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坚守到文化自信
近期,我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在全国同 步
上映, 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教授撰文 高度
评价《百鸟朝凤》,认为:“这正是吴天明在东西方文化八 面来风的
现实背景下, 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 效颦的‘西
化'鼓噪, 依然葆有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的体 现。” [1] 从
实际观影反响看,该片以“看五分钟就想哭”的朴 实无华、 饱含真
情的感染力与感动力征服了无数观众, 先后荣获 第十三届精神文明
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和第 29 届中国电 影金鸡奖“评委会特
别奖”。
《百鸟朝凤》 意味着吴天明导演由 80 年代的《老井》 、《人
生》等影片所坚守的现实主义艺术理想,过渡到了现实主义、现 代
性、时代精神兼容并包的审美追求。 这给当下中国电影带来了 关于
艺术、关于市场的诸多启示。
首先,《百鸟朝凤》以直接指涉“德”和“艺”这对孪生价 值
要素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的重要意义, 表征出恪守真善美 道德
立场的价值取向。 影片讲述的是在物欲横流、 浮躁之风泛滥 的当下
时代背景下, 两代民间唢呐艺人秉持民间文化精神, 坚守 传统艺术
传承模式的故事。 老戏骨陶泽如在剧中扮演“唢呐王” 焦三爷这一
角色, 他坚持要将自己的手艺和演艺班底传给一个德 艺双馨的徒
弟。 在焦三爷的众弟子当中, 游天鸣的资历远不及一 众师哥, 其
聪慧也逊色于同辈师弟蓝玉, 但向善好学的品性使他 最终成为继承
师傅衣钵的人。 焦三爷看重的是游天明那份尊师重 道、为人忠厚、
勤奋刻苦的品性。游天鸣曾为父亲的意外摔倒而 落泪,他不顾个人安
危在大火中拼命为年幼的师弟抢出唢呐, 这 是一种德性的自然流
露 ; 他在学艺过程中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 韧和执着, 幼时夜以
继日地练习吸水, 这恰恰是学艺者应有的执 着境界。
片名《百鸟朝凤》不仅指的是一首唢呐名曲,其深层含义是 借
助此曲弘扬一种至高至善的价值观和一份当下社会稀缺的正 能量。在
现实生活中,唢呐曲《百鸟朝凤》常被用于乡村的婚丧 嫁娶。导演吴
天明创造性地将该曲改编为深沉刚毅的风格, 以契 合影片主旨。唢
呐匠这个行当在影片所设定的小山村一一无双 镇,曾一度具有极高的
社会地位。 唢呐匠的工作就是为四邻八乡 的红白喜事吹奏乐曲,
“请乐师”成了一种高规格的仪式。 每当 遇到死者出殡,唢呐匠们
根据级别不同将演奏分为两台、四台、 八台,最高等级是《百鸟朝
凤》。但这首至高无上的曲子并非任 何人都能享用, 也并不是出价
高就能买得来的, 只有生前德高望 重,具有社会认可度的逝者才能
配得上此曲。在影片末尾, 《百 鸟朝凤》曾两度吹响,第一次是土
庄的老村长过世,焦三爷强忍 肺癌之痛,在临终之际为这个曾经打过
鬼子、为群众修过水库、 负过重伤的老前辈吹奏此曲 ; 第二次是徒
弟游天鸣在焦三爷的坟 前以此曲送别恩师。凤凰已逝,百鸟哀鸣,焦
三爷用生命谱写了
一曲感人肺腑的壮歌!
其次,电影《百鸟朝凤》表达揭示了新形势下如何坚守文化 传
统以及怎样培育文化自信的命题。 《百鸟朝凤》里的民间和艺
术,不仅仅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民间现实生存空间和唢呐艺术的 外在
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一种影视创作者加工后的审美空 间和最本
真的原初的艺术情怀, 其深层的创作寓意是传达对中华 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这是一种从艺术层面到价 值意义的升华。
影片中焦三爷拿出治癌症的钱为徒弟置办一套崭 新的乐器,而游天鸣
更是在众师兄都另谋高就时坚持要保住这支 民间乐队,同时始终秉承
师训,坚守“唢呐离口不离手”的匠人 精神。可见,真正的艺术需要
克服魅惑、 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真传。 焦三爷和游天鸣这对亦父亦兄
的师徒, 为了一份艺术传承而不舍
初衷,令人感动不已。
影片并未刻意拔高或美化民间传统技艺在当下的尴尬处境, 而
是真实表现了当下部分民众对新鲜事物的偏好和对传统技艺 的不屑甚
至是抵触。剧中的传统乐队“游家班”遇到了洋乐队, 在后者媚俗表
演的冲击下,“游家班”终于难以为继,曲终人散。 但片中的焦三爷
与游天鸣的坚守却传递出了一种艺术精神内在 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正
如焦三爷对弟子的告诫:“唢呐是吹给自 己听的。”传统艺术的最高
境界是打动自己,肯定自我。我国传 统文化和某些民间文化有着极其
深远的历史渊源, 也为各类艺术
形式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将文化自信 贯
通于艺术实践, 使其与坚守文化传统的努力互为表里, 相向而 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绝非在此一味倡导文化守旧主义, 而是借此
倡导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同时注入艺术文本之中, 从而增 强中国传统
艺术的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心。 《百鸟朝凤》中的唢呐 匠人在这方面
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再次,《百鸟朝凤》 是人文情怀与影像语言完美结合的文本,
戏里戏外皆艺术。戏中的艺术,是唢呐这种器乐艺术 ; 戏外的艺
术,是影像本体的艺术。二者都各具魅力,但也都无法逃避各自 传承
与发展的困局。 这是一部没有明星大腕、 没有华丽视觉特效 的电
影, 这样的电影如何能够立足于影坛?答案很简单: 人文情 怀。
《百鸟朝凤》同时具备对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双重指涉: 既指涉精
神文明的传承, 又指涉国产电影的现状。 其叙事文本是 建立在重塑
国产电影的传统道德和艺术信仰的基础之上, 融合了 时代艺术的象
征、 隐喻的审美功能, 建构起一种独具神韵的影像 风格。 整部影
片一反当下商业片过度依赖蒙太奇剪切的偏好, 而 是适时地将长镜
头融入镜头语言, 降低剪辑速率, 以达到描摹现 实生活、提高艺术
真实性的目的 ; 同时,清新典雅的空镜头与灵 动悠然的鸟鸣音效相
得益彰, 再与长镜头匹配共同营造了一种中 国古典美学的意境。此
外,将众多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象征符 号融入到影视艺术作品中,
也有力地激活了影像的生命力。 《百 鸟朝凤》 主要体现了一种久违
的现实主义艺术气息, 同时也有现 代元素的合理融入, 还充斥着老
一代影人返朴归真的情怀。 影片 里唢呐传承的困局其实正隐喻着国
产电影的现实境遇: 与导演名 字同音的主人公天鸣为了唢呐而放弃
省城的诱惑、坚守传统艺 术,这也使该片成为了导演本人为中国电影
事业留下的一阕安魂 曲。正如黄建新导演评价此片时所说: “吴天
明用‘一个年轻生 命的成长'与‘一个生命的消亡'交叉来表现了一种
精神世界。 这个精神世界是他的,又是全人类的。”
[2]
众所周知,当下有众多的国产电影在面对好莱坞商业大片和 跨
国资本主义浪潮的冲击时, 难以坚守应有的价值底线, 时常把 视觉
奇观甚至情色作为卖点,忽视人文精神,缺乏艺术定力。为 此,有见
地学者曾尖锐地指出: “视觉奇观和影片的思想价值谁 为本体的问
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影片只为视觉奇观而拍摄 时,观众对影片的
情感投入就会缺乏一个有效的道德判断皈依点 或立足点, 从而也就
根本无法接受积极有益的思想启迪和人性教 化。” [3] 从《百鸟朝
凤》一波三折的上映过程,国产电影的处 境亦可见一斑。导演吴天明
于 2014 年初不幸离世,这样一部封 箱之作是在其女儿的多方奔走
求助下方才得以上映的。 这足以显 示出当下国产电影市场的窘境,
优秀影片极易胎死腹中。 不过令 人欣慰的是,这部蕴含着真挚情感
的当代影坛的“作者电影”, 终于在 2016年 5月份与公众如约相
见,给当下中国的电影创作 带来了积极的启示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