( 约1克拉)单晶金刚石(Ib型),其颜色为黄色,整个 生长过程中晶体的平均生长速率大约为2.5 mg/h,随 后,又研究并制备出了无色(IIa型)和蓝色(IIb型) 大单晶金刚石。但是,这并没有实现大批量的生产, 首先是由于实验设备较大,其次要想长出再现性比较 好的单晶所花费的成本是比较巨大的。
除了作为宝石装饰品外,金刚石广泛运用于精密仪 器、磨料、切割工具、钻探、航天和军事等工业 领域。
• 金刚石的导热性很好,在常温下,它的导热率是 铜的五倍,因此它被用作微波器件和固体激光器 的散热片以及能够在高温(500-700℃)、高频、 高功率或强辐射条件下稳定工作的大规模集成电 路;
• 金刚石晶体的电子亲和势小,是理想的场发射阴 极材料; • 金刚石又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Eg=5.5eV),击 穿电压(107V)和饱和电流(2.7x107cm s-1)都远远 高于Si, GaAs, InP等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结合其优 异的高温性能,在微电子领域,基于金刚石的集 成电路是现有硅基集成电路强有力的竞争者; • 从深紫外到远红外全透明,可应用于巡航导弹红 外探测器的窗口; • 耐磨性能好,可用于太空梭中的铰链、轴承等活动 连接部位。
MPCVD 法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生长单晶金刚石的方 法,所以国内外许多人都在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工艺 条件如:气体流量、样品的预处理、掺入气体等都会 对制备的单晶金刚石的尺寸及速率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介绍可以看出,CVD法相对HTHP法而 言主要的优势如下:1)金刚石纯度高。在HTHP法中,因为金 刚石是在一个经高温处理后熔融的触媒里生长的,其晶格中不 可避免的会掺进构成触媒的金属原子。而在CVD法中,通入腔 体的原料气体的纯度一般会很高, 所以生成高纯度的金刚石膜 是有可能的。2)理想情况下可以将金刚石膜的尺寸面积做大。 CVD的反应装置是一个配有真空系统的谐振腔体,将腔体无穷 的走向大型化是有可能的。目前用CVD法制备大尺寸的单晶需 要选用同样大尺寸单晶作为晶种, 原则上所制备的膜会和所提 供的晶种大小一样。一旦谐振腔能够做到一定的尺寸,所制备 的膜的尺寸也会相应扩大,而且可以有效地减低生产成本, 实 现多颗单晶的同时生长。
二、石墨 一种深灰色的有金 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 鳞片状固体。 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在纸上画过能留下 深灰色的痕迹。 此外,石墨还具有优 良的导电性能。
同一类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单质不同。
金刚石
石墨
金刚石晶体属于立方晶系,晶格常数0.3566nm 。金刚石的所有优异性质,都得益于它的碳-碳四面 体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即中心碳原子以四个sp3杂 化轨道与四个邻近的碳原子成键(键长0.154nm,键 角109°28′),形成四个σ键。
MPCVD法制备金刚石膜具有许多优点,如反应过程中无电极 ,就不会发生HFCVD 法中因金属丝蒸发、游离到沉积的金刚石 表面,而产生污染问题;直流等离子喷射CVD法中,在电弧的 产生过程中,点火和熄灭所引起的热冲击非常容易造成金刚石 从基片表面脱落;微波激发的等离子体,其电离密度较高等, 因此MPCVD法是众多CVD 法制备金刚石膜中研究者们的首选 。 MPCVD方法制备的金刚石在成核、结晶及生长特性方面与传 统的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方法有着基本类似的规律。 但对其生长速率而言,比HFCVD法要慢,一般只有0.5~1.0 μm/h。但是,由于MPCVD 方法所制备的金刚石膜有着以上叙 述的优点, 所以一度成为研究学者们制备高品质金刚石薄膜的 主要方法。由此装置可以制备出面积较大、晶体良好、杂质少 、比较纯净的高质量金刚石薄膜。
目前,主要有两种制备合成单晶金刚石的方法:一 种是高温高压法,简称HTHP; 另外一种就是化学气 相沉积法,简称CVD。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改进,虽然 高温高压法是人工合成金刚石单晶的重要方法, 但其本 身仍存在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CVD法和HTHP法相 比的优势是合成的金刚石尺寸在理论上讲不受限制, 且合成的金刚石纯度高,因此必将取代现有HTHP 方 法而成为单晶金刚石的最佳方法。
然而,HFபைடு நூலகம்VD 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热丝容易被氧 化并被腐蚀性气体所腐蚀,这就决定了参与反应的原 料气体的种类;又因为热丝是金属材料,造成金刚石 膜的污染也必不可少。如果制备的金刚石薄膜是用于 机械加工行业,一些金属掺入的污染并不是致命的问 题,但若是应用于微电子或光学窗口领域,这种问题 将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如果要提高金刚石薄膜的生长 速率并实现一定取向的生长,热激发所产生的密度不 高的等离子体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施加偏压来改善。
据说, 1953年瑞士的一个研究组曾经合成了钻石,但没 有发表有关结果. 1954年12月8日,美国GE (通用电器) 公司宣布H. Tracy Hall等人成功地合成了金刚石, 158 年的苦苦探索终于结出了成功的果实,从此人工合成金 刚石的产量逐渐超过了天然金刚石的产量. 工业化合 成金刚石需要1400℃的高温和5万—10万个大气压的 超高压条件,由于合成条件限制,此种方法很难生长大 晶体,尽管国外有些报道,但由于条件苛刻未能商业化 生产. 对于尖端技术上(如巡航导弹的红外探测器窗口) 所用的金刚石,就要求它的尺寸较大. 而且高温高压方 法成本高,设备复杂,尤其是产品颗粒尺寸小、颜色黄, 也很难制成宝石级金刚石.
碳-碳共价键网络赋予金刚石优异的性能
1
天然金刚石
金刚石人工合成 影响金刚石晶体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进展
2 3 4 5
• 一、金刚石
•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 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的固体。是天然最硬 的物质。加工琢磨后 璀璨、夺目有光泽。
金刚石很硬——切割大理石 钻探机钻头 玻璃刀刻画玻璃 饰品——钻石
目前工业上主要还是利用HPHT法制备单晶金刚石, 其最大优点是制造工艺较简单,金刚石的生长速度快 ,通常在10~20 min 内就能合成出 1 mm 以下的金刚 石单晶,从而满足各种工业需要。随着生长技术的发 展,现在通过控制成核可以生长出粒径达 2 mm 的金 刚石。
但HTHP 法也有不足之处:如制备的单个颗粒尺 寸较小, 不能有效地进行重复生长,难以进行半导 体掺杂, 设备的不稳定性导致不能合成比较大尺寸 的单晶,实验过程中的参数难以控制;另外 HTHP 法合成的单晶金刚石中还会带有一些杂质 ,如触媒、金属催化剂中的属颗粒等;长时间的 高温高压对设备的要求极为苛刻, 由此产生了巨 大的生产成本; 而且用目前HTHP 制备合成的金 刚石的尺寸限制了金刚石作为功能材料的大规模 应用,其尺寸仅仅最大也就能做到几个毫米。
HTHP法中,目前有两种设备可用以制备金刚石 :一种是用六面顶压机,它主要是将石墨相的碳转 化为金刚石相的碳;另外一种设备是两段式分球压 机设备,它是由前苏联科学家Boris Feigelson 等人在 90年代初研制开发的。 就目前的HTHP法生长技术而言,要想合成大颗粒 单晶金刚石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一般也就只能合 成小颗粒的金刚石, 而在大单晶金刚石合成技术上 ,实验人员采用的是晶种法,即在更高压力和温度 下(6000 MPa,1520 ℃),经过数天的生长,种 子颗粒大小就可以达到几个毫米宝石级金刚石, 其 重量达到约几个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