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类 号:K892.21单位代码:10452本科毕业论文山东临沂传统生养习俗漫谈 姓 名 郭亚男学 号 200803860129年 级 2008专 业 文化产业管理系 (院) 文学院 指导教师 王厚香2012年3月31日摘要生,即诞生;养,即养育。
生养习俗在临沂地区的传统民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沂蒙文化的有益补充。
临沂传统生养习俗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孕前、孕期、孕后的种种活动以及在起名、饮食、服饰、儿童游戏等方面的种种讲究,表达着境内民众期盼新生命的顺利降生和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沟通着人们之间的感情,维系着种族的生存与发展。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沂蒙人民虔诚的将这一民俗传承下来,不断发展创新这一民俗,以使其适应境内民众的现实需要,更好的服务于临沂人民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临沂诞生习俗养育习俗AbstractBorn, is born; Keep, is raising. Child in Linyi area of the customs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of Yimeng Culture.Child in Linyi traditional custom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social life. It express the people’s wish of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ew life coming smooth and healthy growth in the future with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of the pregnant, the pregnancy, the pregnancy aft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variety of exquisite of food, dress, children's gam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mmunicate with the emotion between people and sustai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ace. One thousand years, this folk had being inherited religiously by the Yimeng people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They also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folk to make its people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life and better service in Linyi people's social lifeKeywords: Linyi;birth custom;raising custom目录导言 (4)一、传统生养习俗 (4)(一) 传统诞生习俗 (4)1、孕前习俗:求子 (4)2、孕期习俗 (5)3、孕后习俗:送米糖、满月、百岁、周岁 (5)(二)传统育儿习俗 (7)1、起名 (7)2、饮食 (7)3、服饰 (7)4、儿童游戏 (7)二、临沂传统生养习俗的民俗功能及其内涵 (8)三、临沂传统生养习俗的继承和发展 (9)结语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2)谢辞 (1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格外重视生命的繁衍。
“传宗接代,延续种族”成为历朝历代民众的基本信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莫不如此。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以说是深入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几千年来不曾改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域的民众,因其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生命的认识自然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形成了不同的生养习俗。
临沂位于鲁南地区,是典型内陆农牧文化区,这里传统生养习俗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是沂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即诞生;养,即养育。
它们是民众对生命的一种认识观,反映着民众的集体的思想感情,并成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成了生养习俗。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概论》谈到:“在诞生仪礼中婴儿本人只能处于被长辈安排的被动地位,但仪式过程把他当作可以与成人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角加以教育,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人格塑造的一些基本要求,所以,应当把民间诞生礼仪同整个婴幼儿期的培养与教育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1](P164)鉴于此,笔者把临沂传统诞生习俗与养育习俗结合起来加以考察,揭示当地民众所创造的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文化。
一、传统生养习俗民俗是源于大众的生活文化。
临沂传统生养习俗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着当地民众朴实的思想感情:祈望新生儿能健健康康的成长,以便子孙兴旺,光宗耀祖。
概括起来,临沂传统生养习俗可分为两大部分:诞生习俗和育儿习俗。
(一)传统诞生习俗诞生习俗也可称之为诞生礼。
作为人生仪礼的重要开端,诞生礼受到历代民众的重视。
其仪式隆重而热烈,反应着临沂民众对新生命的崇高的礼遇和尊敬,因为它是生命轮回的开始,只有把这个头开好了,以后的日子才能过的舒心。
诞生习俗可分为三个阶段:孕前习俗、孕期习俗、孕后习俗。
1、孕前习俗:求子婴儿的降生在境内民众眼里是天大的事,所以降生的前前后后都必须认真对待,以保证婴儿顺利来到人间。
(1)婚礼中的求子习俗临沂传统婚礼遵循着“六礼”①的要求,在婚礼的准备活动中我们可以找到诸多求子的习俗。
首先,在临沂传统的婚礼中,新娘进入新郎家前要“踏火盆”。
新郎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把新娘从其娘家接到自家门前,然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新郎挽着新娘,新娘跨过事先放在门前的火盆,此谓之“踏火盆”。
通过“踏火盆”可除去新娘身上的晦气,避免周围妖魔鬼怪的侵扰,以求新婚夫妇婚后生活幸福,早日生子。
其次,在婚房的布置上有着诸多“讲究”。
婚床、橱柜、被褥等里里外外,多会撒上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取其谐音“早生贵子”。
再次,婚前几天,新郎家多会在亲族中寻觅合适的男童,与新郎一起睡在婚床之上,谓之“滚床”。
也是为了新婚夫妇婚后可早日得子,多子多福。
(2)婚后的求子习俗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传统观念里,婚姻的主要任务就是繁衍子嗣,延续家族香火。
所以,结婚生子是所有新婚夫妇必须认真对待的,尤其是新媳妇。
而那些婚后长时间未得子的新媳妇,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求助神灵,望其送子,以了心中大事。
临沂民间关于求子的信仰崇拜,可分为两类:一是神祇崇拜,一是灵物崇拜。
在神祇崇拜中,临沂民众信仰的神灵,如观音娘娘,送子娘娘等,在临沂的寺庙中,必会供奉着观音菩萨,自古就有观音送子的说法,因而,每逢重要节日求拜观音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婚后无子的妇女多会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寺庙祭拜观音,以求菩萨显灵,早日送子。
灵物崇拜是指“人们对某些动物、植物和其他的自然物及人工物的信仰崇拜”[2](P1562)。
在临沂民间灵物崇拜中,槐树和石榴等植物是众人祭拜的对象,像石榴,因其结籽多,有多子多福之意,故人们就视为生育的灵物,对其顶礼膜拜。
2、孕期习俗(1)行为禁忌临沂妇女怀孕谓之“有喜”,有喜之后又有着诸多行为禁忌。
如不能参加婚礼、丧礼,尤其是不能见到尸体。
民间认为有孕之妇如同“四不像”,若参加婚礼对新婚夫妇不吉利,当然,喧闹的环境也不利于孕妇的身体健康;孕妇不能参加丧礼,是怕鬼魂缠身,阴魂不散,影响婴儿的顺利生产。
此外,孕妇要“常口谈正言,身行正事。
”只有这样所生之子才会“忠孝仁义”,“贤旺,端正,寿考”等等。
[3](P662)(2)预测性别临沂民众多会根据孕妇的某些行为预测胎儿的性别。
孕妇喜食酸物,预兆生男孩;喜食辣物预示生女孩,此谓之“酸男辣女”;孕妇过门槛时,先迈左腿主生男孩,先迈右腿主女孩,谓之“男左女右”。
[3](P662)(3)孕期馈赠临沂妇女怀孕是家中的大喜事,此时,孕妇的娘家在“得信”②后,要送一些婴儿出生后用的衣物及食品等。
3、孕后习俗:送米糖、满月、百岁、周岁婴儿顺利降生,母子平安,可以说迈过了人生重要的一个槛。
于是,亲友会以多种方式庆祝新生命的降临,这便是孕后的“送米糖”、“满月”、“百岁”、“周岁”等礼俗。
(1)送米糖临沂孕妇分娩,俗称“添喜”,生男谓之“大喜”,生女谓之“小喜”,这主要受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婴儿出生时,即在大门额悬挂周边缀有铜钱的方形红布一块,俗称“红子”。
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添喜的标志,以示四邻;一是辟邪,因为红色自古就有辟邪的意思。
若生男孩,则外加书本和一副弓箭,意为孩子长大后可文武兼备;若生女孩,则要加书本、蒜头,意为长达后过日子会算计,能持家。
这一习俗产生的很早,《礼记》中就有生男“设弧于门左”;生女“设帨于门右”的记载[1](P162)。
“添喜”之后,男方首先要到产妇娘家“报喜”,尔后再告知其他亲友。
此时,娘家人要挑选吉日(产后6、9、12、24天不等)和众亲友(姑、姨、妗子等)携小米、白面、红糖、鸡蛋、挂面、棉袄、布料、童装等前来贺喜,此举称为“送米糖”(亦称“送粥米”)。
在“送米糖”时,一般是婴儿的奶奶怀抱婴儿坐在众人的中间,并在其前面放置一罗线筐,由婴儿的舅舅手持剪刀在婴儿头上做剪发动作,且口中念道“七铰灵利八铰乖,二十四天铰秀才”,此谓之“铰头”。
然后,众亲友将备好的红包依次放入罗线筐内,谓之“铰头钱”,钱币的多少随着关系的远近而不同。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铰头钱”的数额也越来越大。
之后,男方家要大摆宴席,款待众亲友,宴后则要分赠红鸡蛋等物以回礼。
(2)满月临沂产妇生育后1个月内,不能出门,只能在家中安心静养,俗谓“坐月子”。
此时,婴儿来到人间已满1个月,婴儿的姥姥则要为其置手镯、长命锁等器物,并将产妇及婴儿接回“过满月”,亦叫“躲尿窝”[2](P1551)。
在这期间,众亲友要聚集在一起,摆宴庆贺。
(3)百岁在婴儿出生100天后,其姥姥、姑、姨等亲朋要携带礼物齐集庆贺,俗称“过百日”,亦称“过百岁”。
一些地方有“姑做鞋,姨做袜,姥姥做个裤衩衩”之说,也有“姑送裤子,姨送袄,舅母的帽子戴到老”之谚,表达着众亲朋祝福孩子健健康康成长的思想感情。
(4)周岁婴儿出生后满1年,谓之“周岁”。
这可以说是婴儿诞生礼的最后一个高潮,除了与满月、百岁一样众亲友要齐集庆贺外,还有其特别功能:临沂人多会在此天举行预卜孩子前程的“抓周”仪式。
其做法是:将笔墨、书画、算盘、秤尺、刀剑弓矢等器具放在婴儿周围,让婴儿随意抓取,视其所取,观其志向,预卜将来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