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园林浅析
上海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也被冠 以海派一说, 是有据可依的。海派园林脱胎 于海派文化的母体。以“海派”为名, 是对 它概括而精确的表述。
2 发展
2.1 从产生到兴盛 真正意义上的海派园林形成,始于鸦片战
争后,即 1843 年上海开辟为租界后,西式园林 风格的传入。海派园林形成初期类型较为单 一, 在江南私家园林基础上形成, 并受租界风 格影响的公园成为海派园林的主体。
可以认为,海派园林的产生源于外国殖民 主义文化的进入——近现代公园概念对传统 江南私家园林思想的冲击。以西方近现代造 园理念和手法营造的租界公园, 是在西方的 “构成意志”中产生; 而它们自身又处在中 国的土地之上, 在其后的变迁过程中, 东西方 的园林风格必然性地经历了, 从对撞到并置,
再到互融的过程。可以说, 从鸦片战争到新 商业性特征。海派文化是商业文化, 重功
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海派园林的“开放性”特
cqtree.net/Article_Print.asp?
征;任何形式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开放性”的
ArticleID=16108. 2005
体现。然而这种开放又不是一种简单的接纳 [2] 王越.从上海公园的发展史看海派园林[Z].
并相加,也不是杂处,而是文化的融合,是不同
入, 上海的园林建设更是受到了新理念、新 发展。另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新海派园
技术、新材料的冲击。昔日海派园林多元、 林对于境外设计思潮主动地引入与接受,其胸
自由的风格也逐渐开始复苏。
怀也更宽广、更具有创新性。
总之,海派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的一个重
3 特征
要分支, 在地域流派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
1 何谓“海派园林”
要说海派园林, 不能不提海派文化。从 字面上看,海派文化专指的是具有上海地方特 色的文化。它的最早提出,是在于当时出现的 一种新的绘画流派——“海上画派”, 在这以 后就有了“海派京剧”、“海派建筑”、“海派电 影”、“海派园林”等不同领域的所谓“海派风 格”。
似乎可以想见,“海派”作为一种标签, 已被贴到了很多的文化门类之上。而这种以 归纳为主的类型学方法,也总是会给人一种简 单化的印象。把海派的标签贴到园林范畴, 得出的结果也同样的令人怀疑, 我们不禁要 问: 是否存在海派园林?
回到园林的论题,我们同样可以找到园林 艺术在近现代上海社会历史环境中,本土风格 与外来风格的“对立—认同—并存—融合” 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园林形式, 通常具有中西合璧的形态特征,然而它又没有 固定、模式化的形式, 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 的呈现, 可以说“兼收并蓄、求新求变”是 海派园林的灵魂所在。而这一特征, 也正是 海派建筑等其他海派文化的共通之处。
算是方塔园了,园内的“何陋轩”以钢结构的 论、手法发展到今天, 比起一个多世纪以前,
形式构建茅草屋,两者和谐融为一体,体现了 已经达到了十分丰富、相对成熟的程度。现
现代主义与传统风格的良好结合。
代园林设计的转折点在“哈佛革命”, 其后
近十多年来,由于境外设计公司的不断涌 现代景观学开始在美国产生并向着世界范围
资源与环境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NO.2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
海派园林浅析
段然 ( 上海同济大学)
摘 要:本文从海派园林的概念开始,分析了海派园林与海派文化的关系,简述了海派园林的发展,归纳分析了海派园林的几大特征,最后
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分析和展望。
上海市中心城开放型公园绿地研究.
文化内质的共生。也正是这种“开放性”,才促 [ 3 ] 沈福熙.海派园林刍议.http://www.
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园林。
shuigong.com/papers/yuanlin/
3.2 无式
20051116/paper11685.shtml.2005.
是对其风格表达的一种手段。所以无论是对
quhongyu.com/Article/zhuanye/
既有经典海派园林的模式化归纳或模仿,都会
wenzhang/200512/1750.html.2005.
落入形式的窠臼。
[6] 夏铸九.理论城市历史:从戴奥斯、考斯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是推动海派园林发展的
多夫到柯司特 h t t p : / / w w w . b p . n t u .
科技咨询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
87
“无式”, 即无固定不变的形式,“百川 [ 4 ] 胡运骅. 海派园林风格特点. h t t p : / /
异源、皆归于海”。海派园林更多地是一种风
www.garden.sh.cn/shownews.asp?
格、一种对园林艺术态度的表现,而不是一种
newsid=1648.2003.
既定的模式,其所运用的园林技术与技艺也只 [ 5 ] 周在春.海派园林探讨.http://www.
3.1 开放
如何保持海派的地域风格, 是设计师的责任,
海派园林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 也是海派园林发展的重要方向。
变化,无论是政治形势、经济形势还是园林材
料、生活方式,任何要素的变化都将引起那个 参考文献
时代海派园林表现形式的改变。但有一点是 [1] 吴振千.对海派园林的思考.http://www.
联模式。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的概念,对当
时上海的城市公园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发展方向
这一时期的园林建设,没有了海派文化的随性
海派园林产生于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历
恣意,也受到了当时政治的影响。对苏联模式 史背景, 那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所谓的
的生般硬套,显然已经没有了海派园林那种兼 “新海派园林”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动力。“无式”的背后,是“求新求变”的海派
edu.tw/citydesign/3.htm.1997.
园林特色。所以说,海派园林没有固定模式,它
是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形成的园林风
格。比起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既成的模式化风格, 它更ຫໍສະໝຸດ 具活力和生命力。3.3 实用
开埠后上海的地方文化,深具实用主义的
容、无定式的神髓。海派园林的发展进入了
首先是设计对象的延伸和扩展。新海派
休眠期。
园林已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公园,其外延已经扩
改革开放后,上海一些具有海派园林创新 展到城市公共空间绿化,甚至大地景观等的更
特色的优秀园林的兴建,给曾经一度终断的海 高层次。
派园林带来了新的生机。最杰出的代表应该
其次是设计手法的扩展。园林设计的理
中国成立这一百年左右的动荡岁月,是海派园 利、讲实效、求时尚,反映在建筑上成了“万
林的产生和兴盛的时期。
国博览会”,表现在园林上,则是古今中西园林
2.2 从休眠到复苏
的各式俱全。所以,海派园林“中西合璧”的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进入了大一统的 形式特征,正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实用
计划时代。在园林领域,也无例外地引入了苏 主义思路的体现。
关键词:海派园林 海派文化 特征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534(2007)10(a)-0087-01
在园林界, 素有“海派园林”一说。从 地域上看,“海派园林”指的就是上海的园林。 但为何不如“苏州园林”那样,直接称为“上 海园林”呢?此“海派”与“海派文化”有何 关系,它本身又有具备何种特征?作为在上海 近现代特殊历史阶段中的产物,它对于今天的 上海园林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它又是否能够在 当今上海园林的土壤中继续发展……这些问 题, 都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