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发展前景及分析

中国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发展前景及分析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发展前景及分析

博物馆展陈设计是博物馆学、艺术设计学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它比传统意义Display Design展示设计更具有博物馆学科的针对性和专业性Museum Exhibition Design。它是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视觉系统工程。在专业的实现手段上它涵盖了建筑学、建筑装饰学,现代传播学艺术设计学和工艺美术。它是把文化、艺术、科技高度融合的学科体现。 伴随着国际化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推行,博物馆展陈设计学科的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博物馆行业的发展需要要求博物馆展陈设计,不断有新课题的研究、不断诞生新的成果,有新项目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出等,在重点实验室这个专业化平台上所聚集的科研学术资源、成果与业绩的积累、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了不断探索、研究、开发新资源、新课题、新技术、新产品的专业学术平台。 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强调文化强国,全面振兴文化科技的国家发展战略;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将出现大城市群,城市群功能定位与规划设计将更加系统化与科学化;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将把重工业污染单位迁出市内,大量工业旧址将实现功能改造,以上三点这为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机遇。中国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发展设计在整体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尚有很大的发展差距,能够既能提供中西结合的设计典范,又能在空间设计上实现博馆学与艺术设计学的弥合互补的设计机构非常稀缺,行业整体发展有很大空间。 新型博物馆设计的新理念 众所周知,博物馆中的文物只是反映古代历史的一个及其重要但又非常片面的物质,而文物的背后却蕴含着积极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任何一件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当时的很多事务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件博物馆中展示的文物,游客只能在说明牌上看到它是什么东西,叫什么名字,处在哪个年代,在哪里出土?有什么特征等一些及其简单的信息。说明牌上并没有告诉这个文物的历史价值,它和别的文物、人物、历史事件的关系,更没有告知人们这件文物如何使用?其制造工艺所代表的当代水平和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因此,对来博物馆参观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看这些展出的文物,他们是想通过历史长河中遗存下来的这些有限文物来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陈列设计人员必须发掘文物内在的深层次的内涵才能更全面的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介绍给广大游客。不能将一个历史陈列设计成一个文物的物质史陈列,一定要让陈列的文物“说话”,诉说和它有关的反应当时历史的一切现象和文物背后的故事。根据国际最新陈列展示趋势和发展方向,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文物的陈列设计应该是建立在策划的基础之上,当一个完美的策划完成之后才交由设计公司按照策划思想进行美术以及技术方面的设计。也就是说策划和设计是两回事,国内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工作基本上都是由设计人员来完成,从而造成了一个展览项目完全是一个陈列设计单位(人员)的艺术作品,而游客对展览的内容和表现手段并不感兴趣,造成了很多文物展览极少有游客停下脚步来驻足观看。往往是上百米的展线大部分游客都在几分钟之内匆匆而过。 一个成功的展览设计应该先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策划人员来进行前期的策划工作。甚至需要商务策划师的介入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些工作包括展览的目的,展览的服务对象,对象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象的兴趣获取,对象的结构水平获取,引起对象兴趣点的方法,对象累积停留时间延长的办法以及测算方法,展出文物兴趣点的发掘,展览手段吸引对象的办法和评估,展览的效益评估等等。当然也要包括展览对博物馆的经营以及社会效益评估等等。只有让策划人员完成了上述工作步骤以后,拿出一套符合游客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需求的展览策划书,才可以交由展览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否则这个展览就成为这些设计人员的一个展示自我的设计平台或者说是设计人员的一个设计作品,而不是满足游客需求并受到大众喜欢的展览。因此可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可靠和完善的观众调查和市场分析,是不会拿出好的陈列设计方案的。 成功的设计目的不是让游客对每件文物都看一两眼,而是要让游客对每个文物都能引起兴趣和好奇。调查显示,每件放到展柜中的文物都是从成百上千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都是有目的陈列的,如果游客只是看一眼就离开了,也就没有达到博物馆设计和建设的初衷和目的,实际上也是一个失败。无论一件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有多大,只要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甚至不能让他们停留下来看一眼,那么对这件文物的陈列设计就是一个失败。酒好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文物只要没有好的策划和展示设计,也不会有人关注的,更不能给后人以启示和获得相应的知识。如果对每件文物都能像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那样通过视频或者多媒体的手段通俗的去介绍,那么一个游客进入这个博物馆估计几十年也是走不出去的,这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反复参观。 因此,新型博物馆的设计新理念就是坚持策划第一、观众需求第一、博物馆发展第一的原则,以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大众参与、科学设计为根本。只有这样,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才可以健康蓬勃的发展。 因此针对中国博物馆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 、 展览设计不要刻意强调和突出展示的视觉效果、装修豪华程度以及表现手段。要以游客的兴趣和关注度来设计,以实现游客停留时间长和重复参观为目的。不是仅仅给游客一个极短暂的视觉冲击,要让观众停留下来接受知识和教育,避免游客在几分钟之内就离开展厅这样失败的局面,应该考虑一个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 2、 如果延长了游客在馆区的滞留时间,不但可以带来知识上的普及,还可以带动消费。因此在展线上设计一些参与性的互动项目,让游客在互动参与中学习文物历史知识,互动项目的内容可以升级和定期更换。同时通过互动项目的评测,让游客增加兴趣并得到奖励,奖励的形式多样,比如半价门票、低折扣购买馆区内的纪念品或饮食的优惠等等。 3、 博物馆不是商品陈列馆和展览馆,也不是陈列技术展示会。如果设计时不考虑这一点,展柜制作的再精美,陈列手段再先进,没有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一个失败,就成了一个展示陈列技术的展览会了。因此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方法是对展出的文物要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不是文物的大小,精美程度、等级高低,而应该是以哪件文物所反应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丰富,更重要,观众的对这件文物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感兴趣,互动展示技术更好的表现等等为标准。 4、 要坚持“不怕你不看,就怕你不来。怎么吸引广大群众走进博物馆有多种途径,关键是要有广大群众喜欢的内容和形式,再者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和口碑吸引他们来。当观众走进了我们的博物馆,要让他们参与和互动。让博物馆成为一个电影院、科技馆、体验中心,甚至是游戏中心,固定不变的文物和经常变化的互动内容让市民经常的光顾博物馆,在博物馆接受教育,在博物馆消费和休闲。避免现在的博物馆游客参观一次一辈子都不再来的局面。 5 、要根据展线上的文物和互动参与的项目设计一些旅游纪念品和奖品,不但可以激励游客积极的参与,还可以起到宣传博物馆的目的,提高博物馆的非门票收入。这项工作和要陈列设计同步进行最为合适。我们就是一种全方位策划和设计的单位,不但可以全程的为博物馆进行互动展示的策划和设计,还提供相对应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使博物馆真正实现非门票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影响的扩大。 6、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借助陕西汉阳陵博物苑的经验,建设一个具有独特效果的类似幻影成像那样的项目,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汉阳陵的幻影成像项目目前仍为中国最先进和效果最好的幻影项目,已经成为汉阳陵最大的亮点和吸引游客的要素。甚至被很多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游客称之为汉阳陵的代名词。每年还给仅有不到20万游客的汉阳陵博物馆带来100多万元的非门票收入,对博物馆的宣传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还有很多类似的项目可以选择,而不仅仅是幻影成像。 7、国家需要经营、城市也需要经营。城市经营的概念已经被各国提到了很高的高度被各国所重视。同样作为国家的博物馆也需要经营,需要把国家的资源和投资收益最大化。把国家的资源最大的利用并产生最大的效益回报社会。如果把一个国家投资的项目仅仅做成了一个当地政府的政绩或者是一个城市的符号,而不考虑把国家的投资收益最大化,那就是对国家资源和财产的浪费甚至是犯罪。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犯罪。也就是说如果地方政府不考虑博物馆是不是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不是能吸引群众来参观?是不是能利用国家的投资和国家文物资源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是考虑了博物馆的长远自身发展?如果仅仅是做一个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博物馆建成了就门庭冷落,那就是是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呼吁全社会要珍惜国家有限的资金和社会大众迫切的文化需求。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一定要对社会和人民负责。 总之,中国博物馆展陈改造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就是“不比规模比特色,抓住本质搞创新”。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博物馆来说,馆藏文物数量有限,上等级文物不多,国宝级珍贵文物就更加的稀少。因此大多数的中小博物馆都不能和大博物馆甚至文物丰富地区的地市博物馆相比。更不能在博物馆建设投资上和南方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因此中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必须自己找出吸引人的亮点或者卖点,不和别人比硬件比投资。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和特色,合理的应用新技术和互动展示手段来点亮我们的博物馆。深度挖掘文物的内涵,开发出系列的文化产品,带动整个博物馆的文化产业链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